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09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能较好,并且改善了织物的外观;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可织性;再者,竹炭纤维的使用使得织物具有柔滑软暖的特点,而且也使得织物的吸湿透气和抑菌抗菌的能力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另外,竹炭纤维中含有钾、钙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其负离子发射浓度也比较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在纺织过程中使用软化剂二甘醇,使得织物的柔软性能得到增强,有利于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另外,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织物还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和耐摩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本申请是名称为: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申请日:2018年4月26日、申请号为:201810387651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西周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454054.4的专利文件中了一种人造丝与涤纶混合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放置于水蒸箱中,水温为90-110摄氏度,水蒸时间为80-90小时;将水蒸后的涤纶放于自然状态下预定型15-25小时;测试出人造丝的最大伸长断裂压力值;(采用喷水织机,在最大伸长断裂压力值下,对人造丝与涤纶进行混合纺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测出人造丝可拉伸的最大压力值,由于人造丝的抗拉能力比涤纶弱,因此采用对人造丝可施加的最大压力值进行混纺可以保证人造丝和涤纶的张力都在其可承受范围内,均不易断裂;同时,在进行混合纺织之前,对涤纶进行了预处理,使得人造丝和涤纶的特性更加相符,从而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上述专利文件所提供的纺织工艺虽然能减少涤纶的断裂率,同时,在进行混合纺织之前,对涤纶进行了预处理,使得人造丝和涤纶的特性更加相符,从而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但是其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和可织性较差。再者,其纺织效率较低、抗菌性能、耐皱性能和耐摩擦性能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所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和可织性较好;而且其纺织效率较高、抗菌性能、耐皱性能和耐摩擦性能均比较优良。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5-63份、棉纤维35-40份、竹炭纤维5-9份,聚酰胺纤维7-12份、莫代尔纤维6-10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0-70mm、细度4-9dtex;棉纤维长度20-28mm、细度1.5-2.2dtex;竹炭纤维长度28-36mm、细度1.53-1.68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2-27mm、细度1.35-1.48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5-34mm、细度1.25-1.41dtex;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5-8h,浴比为1:10-13,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0-55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织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90-110℃;f、将所述烘干后的纺织面料置于拉幅机内进行拉幅;g、将所述拉幅后的纺织面料置于预缩机内进行预缩;h、将所述预缩后的纺织面料定型,并由打卷机进行打卷,定型处理时,焙烘温度为60-75℃;i、高压熨烫定型,熨烫完后冷却,最后将成品包装入库;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水选用软水,温水的温度为62-75℃。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洗涤剂和水的配比为3-7g/L。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软化剂选用二甘醇。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烘干时间为7-11min。优选的,所述步骤h中的焙烘时间为40-55min。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能较好,并且改善了织物的外观。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可织性。再者,竹炭纤维的使用使得织物具有柔滑软暖的特点,而且也使得织物的吸湿透气和抑菌抗菌的能力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另外,竹炭纤维中含有钾、钙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其负离子发射浓度也比较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在纺织过程中使用软化剂二甘醇,使得织物的柔软性能得到增强,有利于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另外,通过本专利技术所得的织物还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和耐摩擦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5份、棉纤维35份、竹炭纤维5份,聚酰胺纤维7份、莫代尔纤维6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0mm、细度4dtex;棉纤维长度20mm、细度1.5dtex;竹炭纤维长度28mm、细度1.53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2mm、细度1.35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5mm、细度1.25dtex;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5h,浴比为1:10,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0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织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90℃;f、将所述烘干后的纺织面料置于拉幅机内进行拉幅;g、将所述拉幅后的纺织面料置于预缩机内进行预缩;h、将所述预缩后的纺织面料定型,并由打卷机进行打卷,定型处理时,焙烘温度为60℃;i、高压熨烫定型,熨烫完后冷却,最后将成品包装入库;步骤c中的水选用软水,温水的温度为62℃。步骤c中洗涤剂和水的配比为3g/L。步骤d中的软化剂选用二甘醇。步骤e中的烘干时间为7min。步骤h中的焙烘时间为40min。实施例2: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8份、棉纤维37份、竹炭纤维6份,聚酰胺纤维9份、莫代尔纤维8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5mm、细度6dtex;棉纤维长度24mm、细度1.8dtex;竹炭纤维长度31mm、细度1.58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4mm、细度1.41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8mm、细度1.32dtex;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6h,浴比为1:11,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5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织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95℃;f、将所述烘干后的纺织面料置于拉幅机内进行拉幅;g、将所述拉幅后的纺织面料置于预缩机内进行预缩;h、将所述预缩后的纺织面料定型,并由打卷机进行打卷,定型处理时,焙烘温度为65℃;i、高压熨烫定型,熨烫完后冷却,最后将成品包装入库;步骤c中的水选用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5‑63份、棉纤维35‑40份、竹炭纤维5‑9份,聚酰胺纤维7‑12份、莫代尔纤维6‑10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0‑70mm、细度4‑9dtex;棉纤维长度20‑28mm、细度1.5‑2.2dtex;竹炭纤维长度28‑36mm、细度1.53‑1.68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2‑27mm、细度1.35‑1.48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5‑34mm、细度1.25‑1.41dtex;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5‑8h,浴比为1:10‑13,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0‑55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织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90‑110℃;f.将所述烘干后的纺织面料置于拉幅机内进行拉幅;g.将所述拉幅后的纺织面料置于预缩机内进行预缩;h.将所述预缩后的纺织面料定型,并由打卷机进行打卷,定型处理时,焙烘温度为60‑75℃;i.高压熨烫定型,熨烫完后冷却,最后将成品包装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5-63份、棉纤维35-40份、竹炭纤维5-9份,聚酰胺纤维7-12份、莫代尔纤维6-10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0-70mm、细度4-9dtex;棉纤维长度20-28mm、细度1.5-2.2dtex;竹炭纤维长度28-36mm、细度1.53-1.68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2-27mm、细度1.35-1.48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5-34mm、细度1.25-1.41dtex;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5-8h,浴比为1:10-13,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0-55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