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11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网,该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第一除尘模块的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该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

An air filter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purification, and discloses an air filter screen, which comprises a dust collection system and a first dust removal modul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dust collection system. The first dust removal module comprises a first dust removal plate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air holes and a first filler filled in the first air holes. The first fill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polymer material so that when air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dust removal module,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uncharged particles can be rubbed against the polymer material of the first dust removal module to produce charged particles that can be adsorbed by the polymer material. By combining the new material with the dust collection system, the air filter can eliminate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air without producing ozon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optimizing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过滤网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过滤网。
技术介绍
现如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心肺功能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而空气净化器凭借其高效吸附空气中颗粒物以及净化空气的效用,逐步得到人们的青睐。具体的,依据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被动式、主动式、被动主动混合式;依据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和技术可以分为机械滤网式、高压静电除尘、等离子体法等。其中:传统机械滤网的原理一般是依靠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以及筛选效应等,该种结构的过滤网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风阻大,而且由于滤网需要致密,会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需定期更换,后期维护成本高。而高压静电除尘技术一般原理是采用电离气体的方法从而使带电的微尘颗粒吸附到电极上进行除尘操作,其风阻虽小但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捕集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且清洗麻烦费时,易产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综上,提供一款除尘效果好,而又不会产生臭氧的空气过滤网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过滤网,上述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地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其中: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附穿过所述集尘系统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所述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所述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所述第一除尘模块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在上述空气过滤网中,包括集尘系统和设置于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而第一除尘模块包括第一除尘板,第一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每个第一通气孔内填充有第一填充物,且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在使用时,当空气穿过集尘系统时,集尘系统实现对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的吸附;且当空气到达第一除尘模块时,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的颗粒物与第一通气孔内的高分子材料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该部分带电颗粒物可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将集尘系统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与第一除尘模块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优化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提高了净化效率;此外,上述第一除尘模块在对空气中颗粒物进行净化时未连接电源,因而不会产生臭氧,利于增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安全性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具体的,当第一除尘模块设置于集尘系统的进风口一侧时:当空气进入集尘系统前,需先经过第一除尘模块,而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时,携带带电颗粒物以及不带电颗粒物的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向集尘系统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被集尘系统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空气携带未被吸附的所有的颗粒物(可能仅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也可能既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又包括未与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电荷的不带电的颗粒物)经进风口进入集尘系统,集尘系统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另外,当第一除尘模块设置于集尘系统的出风口一侧时:空气先进入集尘系统,集尘系统对空气中携带的原本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初步净化操作;而未在集尘系统进行集尘的颗粒物进入位于集尘系统出风口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时,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向集尘系统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第一除尘模块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再一次摩擦吸附。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网通过将集尘系统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和第一除尘模块在空气穿过时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除尘效果较好。因此,上述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地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或者,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除尘板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高分子材料。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蜂窝结构。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尘系统背离所述第一除尘模块一侧的第二除尘模块,所述第二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的第二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内的第二填充物。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尼龙、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以及氟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防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3中第一除尘板结构示意图。图标:1-第一除尘模块;11-第一除尘板;111-第一填充物;112-第一通气孔;2-集尘系统;3-第二除尘模块;31-第二除尘板;311-第二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集尘系统2的结构有多种可能,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而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网选取图1中的集尘系统2进行示意说明,如图3所示。请参考图3-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2以及设于集尘系统2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1,其中:集尘系统2用于吸附穿过集尘系统2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第一除尘模块1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112的第一除尘板11和填充于第一通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其中: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附穿过所述集尘系统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所述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所述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所述第一除尘模块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其中: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附穿过所述集尘系统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所述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所述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所述第一除尘模块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或者,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清王中林李次会李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