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海胜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312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内的微型充气泵和输气管;输气管包括总气管和与总气管连通的第一气管,总气管与微型充气泵的出气口端连接;总气管位于机体内,第一气管穿过通孔位于机体外;第一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嘴,充气嘴处设有一传感装置;总气管上连接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机体内;第三气管的活动端与打气筒的出气口连通,第三气管与总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单向气阀;机体的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机体两侧与一背带连接;该新型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结构新颖,有效地实现了充气过程的安全可靠和智能高效,省时省力,可实现对不同的待充气设备的安全充气作用,适用范围广,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A portable intelligent inf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intelligent inflatabl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miniature inflatable pump and a gas transmission pipe arranged in the body; the gas transmission pipe comprises a main pipe and a first gas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ipe, and the main gas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end of the miniature inflatable pump; the main gas pipe is located in the body, and the first gas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hole position. Outside the body, the tail end of the first trachea is connected with an inflatable nozzle, and a sens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inflatable nozzle; the third trach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trachea, and the third trachea is located in the body; the movable end of the third trach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outlet of the inflatable cylinder; and a one-way air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third trachea and the main trachea; one side of the body is opened It is equipp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body are connected with a backband. The new portable intelligent air charging device has a novel structure, which effectively realizes the safe, reliable, intelligent and efficient air charging process, saves time and labor, and can realize the safe air charging effect for different air-charging equipment. I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easy to carry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充气装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如汽车、自行车轮胎充气,篮球、足球充气,气动控制系统、喷雾器充气等,其都需要由充气装置提供一定压强的气体;当今的充气装置有两类,一类为手动,如打气筒,另一类为电动,如充气泵。目前,现有技术中对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时多采用手动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无法把控充气的量;而电动的充气装置又存在充气过程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尤其是对气球和气枕充气时,会存在充气气流进入瞬间过大而冲破气球或气枕的隐患;且电动的充气装置存在无智能监控的问题,同时不便于携带;且由于在对轮胎充气时,由于美式和法式轮胎的差异,不适配于各种待充气设备,常需根据不同的待充气设备匹配不同的电动充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携带、智能高效、适用范围广的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内的微型充气泵和输气管,机体的侧壁设置有一圈凹槽,凹槽上开设有一通孔;输气管包括总气管和与总气管连通的第一气管,总气管与微型充气泵的出气口端连接;总气管位于机体内,第一气管穿过通孔位于机体外;第一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嘴,充气嘴处设有一用于检测被充物体气压值的传感装置,传感装置和微型充气泵与设置在机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总气管上连接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机体内;第三气管的活动端与打气筒的出气口连通,第三气管与总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气体从总气管进入第三气管内的单向气阀;机体上位于打气筒的上方设有一孔体,打气筒的活塞杆穿过孔体,设置在活塞杆上的把手位于机体上方;机体的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机体两侧与一背带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总气管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位于机体外;第二气管的尾端为封闭结构,且在第二气管的尾端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片;压力传感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设置在机体内的PWM变频模块的控制端连接,PWM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型充气泵电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机体上设有一电源部和一显示屏,电源部为1号干电池。本技术所述的控制器为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有一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蜂鸣器,单片机与显示屏电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充气嘴包括气嘴外壳和设置在气嘴外壳中的顶芯,顶芯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气气道,气嘴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密封圈,顶芯穿过密封圈,气嘴外壳与顶芯之间设置有连接转换机构;连接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气嘴外壳中的弹簧,气嘴外壳的前端内表面一体设置有定位凸台,密封圈抵在定位凸台上,气嘴外壳的前端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位于的密封圈的前侧,第二内螺纹位于密封圈的后侧;第一内螺纹用于与美式轮胎气嘴螺接固定,第二内螺纹用于与法式轮胎气嘴螺接固定,弹簧顶接在顶芯与气嘴外壳的内底面之间;顶芯的前端外圆周面上一体设置有用于与密封圈相咬合以防止顶芯向后滑动的防滑凸环。本技术所述的进气口设置有空气过滤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结构新颖、便于携带;其采用微型充气泵和打气筒两种充气方式,可满足不同需要与不同充气的要求,且布局设计合理紧凑、可外出携带;其有效地实现了充气过程的安全可靠和智能高效等作用,省时省力,可实现对不同的待充气设备的安全充气作用,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当给一些尺寸较小的待充气设备充气时,可直接采用手动充气方式向待充气设备内充入气体,并且也可配合气压传感器、压力传感片、PWM变频模块和控制器等作用,实现充气的安全可靠,其结构新颖、充气方式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机体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单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气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顶芯的立体图。图7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美式轮胎气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的法式轮胎气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体;2、微型充气泵;3、输气管;4、凹槽;5、通孔;6、总气管;7、第一气管;8、充气嘴;9、传感装置;10、控制器;11、第三气管;12、打气筒;13、单向气阀;14、孔体;15、活塞杆;16、把手;17、进气口;18、第二气管;19、压力传感片;20、电源部;21、显示屏;22、蜂鸣器;23、气嘴外壳;24、顶芯;25、通气气道;26、密封圈;27、弹簧;28、定位凸台;29、第一内螺纹;30、第二内螺纹;31、美式轮胎气嘴;32、法式轮胎气嘴;33、背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8所示,该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包括机体1和设置在机体1内的微型充气泵2和输气管3,机体1的侧壁设置有一圈凹槽4,凹槽4上开设有一通孔5;输气管3包括总气管6和与总气管6连通的第一气管7,总气管6与微型充气泵2的出气口端连接;总气管6位于机体1内,第一气管7穿过通孔5位于机体1外;第一气管7的尾端连接有充气嘴8,充气嘴8处设有一用于检测气压值的传感装置9,传感装置9和微型充气泵2与设置在机体1内的控制器10电连接。总气管6上连接有第三气管11,第三气管11位于机体1内;第三气管11的活动端与打气筒12的出气口连通,第三气管11与总气管6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气体从总气管6进入第三气管11内的单向气阀13;机体1上位于打气筒12的上方设有一孔体14,打气筒12的活塞杆15穿过孔体14,设置在活塞杆15上的把手16位于机体1上方;机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17,机体1两侧与一背带33连接。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总气管6连接有第二气管18,第二气管18位于机体1外;第二气管18的尾端为封闭结构,且在第二气管18的尾端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片19;压力传感片19与控制器10电连接,控制器10与设置在机体1内的PWM变频模块的控制端连接,PWM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型充气泵2电连接;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并把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已属于现有较成熟的技术,是属于
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常识,因此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机体1上设有一电源部20和一显示屏21,电源部20为1号干电池。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控制器10为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有一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蜂鸣器22,单片机与显示屏21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存储模块可存储人们预设的压力阈值和气压极值,显示屏21可显示检测到的气压值,当传感装置9检测到被充物体的气压信息达到气压极值时,可通过蜂鸣器22进行警报提示,提醒人们已充气完毕,同时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终端或手机等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进行提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充气嘴8包括气嘴外壳23和设置在气嘴外壳23中的顶芯24,顶芯24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气气道25,气嘴外壳23的前端设置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内的微型充气泵和输气管,所述机体的侧壁设置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输气管包括总气管和与总气管连通的第一气管,所述总气管与微型充气泵的出气口端连接;所述总气管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气管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机体外;所述第一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处设有一用于检测气压值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和微型充气泵与设置在机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总气管上连接有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三气管的活动端与打气筒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管与总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气体从总气管进入第三气管内的单向气阀;所述机体上位于打气筒的上方设有一孔体,所述打气筒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孔体,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把手位于所述机体上方;所述机体的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所述机体两侧与一背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内的微型充气泵和输气管,所述机体的侧壁设置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输气管包括总气管和与总气管连通的第一气管,所述总气管与微型充气泵的出气口端连接;所述总气管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气管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机体外;所述第一气管的尾端连接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处设有一用于检测气压值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和微型充气泵与设置在机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总气管上连接有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三气管的活动端与打气筒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管与总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气体从总气管进入第三气管内的单向气阀;所述机体上位于打气筒的上方设有一孔体,所述打气筒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孔体,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把手位于所述机体上方;所述机体的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口,所述机体两侧与一背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管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位于所述机体外;所述第二气管的尾端为封闭结构,且在第二气管的尾端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片;所述压力传感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机体内的PWM变频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PWM变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型充气泵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胜张振哲
申请(专利权)人:许海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