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295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使用硫制剂处理稻田,使稻田中存在的肥料、农药残余得到处理,避免重金属残留物对胡子鲶肉质的污染;引入水库水作为养殖用水,使胡子鲶肉质的鲜嫩、无泥土腥味;对鱼坑、鱼沟等胡子鲶的生存环境及胡子鲶的投放量、饵料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及时清理鱼坑、鱼沟,使胡子鲶的生长速度加快;稻田仅使用的农家肥,保证绿色无害,在满足水稻生长的同时,还能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作为胡子鲶的天然饲料,进一步提升胡子鲶的生长速度,最终使胡子鲶和水稻的收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其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的提升。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atfish in moustach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culturing catfish in the paddy field.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uses sulfur preparation to treat the rice paddy field, so that the residu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the rice paddy field can be treated, so as to avoid the pollution of the heavy metal residues to the flesh of the catfish, and introduces the reservoir water as the culture water, so as to make the flesh of the catfish fresh and tender, without the soil fishy smell, and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catfish pits, fishing ditches, etc. The amount of catfish feeding and bait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nd the growth rate of catfish should be accelerated by clearing the fish pits and fishing ditches in time. The farm manure used only in paddy fields can ensure the green harmlessness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water as the natural feed for catfish. The growth rate of catfish eventually keeps the income of both catfish and rice at a higher level, so that its economic benefits ar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养殖
,尤其是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胡子鲶属鲶形目,胡子鲶科,又叫塘鲺鱼、土塘角、本地塘角,生长于长江以南地区,在两广、福建等地区广泛养殖,其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受到养殖户的喜爱。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有补脑、益气的滋补作用和一定的药用价值,鱼肉多含蛋白质、钙、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属于营养健康食品。胡子鲶体内除了鳃之外,还有皮肤作为辅助呼吸器官,这使其在水中生活时,耐低氧能力很强,耐细菌能力也很强,能进行高密度的养殖,也可在池塘、田间养殖,并且在稻田中养殖时可以起到促进稻谷生长的作用。稻田里胡子鲶的天然饲料丰富,有各种昆虫、底栖动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这些天然饲料为胡子鲶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稻田可以起到以鱼治虫的作用,少用农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农药通过食物间接对人产生的危害。目前,稻田养殖胡子鲶并没有系统的养殖方法,大多数养殖者只是将胡子鲶直接投放到稻田中,然后按照正常的水稻种植方法进行水稻种植,并未针对胡子鲶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养殖,导致胡子鲶生存环境较差,难以形成规模,无法达到较好的促进水稻生长及控制害虫的作用,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仍需要使用大量的肥料及农药,而过量使用的肥料及农药又会对胡子鲶的生长造成影响,还会使胡子鲶的鱼肉品质下降,导致收益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寻找一种科学、系统的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源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装有滤网,对稻田进行翻耕,然后撒入硫制剂,引入水库水,水深保持3-7cm,浸泡5-10d后将水排净,以井字型修宽40-60cm、深40-50cm的鱼沟,在稻田四周、中间挖深80-120cm的鱼坑3-5个,鱼坑占稻田面积的4%以内;(2)水稻种植: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植入水稻苗,引入水库水,保持水深10cm以内;(3)鱼苗投放:水稻种植12-18d后投放胡子鲶苗,鱼苗规格为1-2cm/尾,投放密度为500-700尾/亩;(4)日常管理:每4-8d换水一次,每40-50d追施农家肥1次,每次8-12kg/亩,每日上午、下午定点定时各在鱼坑投放饲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鱼重的3-5%,每25-35d对鱼沟、鱼坑进行清理1次;(5)捕获:待胡子鲶长成后进行捕获。所述硫制剂由硫代碳酸钠、五硫代碳酸钠以重量比为1:0.7制成。所述硫制剂的施放量是7-8kg/亩。合适的硫制剂能够处理稻田中过量使用的肥料、农药等,还能避免重金属残留物对胡子鲶肉质的污染。所述农家肥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经发酵制成:生石灰10份、鸡粪30份、牛粪30份、秸秆30份。此农家肥对促进稻田生长及胡子鲶生长均有较好的效果所述步骤(2),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的比例是400kg/亩,水稻苗的苗间距为25cm。此农家肥施放比例下效果较好,用量适中,不易导致肥料过剩,对环境及胡子鲶造成影响;水稻苗的苗间距为25cm时,水稻生长及收获效益较高,并且胡子鲶得到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所述步骤(3),胡子鲶苗投放前使用3-4%的食盐水进行消毒,以提高胡子鲶苗的存活率。所述步骤(5),当胡子鲶长至200g后即进行捕获。当胡子鲶长至200g后进行捕获,然后换新鱼苗进行养殖,经济收益较高,胡子鲶体型过小时捕获会使其价值降低,而体型过大时才进行捕获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所述饲料,是胡子鲶专用饲料。所述胡子鲶专用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粪20-30份、豆粕10-16份、玉米酒糟5-15份、蚯蚓粉10-14份、干水草10-14份、菜籽粕12-20份、EM菌1-3份、豆油3-7份、食盐2-4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混合物1-3份。此饲料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可随配随用,对胡子鲶适口性好,能满足胡子鲶的营养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使用硫制剂处理稻田,使稻田中存在的肥料、农药残余得到处理,避免重金属残留物对胡子鲶肉质的污染;引入水库水作为养殖用水,使胡子鲶肉质的鲜嫩、无泥土腥味;对鱼坑、鱼沟等胡子鲶的生存环境及胡子鲶的投放量、饵料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及时清理鱼坑、鱼沟,使胡子鲶的生长速度加快;稻田仅使用的农家肥,保证绿色无害,在满足水稻生长的同时,还能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作为胡子鲶的天然饲料,进一步提升胡子鲶的生长速度,最终使胡子鲶和水稻的收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其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的提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源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装有滤网,对稻田进行翻耕,然后撒入硫制剂,引入水库水,水深保持5cm,浸泡7d后将水排净,以井字型修宽50cm、深45cm的鱼沟,在稻田四周、中间挖深100cm的鱼坑4个,鱼坑占稻田面积的3%;(2)水稻种植:按400kg/亩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植入水稻苗,水稻苗的苗间距为25cm,引入水库水,保持水深7cm;(3)鱼苗投放:水稻种植15d后投放胡子鲶苗,鱼苗规格为1-2cm/尾,投放密度为600尾/亩;(4)日常管理:每6d换水一次,每45d追施农家肥1次,每次10kg/亩,每日上午、下午定点定时各在鱼坑投放饲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鱼重的4%,每30d对鱼沟、鱼坑进行清理1次;(5)捕获:待胡子鲶长至200g后进行捕获。所述硫制剂由硫代碳酸钠、五硫代碳酸钠以重量比为1:0.7制成,施放量是7.5kg/亩。所述农家肥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经发酵制成:生石灰10份、鸡粪30份、牛粪30份、秸秆30份。所述饲料,是市售胡子鲶饲料。实施例2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源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装有滤网,对稻田进行翻耕,然后撒入硫制剂,引入水库水,水深保持3cm,浸泡5d后将水排净,以井字型修宽40cm、深40cm的鱼沟,在稻田四周、中间挖深80cm的鱼坑3个,鱼坑占稻田面积的2%;(2)水稻种植:按400kg/亩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植入水稻苗,水稻苗的苗间距为25cm,引入水库水,保持水深4cm;(3)鱼苗投放:水稻种植12d后投放胡子鲶苗,鱼苗规格为1-2cm/尾,投放密度为500尾/亩;(4)日常管理:每4d换水一次,每40d追施农家肥1次,每次8kg/亩,每日上午、下午定点定时各在鱼坑投放饲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鱼重的3%,每25d对鱼沟、鱼坑进行清理1次;(5)捕获:待胡子鲶长至200g后进行捕获。所述硫制剂由硫代碳酸钠、五硫代碳酸钠以重量比为1:0.7制成,施放量是7kg/亩。所述农家肥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经发酵制成:生石灰10份、鸡粪30份、牛粪30份、秸秆30份。所述饲料,是市售胡子鲶饲料。实施例3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源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装有滤网,对稻田进行翻耕,然后撒入硫制剂,引入水库水,水深保持3‑7cm,浸泡5‑10d后将水排净,以井字型修宽40‑60cm、深40‑50cm的鱼沟,在稻田四周、中间挖深80‑120cm的鱼坑3‑5个,鱼坑占稻田面积的4%以内;(2)水稻种植: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植入水稻苗,引入水库水,保持水深10cm以内;(3)鱼苗投放:水稻种植12‑18d后投放胡子鲶苗,鱼苗规格为1‑2cm/尾,投放密度为500‑700尾/亩;(4)日常管理:每4‑8d换水一次,每40‑50d追施农家肥1次,每次8‑12kg/亩,每日上午、下午定点定时各在鱼坑投放饲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鱼重的3‑5%,每25‑35d对鱼沟、鱼坑进行清理1次;(5)捕获:待胡子鲶长成后进行捕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前处理:选取日照充足的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在水源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装有滤网,对稻田进行翻耕,然后撒入硫制剂,引入水库水,水深保持3-7cm,浸泡5-10d后将水排净,以井字型修宽40-60cm、深40-50cm的鱼沟,在稻田四周、中间挖深80-120cm的鱼坑3-5个,鱼坑占稻田面积的4%以内;(2)水稻种植:向稻田中撒入农家肥,植入水稻苗,引入水库水,保持水深10cm以内;(3)鱼苗投放:水稻种植12-18d后投放胡子鲶苗,鱼苗规格为1-2cm/尾,投放密度为500-700尾/亩;(4)日常管理:每4-8d换水一次,每40-50d追施农家肥1次,每次8-12kg/亩,每日上午、下午定点定时各在鱼坑投放饲料1次,饲料投放量为鱼重的3-5%,每25-35d对鱼沟、鱼坑进行清理1次;(5)捕获:待胡子鲶长成后进行捕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胡子鲶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制剂由硫代碳酸钠、五硫代碳酸钠以重量比为1:0.7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胡子鲶稻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