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99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包括:环冷机后挡料墙,设置在环冷机卸料区域与环冷机受料区域之间,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外环墙体,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第一连接杆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一连接杆与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二连接杆向远离环冷机后挡料墙和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垂直,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急停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有大窑皮块的台车入环冷机卸料区会撞环冷机后挡料墙的技术问题。

A protection device for ring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an annular cooler, which comprises a rear retaining wall of the annular cooler,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scharging area of the annular cooler and the receiving area of the annular cooler, a first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annular wall of the annular coole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annular wall of the annular cooler.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rear baffle wall of the circular cooler opposite the discharging area of the circular cooler,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the first distance from the rear baffle wall of the circular cooler;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rear baffle wall of the circular cooler opposite to the discharging area of the circular cooler,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ing area The bar extends far away from the rear baffle wall of the ring cooler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plan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trolley surface of the ring cooler. When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subjected to external force, it drives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o rotate. The emergency stop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riggers the emergency stop control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discharging area of a trolley with a large kiln skin block will bump into the rear retaining wall of the ring cooler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冷机氧化球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氧化球团生产技术是采用链篦机干燥预热生球,回转窑固结焙烧球团,环冷机冷却的先进球团生产工艺,该工艺二次能源利用充分,环境清洁,球团质量高,能耗低等优点,链回环工艺在球团生产上被广泛使用。回转窑下料点位置为环冷机受料区,受料区装料台车出平料砣,旋转冷却,卸料后空台车通过后挡料墙进入受料区。受料区外侧挡料装置既是后挡料墙,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当环冷机台车上滞留有大的窑皮块未翻卸,带有大窑皮块的台车入环冷机受料区会撞环冷机后挡料墙,挡料墙损坏、撞塌后导致1150℃左右的窑头高温球直接进入成品皮带,造成重大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有大窑皮块的台车进入环冷机卸料区时会撞环冷机后挡料墙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包括:环冷机后挡料墙,挡设在环冷机卸料区域与环冷机受料区域之间,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和环冷机外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外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内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向远离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所述急停控制开关。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相对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平行的直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400~600mm。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中间段、以及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弯折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的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段与所述环冷机台车面相距50~150mm。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500mm,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段与所述环冷机台车面相距100mm。可选的,所述急停控制开关包括:转动检测传感器和电子开关,所述转动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端面,所述转动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子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子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于环冷机的启停控制输入端。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与于环冷机外环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环冷机内环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连接部;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所述急停控制开关。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环冷机外环墙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第一连接杆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一连接杆与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二连接杆向远离环冷机后挡料墙和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垂直,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急停控制开关。从而在环冷机台车面上有大块窑皮未翻下车时可以触碰到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会带动第二连接杆的转动,第二连接杆的转动会触发急停控制开关,以控制环冷机停机,从而避免了环冷机的继续运转,进而避免了台车面上的大块窑皮将环冷机后挡墙撞塌,达到保护环冷机后挡料墙的目的,进而提高了生产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冷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环冷机台车面上残留大块窑皮撞坏冷机后挡料墙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总体思路如下:将第二连接杆与带有急停控制开关的第一连接杆固定在一起,构成一种保护装置,通过转动连接在环冷机内环墙体和环冷机外环墙体,安装于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以保护环冷机后挡料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冷机台车面上有大块窑皮未翻下车时可以触碰到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会带动第二连接杆的转动,第二连接杆的转动会触发急停控制开关,以控制环冷机停机。从而避免了环冷机的继续运转,进而避免了台车面上的大块窑皮将环冷机后挡墙撞塌,达到保护环冷机后挡料墙的目的,进而提高了生产安全。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参考图1所示,包括:挡设在环冷机卸料区域与环冷机受料区域之间的环冷机后挡料墙1,环冷机后挡料墙1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3和环冷机外环墙体2。环冷机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环冷机外环墙体2,第一连接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3,第一连接杆5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1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一连接杆5与环冷机后挡料墙1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6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位于环冷机后挡料墙1的对着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第二连接杆6向远离环冷机后挡料墙1和第一连接杆5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杆6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7垂直,第二连接杆6受外力时带动第一连接杆5转动。急停控制开关4设置于第一连接杆5上,第一连接杆5的转动会触发急停控制开关4的关闭。具体的,回转窑下料点位置即为环冷机受料区,在环冷机卸料区域卸料后的空台车通过环冷机后挡料墙1再进入环冷机卸料区。卸料后的空台车通过环冷机后挡料墙1的过程中,若环冷机台车面7上有大块窑皮未翻下车时会触碰到第二连接杆6,此时第二连接杆6会带动第一连接杆5的转动,第一连接杆5的转动会触发急停控制开关4的关闭,以控制环冷机停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包括:环冷机后挡料墙,挡设在环冷机卸料区域与环冷机受料区域之间,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和环冷机外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外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内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向远离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所述急停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冷机保护装置,包括:环冷机后挡料墙,挡设在环冷机卸料区域与环冷机受料区域之间,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连接于环冷机内环墙体和环冷机外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外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冷机内环墙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的对着所述环冷机卸料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向远离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环冷机台车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杆受外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急停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转动触发所述急停控制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冷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相对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平行的直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环冷机后挡料墙之间相距400~60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冷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中间段、以及相对于所述中间段弯折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江乔俊杨晓婷杨金保贾国利王刚沈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