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891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包括运渣装置,运渣装置包括运渣板和移动机构;运渣板底面为齿面;转动轮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齿面,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转动轮啮合;第一齿轮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齿轮柱活动安装于齿轮柱安装座表面,齿轮柱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齿轮柱与运渣板的齿面啮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炉渣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可以将分散于渣池附近的炉渣集中至渣池周围,减少维护人员对渣池附近的清理。采用齿轮齿条啮合的机构,可以准确控制炉渣移动的距离。传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
,具体是涉及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
技术介绍
燃煤工业锅炉作为我国社会各领域普遍采用的热工装备,近年来在装备技术、运行管理上都取得一定进步,但总体上没有改变低效、粗放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燃料质量、燃烧及装备水平、污染治理及监测、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核心是燃烧和装备技术进步的问题。煤粉燃烧技术具有燃尽率高、烟气热损失小等优点,是目前大型燃煤发电锅炉的主导燃烧技术。目前全国约有数百台在用的煤粉工业锅炉,应用于北方地区冬季供热或工业企业供热,锅炉热效率高,在配套了环保装置后,烟气可以洁净排放。但是,现有的煤粉锅炉在燃用低灰熔点煤时,炉膛结渣现象严重,不得不经常停炉清渣,使得锅炉不能正常运行,导致锅炉运行不稳定,过热气温升高,甚至排烟温度升高的问题。在我国东、中部的一批老能源基地呈现出资源枯竭趋势及全国能源需求还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工业煤粉锅炉燃用低灰熔点煤是短期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开发燃用低灰熔点煤的工业煤粉锅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包括运渣装置,所述运渣装置包括运渣板和移动机构;所述运渣板底面为齿面;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转动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轮柱,多个移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底板表面固定有齿轮柱安装座、第一齿轮安装座、第二齿轮安装座、转动轮安装座;所述第一齿轮活动安装于第一齿轮安装座周侧,所述第二齿轮活动安装于第二齿轮安装座周侧,所述转动轮活动安装于转动轮安装座周侧;所述转动轮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齿面,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转动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齿轮柱活动安装于齿轮柱安装座表面,齿轮柱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齿轮柱与运渣板的齿面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运渣板为方形板,运渣板底面均布有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为正四棱柱。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齿轮柱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座分别轴对称设置,所述转动轮安装座固定于底板表面中心处。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齿轮柱安装座分别固定于底板表面相邻两侧边,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座固定于转动轮安装座和第一齿轮安装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轮齿面两端之间的夹角为18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炉渣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可以将分散于渣池附近的炉渣集中至渣池周围,减少维护人员对渣池附近的清理。采用齿轮齿条啮合的机构,可以准确控制炉渣移动的距离。传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运渣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包括卧式前置炉膛、冷却室、燃烧器、渣池,其中卧式前置炉膛的炉膛出口分别与冷却室、渣池相连,其中冷却室和渣池分别设置于炉膛出口两侧,卧式前置炉膛一端设置有燃烧器;其中,所述渣池为方形槽,炉膛出口与渣池连接处安装有运渣装置,运渣装置将散落在渣池入口附近的炉渣搬运进入方形槽内;所述运渣装置包括运渣板1和移动机构2;所述运渣板1为方形板,底面为齿面,较优的,运渣板1底面均布有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为正四棱柱;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底板3、转动轮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齿轮柱7,多个移动机构2相互连接;所述底板3表面固定有齿轮柱安装座301、第一齿轮安装座302、第二齿轮安装座303、转动轮安装座304;其中,两个齿轮柱安装座301、两个第一齿轮安装座302、两个第二齿轮安装座303分别轴对称设置,转动轮安装座304固定于底板3表面中心处;本实施例中,两个齿轮柱安装座301分别固定于底板3表面相邻两侧边,第二齿轮安装座303固定于转动轮安装座304和第一齿轮安装座302之间;所述第一齿轮5活动安装于第一齿轮安装座302周侧,第二齿轮6活动安装于第二齿轮安装座303周侧,转动轮4活动安装于转动轮安装座304周侧;所述转动轮4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齿面,齿面两端之间的夹角为180°;其中,第二齿轮6分别与第一齿轮5、转动轮4啮合;本实施例中,转动轮4同一时刻只和一个第二齿轮6啮合;所述第一齿轮5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01;具体的,转动轮4旋转,当转动轮4与一个第二齿轮6啮合后,通过第二齿轮6带动一个方向上的第一齿轮5转动;所述齿轮柱7活动安装于齿轮柱安装座301表面,齿轮柱7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701,所述第二锥齿轮701与第一锥齿轮501啮合;具体的,第一锥齿轮501转动并带动齿轮柱7旋转;具体的,同一时刻转动轮4只会带动一个方向上的齿轮柱7转动;齿轮柱7与运渣板1的齿面啮合;具体的,横向或纵向设置的齿轮柱7均能与齿面啮合,横向设置的齿轮柱7通过与齿面啮合将运渣板1沿纵向移动,纵向设置的齿轮柱7通过与齿面啮合将运渣板1沿横向移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

【技术保护点】
1.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包括运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渣装置包括运渣板(1)和移动机构(2);所述运渣板(1)底面为齿面;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底板(3)、转动轮(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齿轮柱(7),多个移动机构(2)相互连接;所述底板(3)表面固定有齿轮柱安装座(301)、第一齿轮安装座(302)、第二齿轮安装座(303)、转动轮安装座(304);所述第一齿轮(5)活动安装于第一齿轮安装座(302)周侧,所述第二齿轮(6)活动安装于第二齿轮安装座(303)周侧,所述转动轮(4)活动安装于转动轮安装座(304)周侧;所述转动轮(4)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齿面,所述第二齿轮(6)分别与第一齿轮(5)、转动轮(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5)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01);所述齿轮柱(7)活动安装于齿轮柱安装座(301)表面,齿轮柱(7)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701),所述第二锥齿轮(701)与第一锥齿轮(501)啮合;所述齿轮柱(7)与运渣板(1)的齿面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卧式前置炉膛燃用低灰熔点煤的锅炉,包括运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渣装置包括运渣板(1)和移动机构(2);所述运渣板(1)底面为齿面;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底板(3)、转动轮(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齿轮柱(7),多个移动机构(2)相互连接;所述底板(3)表面固定有齿轮柱安装座(301)、第一齿轮安装座(302)、第二齿轮安装座(303)、转动轮安装座(304);所述第一齿轮(5)活动安装于第一齿轮安装座(302)周侧,所述第二齿轮(6)活动安装于第二齿轮安装座(303)周侧,所述转动轮(4)活动安装于转动轮安装座(304)周侧;所述转动轮(4)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齿面,所述第二齿轮(6)分别与第一齿轮(5)、转动轮(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5)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01);所述齿轮柱(7)活动安装于齿轮柱安装座(301)表面,齿轮柱(7)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701),所述第二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郎鹏德王欢王民发赵景高岩董占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创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