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86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储罐。高压储罐(10)具有:树脂制的内胆(12),其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加强层(14),其覆盖内胆(12)的外表面;接口(20),其形成有用于将流体供给到内胆(12)或者将流体从内胆(12)排出的供排孔(44);阻隔层(16);和隔壁部件(24)。接口(20)具有在内侧形成有供排孔(44)的筒状的突出部(40)。阻隔层(16)覆盖加强层(14)的外表面,阻挡流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渗透,并且形成有使突出部(40)露出的开口(16c)。隔壁部件(24)形成收装突出部(40)和阻隔层(16)的开口(16c)的闭合空间(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储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胆、加强层和接口的高压储罐,其中,内胆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为树脂制;加强层覆盖内胆的外表面;接口形成有用于将流体供给到内胆的内部或者将流体从内胆的内部排出的供排孔。
技术介绍
高压储罐作为收装气体、液体等流体的容器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收装用于供给给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的容器而搭载于燃料电池车上。作为这种高压储罐,已知一种具有树脂制的内胆、加强层和接口的高压储罐,其中,内胆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加强层由纤维增强树脂等构成,用于覆盖该内胆的外表面;接口形成有用于将流体供给到该内胆的内部或者将流体从该内胆的内部排出的供排孔。在该供排孔例如固定有阀门等固定部件,经由该固定部件能够将流体供给到内胆的内部,以及将被收装于内胆的内部的流体排出。但是,与由铝等构成的金属内胆相比,树脂制的内胆有流体易于渗透的倾向。因此,为了抑制流体渗透内胆而泄漏到高压储罐的外部,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73724号中提出了一种将局部形成有金属层的树脂膜粘贴于内胆的内表面的技术。据此,流体对内胆的设有金属层的部分的渗透受到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为了得到使所述树脂膜粘贴于内表面的内胆,首先准备将内胆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二等分的形状(大致半球状)的2个内胆单元。然后,在使所述树脂膜从这些内胆单元的各自的开口部粘贴于该内胆单元的内表面之后,需要将该内胆单元的开口侧的端部彼此接合。因此,在具有这种内胆的高压储罐中,结构会变得复杂,或者制造工序会变得繁琐。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流体泄漏的高压储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高压储罐,其具有:树脂制的内胆,其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加强层,其覆盖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和接口,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流体供给到所述内胆或者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内胆排出的供排孔,所述接口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所述供排孔的筒状的突出部,所述高压储罐还具有阻隔层和隔壁部件,其中,所述阻隔层覆盖所述加强层的外表面,阻挡所述流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渗透,并且形成有使所述突出部露出的开口;所述隔壁部件形成收装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阻隔层的所述开口的闭合空间。在该高压储罐中,由于加强层的外表面由阻隔层覆盖,因此,即使在收装于内胆的内部的流体渗透内胆和加强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流体渗透阻隔层。在该阻隔层设有使接口的突出部露出的开口,该开口与突出部一起被收装在形成于隔壁部件的内部的闭合空间。因此,进入到加强层的外表面和阻隔层之间的流体移动到阻隔层的开口侧之后,经由该开口被回收到闭合空间。另外,如上述所示,突出部也被收装于闭合空间,因此,经由形成于突出部的内侧的供排孔而从内胆的内部漏出的流体也被回收到闭合空间。并且,能够将如上述所示那样回收到闭合空间的流体例如引导到高压储罐的外部的适当的位置。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流体泄漏到高压储罐的外部。综上所述,根据该高压储罐,例如与在内胆的内表面设置对流体具有阻隔性的膜的情况不同,能够避免结构变得复杂、制造工序变得繁琐。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流体泄漏到高压储罐的外部。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阻隔层被设置在加强层的外表面侧,因此能够使加强层的内表面与内胆的外表面直接接触。其结果,能够良好地发挥加强层对内胆的加强效果,因此,能够在良好地维持高压储罐的强度不变的状态下抑制流体的泄漏。再者,以形成收装突出部和阻隔层的开口的闭合空间的方式设置隔壁部件即可,不需要由隔壁部件覆盖内胆和加强层整体。因此,与由隔壁部件覆盖内胆和加强层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将高压储罐固定于设置位置的结构的设计自由度。在上述的高压储罐中,优选所述加强层由碳纤维增强树脂构成,高压储罐还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覆盖所述阻隔层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压储罐的强度。另外,由于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因此,能够实现如下情况等:在维持高压储罐的强度不变的状态下减小由碳纤维增强树脂构成的加强层的厚度。再者,通过在加强层的外表面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之间配设阻隔层,据此,无需设想由阻隔层覆盖的情况,就能够设计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形状。即,能够提高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形状的自由度。因此,通过以覆盖加强层的除弯曲的圆顶状部外的部位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能够避免对刚性高于碳纤维的玻璃纤维施加弯曲力。其结果,能够更容易地得到高强度且可有效地抑制流体泄漏的高压储罐。在上述的高压储罐中,优选所述阻隔层由膜构成,该膜卷绕于所述加强层的外表面,用于阻挡所述流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阻隔层,以达到与高压储罐的用途等相对应的所期望的厚度。在上述的高压储罐中,优选所述高压储罐由固定带固定,该固定带以沿着所述高压储罐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如上述所示,在该高压储罐中,能够提高固定该高压储罐的结构的设计自由度。具体而言,由于不需要由隔壁部件覆盖高压储罐的外周面,因此能够沿着该外周面来设置固定带。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固定带,来能够容易且良好地将高压储罐固定于其设置位置。在上述的高压储罐中,优选在所述阻隔层的至少经由所述固定带施加了按压力的部位和所述加强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所述流体流通的流通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通过固定带的紧固力等,阻隔层被按压到加强层的外表面的情况下,通过流通通路也能够使流体在彼此之间流通。据此,即使由固定带固定高压储罐,也能够将进入到加强层的外表面和阻隔层之间的流体经由流通通路和阻隔层的开口良好地引导到闭合空间来进行回收。在上述的高压储罐中,优选所述高压储罐搭载于车辆,具有连通所述闭合空间与所述车辆的外部的连通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流体从形成于内胆、加强层、阻隔层和接口的内部的流体收装部漏出,也能够使该流体不泄漏到高压储罐的外部而回收到形成于隔壁部件的内部的闭合空间,从而良好地引导到车辆的外部。上述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下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易于被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储罐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的向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压储罐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压储罐例如搭载于燃料电池车上,能够作为收装用于供给给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的容器来适当地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高压储罐以用于供给给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作为流体进行收装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并不特别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压储罐也能够收装氢气以外的流体。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储罐10具有:内胆12;加强层14,其覆盖内胆12的外表面等;阻隔层16,其覆盖加强层14的外表面;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层18,其覆盖阻隔层16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另外,高压储罐10在轴向上的两端侧分别具有接口20、22、隔壁部件24、26和连通机构28、30。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储罐10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一端侧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另一端侧的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内胆12为由树脂构成的中空体,能够将氢气收装于其内部。具体而言,内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压储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储罐(10),具有:树脂制的内胆(12),其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加强层(14),其覆盖所述内胆(12)的外表面;和接口(20),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流体供给到所述内胆(12)或者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内胆(12)排出的供排孔(4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0)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所述供排孔(44)的筒状的突出部(40),所述高压储罐(10)还具有:阻隔层(16),其覆盖所述加强层(14)的外表面,阻挡所述流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渗透,并且形成有使所述突出部(40)露出的开口(16c);和隔壁部件(24),其形成收装所述突出部(40)和所述阻隔层(16)的所述开口(16c)的闭合空间(7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7 JP 2017-0530911.一种高压储罐(10),具有:树脂制的内胆(12),其能够将流体收装于内侧;加强层(14),其覆盖所述内胆(12)的外表面;和接口(20),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流体供给到所述内胆(12)或者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内胆(12)排出的供排孔(4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0)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所述供排孔(44)的筒状的突出部(40),所述高压储罐(10)还具有:阻隔层(16),其覆盖所述加强层(14)的外表面,阻挡所述流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渗透,并且形成有使所述突出部(40)露出的开口(16c);和隔壁部件(24),其形成收装所述突出部(40)和所述阻隔层(16)的所述开口(16c)的闭合空间(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储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14)由碳纤维增强树脂构成,所述高压储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原直贵河濑晓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