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炳灿专利>正文

可以吸收车辆冲击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32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通过采用多孔性物质的填充材料而对植物进行栽培的方式构成,是一种生态型产品,其隔音及吸音效果良好,其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其设置幅度进行调节而组装简便。其具有分离型的构造,从而提供了一种当车辆发生冲撞时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具体地说,是一种关于具有下述特征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通过采用多孔性物质的填充材料而对植物进行栽培的方式构成,是一种生态型产品,其隔音及吸音效果良好,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其设置幅度进行调节而组装简便,又因为其采用分离型的构造而当车辆发生冲撞时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都会产生噪音,这种噪音使居住在道路周边的人们深受其害。因此,大部分国家都专门制定规定,将道路周边地区的噪音限制在一定的标准以下,根据这一规定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通常都要设置专门防止噪音的隔音壁。这种隔音壁包括反射型、吸音型等多种类型。反射型隔音壁对噪音进行反射,使其不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传输,其设置和维护维修都比较容易,但是,其隔音效果较差,通常很难达到所要求的隔音标准。吸音型隔音壁采用通过对噪音进行吸收从而使噪音减少的一种方式,其为一种现广泛使用的产品,一般是以向铝质构造体中插入吸音材料的形态制造。图1是表示依据现有技术制造的常用隔音壁形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沿着道路在其边缘上施工混凝土护墙10,在混凝土护墙10的上端以一定的间隔固定设置支柱20。支柱20的两侧形成有能够插入隔音板30的槽21,多个隔音板30叠加插入于上述槽21中而使其结合固定于-->相邻的支柱20之间。隔音板30采用铝质材料,在其外侧形成有多个具有凹凸形状的狭缝31,其整体形态呈四角板形状,在其内部填充有石棉等玻璃纤维材质的吸音材料。依据上述现有技术制造的铝质隔音壁在外表上,由于采用了铝质的金属材料,所以不能够与周边环境很好地协调,在现代生活所必要的绿地环境构成方面,对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在铝质隔音壁的内部中填充的吸音材料大部分都是采用石棉,但是石棉中含有致癌物质,还会产生飞散粉尘,这些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物质,这是其所存在的问题。另外,当这种隔音壁设置在道路上时,会频繁发生车辆冲撞隔音壁的事故,混凝土护墙10及隔音板30等隔音壁的构成部分完全不能吸收车辆的冲击,因此,即使是在车辆对隔音壁进行轻微冲撞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车辆严重受损和驾驶人员严重受伤,这是其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以多孔性物质的填充材料对植物进行栽培的方式构成,是一种生态型产品,其隔音及吸音效果都优秀,因为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其设置幅度进行调节而其组装简便。由于采用分离型的构造,因此当车辆发生冲撞时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沿其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隔离设置的多个主组件;插入于相邻的上述主组件之间,并分别与上述主组件的两侧端部结合的支撑板;能够-->在相对设置的上述支撑板之间进行栽培而填充的填充材料。上述主组件向两侧方向左右两边分离,并可沿其宽度方向对大小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主组件分别由宽度互不相同的2个以上的主板垂直叠加形成,对于上述主板来说,越到上层宽度就越小。优选地,为了将宽度较小的主板往上叠加而整体呈阶梯式,上述支撑板分别与上述主板的两侧端部相结合。另外,上述主板通过第1及第2辅助板左右分离而形成,在从上述第1及第2辅助板中选择的任何一个辅助板上形成有多个结合突起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的结合部,优选地,在未被选择的另外一个辅助板上形成有带有与上述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挂钩的挂钩部。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以通过多孔性物质的填充材料对植物进行栽培的方式构成,是一种生态型产品,其隔音及吸音效果都很良好,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其设置幅度进行调节而组装简便。由于其采用分离型的构造,因此当车辆发生冲撞时能够对车辆的冲击进行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依据现有技术的常用隔音壁形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的设置状态的简略立体图;图3至图5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主组件的结合形态的简略示意图;图6是为了对支撑板的结合状态进行显示而沿图2所示的“A-A”线进行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的设置形状的简略立体图。-->附图编号说明200:主组件                     200a:第1副组件200b:第2副组件                 210:主板210a:第1辅助板                 210b:第2辅助板211:突出部                     212:生态连接孔213:结合部                     214:挂钩部215:积层突起                   216:积层槽300:支撑板                     400:填充材料500:隔板                       600: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各个附图中构成要素所赋予的相应参照编号来说,对于同一构成要素,在其它的附图中也使用了同一符号,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有关众所周知的构成或者是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对本专利技术的宗旨造成混淆,从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的设置状态的简略立体图。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沿道路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隔离设置的多个主组件200;插入于相邻的主组件200之间,并分别与主组件200的两侧端部结合的支撑板300;为了能够在相对的支撑板300之间进行栽培而填充的填充材料400;在填充材料400上栽培着用以美化和隔音的植物600。另外,为了对填充材料400进行固定,并达到美观的效果,可以在隔音壁的长度方向末端部位的主组件200的侧面上结合其它的隔板500。填充材料400使用能够进行栽培的山泥,磨砂土,腐叶土等的普通栽培土,但是,为了能够增强吸音效果并为了能够用于氮、磷及有机物成份的供-->应源,优选地,可以向其中加入含有机成份的块状污水淤渣干燥体,将其与栽培土混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污水淤渣干燥体通过再次利用生活污水等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而成型,这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因此对其制造方法的详细说明进行省略。这种污水淤渣干燥体作为再次利用产品,其不仅具有生态性,而且类似颗粒状物质呈不规则的块状结构而形状比较大,因此,当其与栽培土一起填充时,就会在污水淤渣干燥体之间形成狭小的空间,并其通过上述狭小的空间产生的吸音效果非常良好。另外,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再向其中混合干燥状态的多孔性陶瓷组成物。在这种情况下,干燥状态的陶瓷组成物可以采用以高级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烧结而形成的多孔性陶瓷组成物,这种重量较轻,且呈多孔性的物质在国内专利公开号第10-2001-0079979中已公开,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这种陶瓷组成物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其本身的吸音效果较好,其与污水淤渣干燥体相同,都呈不规则的块状结构,在进行填充时,会在陶瓷组成物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通过上述空间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沿道路的长度方向按照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主组件200;插入到相邻的主组件200之间,并分别与主组件200的两侧端部结合的支撑板300;在相对的支撑板300之间为了进行栽培而填充的填充材料400;上述主组件200可向两侧左右分离,并沿其宽度方向对大小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7-3-9 10-2007-00233341、一种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沿道路的长度方向按照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主组件200;插入到相邻的主组件200之间,并分别与主组件200的两侧端部结合的支撑板300;在相对的支撑板300之间为了进行栽培而填充的填充材料400;上述主组件200可向两侧左右分离,并沿其宽度方向对大小进行调节。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填充材料400包括含有有机成份的块状污水淤渣干燥体与栽培土的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填充材料400还包括以高级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烧结形成的块状多孔性陶瓷组成物。4、如权利要求项3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填充材料400是为了使上述陶瓷组成物位于上层部位而填充。5、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板300的材质包括防腐木。6、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板300是再利用废胶而制造的。7、如权利要求项5或权利要求项6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板300中位于道路侧的支撑板300上形成有多个吸音孔。8、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组件200的两侧端部以至少带有1个以上的端突部201的阶梯状结构而形成,上述支撑板300分别与形成上述各个端突部201高度的顶端部202相结合。9、如权利要求项8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组件200在上述顶端部202上沿上述主组件200的厚度方向突出形成有突出部211,上述支撑板300在上述填充材料400的压力作用下与上述突出部211紧密结合。10、如权利要求项8或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顶端部202的上部比下部更加向两侧方向突出而倾斜形成。11、如权利要求项8或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组件200的一定位置上形成有生态连接孔212,生态连接孔是为了在以上述主组件200为间隔相邻设置的上述填充材料400之间进行生态连接而形成。12、如权利要求项8或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组装式生态隔音壁,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组件200由第1及第2副组件200a,200b向左右分离而形成,从上述第1及第2副组件200a,200b中选择的任何一个副组件上,形成着由多个结合突起213a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结合部213,在未被选择的另外一个副组件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炳灿朴炳勋
申请(专利权)人:朴炳灿朴炳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