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32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由竖向的牵索塔臂和水平方向的配重塔臂构成,牵索塔臂迎索面斜度为3.1∶5,背索面斜度为2∶5,牵索塔臂下部的宽度大于其上部的宽度;牵索塔臂由两片塔身组成;牵索塔臂通过四道翼形横撑连接;牵索塔臂的轨顶上部分的高度小于跨径的1/2,在位于轨顶上部,牵索塔臂过渡到配重塔臂;配重塔臂依靠满堂支架支撑。牵索塔臂与配重塔臂通过桥梁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仓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桥塔的配重塔臂将牵索区的工程材料转移到配重效率更高的配重塔臂上,加大了与主墩的矢矩,兼具了行车系,解除了牵索塔臂对自重的依赖,保证了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在塔高与跨径的比例协调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先天的力度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的桥塔,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拉桥的桥塔。
技术介绍
目前,斜拉桥本身是比较成熟的桥型,主要包括对称布索斜拉桥、不对称布索斜拉桥和无背索斜拉桥。其中,对称拉索的桥塔为主梁提供一定的预顶力和弹性支撑,是大跨度桥梁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对称布索斜拉桥的桥塔不一定是正直的,但桥塔两侧的索力仍然是基本平衡的,其工作状态与标准斜拉桥是没有区别的;而无背索斜拉桥则完全不同,桥塔仅一侧承受斜索力。桥塔倾斜一定角度,依靠塔身的自重平衡斜索力;塔身的重量需求决定了塔身的尺寸较大。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需要平衡牵索力产生的强大倾覆力矩。即,塔身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倾覆能力,在活载空载状态下略大于梁体产生的的倾覆力矩,在活载满载时略小于全部荷载的倾覆力矩。常规的无背索斜拉桥桥塔是依靠桥塔牵索段的自重来实现的,为此桥塔的各段截面必须与斜索水平力相对应,桥塔越倾斜,塔身自重的工作效率越高。同时,为尽量降低桥塔承受的水平力,常规无背索斜拉桥会尽量加大斜索的仰角,这样对主梁同等支撑效果时塔身承受的水平力更小。这就意味着,为加大斜索的仰角,必须提高塔高和限制塔身斜度,而限制塔身斜度意味着配重效率的降低。基于这样的矛盾,常规无背索斜拉桥会选择一个体态比较臃肿的桥塔,高度上也无法顾及塔高与跨径的比例是否协调,丧失了结构先天的力度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以保证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在塔高与跨径的比例协调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先天的力度美,本技术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突破了斜拉桥桥主塔构造方式常规处理的瓶颈,将主塔由水平方向的配重塔臂和倾斜的牵索塔臂两部分组成。配重塔臂将常规无背索斜拉桥中浪费到牵索区的工程材料转移到配重效率更高的配重塔臂上,不但加大了与主墩的矢矩,同时兼具了行车系,最重要的是,解除了牵索塔臂对自重的依赖,为设计更协调、更美观的桥梁提供了基本前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牵索塔臂和配重塔臂构成,所述牵索塔臂为倾斜方向设置,其迎索面斜度为3.1∶5,背索面斜度为2∶5,所述牵索塔臂下部的宽度大于其上部的宽度;所述配重塔臂为水-->平方向;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通过桥梁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仓连接为一体;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汇集于桥梁主墩。配重塔臂依靠满堂支架支撑。本技术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其中,所述牵索塔臂由两片塔身组成,每片塔身分别位于主梁的两侧,且对称分布。所述牵索塔臂的轨顶以上部分的高度小于跨径的1/2。所述牵索塔臂通过四道翼形横撑连接,在位于轨顶上部,所述牵索塔臂过渡到所述配重塔臂。所述桥塔采用44孔大吨位钢绞线群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是由水平方向的配重塔臂和倾斜的牵索塔臂两部分组成,因此,配重塔臂将常规无背索斜拉桥中浪费到牵索区的工程材料转移到配重效率更高的配重塔臂上,不但加大了与主墩的矢矩,同时兼具了行车系,最重要的是,解除了牵索塔臂对自重的依赖,为设计更协调、更美观的桥梁提供了基本前提。从而保证了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在塔高与跨径的比例协调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先天的力度美。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所示桥塔的侧视图;图1-3是图1-1中所示桥塔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桥塔受载历程示意图;图3-1至图3-10是本技术桥塔的施工流程。下面是说明书附图中主要部位附图标记的说明:10——牵索塔臂        11——迎索面          12——背索面13——牵索塔臂下部    14——牵索塔臂上部    15——翼形横撑16——轨顶            20——配重塔臂        110#——主墩108#、109#——支撑配重塔臂墩                51——1#主动支墩52——2#主动支墩      53——3#主动支墩      54——4#主动支墩60——被动支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技术它由竖向的牵索塔臂10和水平的配重塔臂20构成。在下面的具体实施例中,设:配重塔臂支撑墩为108#和109#墩,主墩为110#墩。确定牵索塔臂10的全高为65米,轨顶16以上部分60米(即:按照小于跨径的1/2确定),迎索面11的斜度为3.1∶5,背索面12的斜度为2∶5,所述牵索塔臂下部13的宽度大于牵索塔臂上部14的宽度;由两片塔身组成,壁厚为1.5米,且位于主梁的两侧。牵索塔臂10通过四道翼形横撑15连接,在轨顶16以上8米开始,牵索塔臂10过渡到配重塔臂20,两片塔壁通过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舱(兼具行车系)连接为整体。牵-->索塔臂10与配重塔臂20汇集于主墩,通过两个塔壁内的预应力钢束紧密连接为锐利和充满力量感的强大整体。桥塔采用的44孔大吨位钢绞线群锚。本技术桥塔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可能一次浇筑完成,满堂支架也不可能完全支撑全部桥塔混凝土的重量。分步浇筑的混凝土桥塔必然不同于整体成型,随各个浇筑阶段的逐步实施和最终斜拉索的张拉完成,桥塔各墩位的支撑反力、各层桥塔混凝土的受载水平等都在不断变化。桥塔混凝土在完全成形后内部封存的应力会直接影响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对桥塔的受载历程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最大限度的消除桥塔的施工应力。如图2所示,本技术桥塔的受载历程是:由于本技术桥塔是由刚性连接的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竖向的牵索塔臂10,另一部分是水平的配重塔臂20。当未牵索时,竖向的牵索塔臂10依靠配置与迎索面11的普通钢筋和劲性骨架来承担整个斜塔臂的自重弯矩;配重塔臂20依靠满堂支架支撑,原则上不受力。当开始牵索时,随着索力和塔内预应力的逐步施加,牵索塔臂10的迎索面10逐渐受压,并依靠背索面12的竖向预应力钢束抵抗斜索水平力产生的弯矩。同时,施加于配重塔臂20满堂支架的压力逐渐下降,塔臂重量通过水平预应力钢束逐渐转移到主墩110。最终当全桥竣工时,牵索塔臂10和配重塔臂20完成体系转换,达到设计工作状态。此时,桥塔的重量基本由主墩110#墩承担,支撑配重塔臂墩108#墩和109#墩仍提供一部分支撑反力,这部分反力是抵抗斜索产生的倾覆力矩的安全储备,(该反力为配重塔臂墩108、109#横梁的设计条件),使得主墩110#墩在活载作用下永远处于轴心受压状态。假设,原则上依靠满堂支架支撑的配重塔臂20在体系转换前不受力,其基本的前提是满堂支架的支撑刚度达到与三个永久墩位相同的水平。根据上述本技术桥塔的结构和受载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考虑桥塔劲性骨架的配置方式、桥塔混凝土浇筑阶段与普通钢筋构造的相互配合、桥塔施工工艺对桥塔刚度变化的适应性等。下面结合图3-1至图3-10描述本技术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施工流程:阶段1:如图3-1所示,满堂支架上浇筑109~110#墩主塔2米高范围。阶段2:如图3-2所示,浇筑塔臂至3.5米高,局部拆除部分支架;同步浇筑各个主动支墩,即1#主动支墩51、2#主动支墩52和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由牵索塔臂和配重塔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索塔臂为竖向设置,其迎索面斜度为3.1∶5,背索面斜度为2∶5,所述牵索塔臂下部的宽度大于其上部的宽度;所述配重塔臂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通过桥梁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仓连接为一体;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汇集于桥梁主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由牵索塔臂和配重塔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索塔臂为竖向设置,其迎索面斜度为3.1∶5,背索面斜度为2∶5,所述牵索塔臂下部的宽度大于其上部的宽度;所述配重塔臂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通过桥梁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仓连接为一体;所述牵索塔臂与所述配重塔臂汇集于桥梁主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塔无背索斜拉桥的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索塔臂由两片塔身组成,每片塔身分别位于主梁的两侧,且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雪松胡江刘旭锴张强孙东利谢斌岳澄曹景熊刚戴少雄李伟赵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