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补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储层敏感性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层敏感性实验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补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储层敏感性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开发实验中,储层敏感性实验装置是最常用的设备,该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液,现有的办法是将液体手动加入到中间容器里,然后采用油压水的方法来实现液体驱替。在使用中间容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频繁的更换液体,操作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液结构及具有其的储层敏感性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间容器更换液体较为繁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液结构,包括:补液泵;中间容器,中间容器具有储液腔,补液泵的出液口与储液腔相连通;其中,储液腔内设置有活塞隔板,活塞隔板将储液腔分隔成两部分,活塞隔板沿储液腔的内壁可滑动地设置,以使活塞隔板具有控制补液泵开始向储液腔补充液体的第一位置,和控制补液泵停止向储液腔补充液体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自动补液结构还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间隔地设置在中间容器上;控制部,控制部与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补液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液泵(30);中间容器(10),所述中间容器(10)具有储液腔(11),所述补液泵(30)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11)相连通;其中,所述储液腔(11)内设置有活塞隔板(20),所述活塞隔板(20)将所述储液腔(11)分隔成两部分,所述活塞隔板(20)沿所述储液腔(11)的内壁可滑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活塞隔板(20)具有控制所述补液泵(30)开始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的第一位置,和控制所述补液泵(30)停止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液泵(30);中间容器(10),所述中间容器(10)具有储液腔(11),所述补液泵(30)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11)相连通;其中,所述储液腔(11)内设置有活塞隔板(20),所述活塞隔板(20)将所述储液腔(11)分隔成两部分,所述活塞隔板(20)沿所述储液腔(11)的内壁可滑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活塞隔板(20)具有控制所述补液泵(30)开始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的第一位置,和控制所述补液泵(30)停止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液结构还包括: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50),所述第一感应器(40)和所述第二感应器(50)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中间容器(10)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40)、所述第二感应器(50)以及所述补液泵(30)均信号连接,当所述第一感应器(40)感应到所述活塞隔板(20)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补液泵(30)开始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当所述第二感应器(50)感应到所述活塞隔板(20)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补液泵(30)停止向所述储液腔(11)补充液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容器(1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出液口(12),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与所述储液腔(11)相连通,所述自动补液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60),所述第一连接管(60)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液泵(30)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液结构还包括:液体收集器(100);第一出液管(90),所述第一出液管(90)的第一端与所述液体收集器(100)的收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9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相连通,所述活塞隔板(20)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储液腔(11)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管(90)送入到所述液体收集器(100)的所述收集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泳,梁晨,孟皓锦,胡冰艳,曾丽华,陈新华,雍晓华,魏云,刘静,潘莺,李楠,郭俊成,刘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