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41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包括两根环梁,所述环梁的下方为预应力支撑柱,所述预应力支撑柱包括直支撑柱和斜支撑柱,所述斜支撑柱和环梁连接,所述两根环梁之间设有多根斜压杆,所述斜压杆包括上斜压杆,所述上斜压杆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与环梁的交点处,通过贯穿杆件将所有的上斜压杆连接起来,贯穿杆件的两端连接至环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提高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防止结构屋面由于弯矩过大而破坏。

A diagonal bar truss Zhang Xianliang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agonal bar truss Zhang Xianliang combina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structure of oblique pressure bar truss string beam, which comprises two ring beams.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ng beam is a prestressed support column. The prestressed support column comprises a straight support column and a oblique support column. The oblique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ng beam. A plurality of oblique pressure bar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ring beams, and the oblique pressure bar package is described. Including an upper oblique compression rod, the two ends of the upper oblique compression rod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prestressed support column and the ring beam, and all the upper oblique compression rod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through ro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through rod are connected to the ring beam. The combined structure of compression bar truss string bea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integr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prevents the structural roof from being damaged due to excessive bending mo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压杆主要应用与桥梁结构中,是压杆结构型桥梁的主要支撑结构。不过斜压杆结构在建筑上运用的比较少,在建筑结构中运用拉索结构偏多,不过拉索结构质量相对来说较轻,且由于柔度大,稳定性不高,使得建筑屋面结构能承载荷载以及抵抗突然破坏的能力较低。在建筑结构中,由于大型建筑结构跨度较大,跨中区域的弯矩很大,大型建筑的屋面结构的设计也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较常用的拉索结构存在稳定性不高等缺点,而大型建筑屋面跨度较大,且屋面跨中区域弯矩很大,对结构的要求很高。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包括两根环梁4,所述环梁4的下方为预应力支撑柱1,所述预应力支撑柱1包括直支撑柱2和斜支撑柱3,所述斜支撑柱3和环梁1连接,所述两根环梁4之间设有多根斜压杆5,所述斜压杆5包括上斜压杆6,所述上斜压杆6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1与环梁4的交点处,通过贯穿杆件9将所有的上斜压杆6连接起来,贯穿杆件的两端连接至环梁4上所述的贯穿杆件9与上斜压杆6垂直。所述斜压杆5还包括下斜压杆7,所述下斜压杆7的两端连接在预应力支撑柱1上,上斜压杆6和下斜压杆7与中间处由桁架8连接。所述下斜压杆7的下面设有张弦梁结构10,所述的张弦梁结构10包括竖杆11和钢索12,所述竖杆11铺设于下斜压杆7下方,所述钢索12将下斜压杆7的两端以及竖杆11的下端连接起来,使钢索12的两端缠绕固定在下斜压杆7的两端处。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由预应力柱、斜压杆、桁架和张弦梁组合而成,通过应用斜压杆结构以及预应力支撑柱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撑结构,通过环梁、桁架以及贯穿杆件,提高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通过张弦梁结构,先对钢索进行预应力的拉伸,使其产生应力,以分担屋面尤其是屋面的跨中区域的弯矩,防止结构屋面由于弯矩过大而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包括两根环梁4,所述环梁4的下方为预应力支撑柱1,所述预应力支撑柱1包括直支撑柱2和斜支撑柱3,所述斜支撑柱3和环梁1连接,所述两根环梁4之间设有多根斜压杆5,所述斜压杆5包括上斜压杆6,所述上斜压杆6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1与环梁4的交点处,通过贯穿杆件9将所有的上斜压杆6连接起来,贯穿杆件的两端连接至环梁4上。所述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结构的下端支撑结构为预应力支撑柱1,预应力支撑柱1为预应力柱,包括支撑直柱2和支撑斜柱3,支撑柱的高低由中间向两边递减。所述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的两侧的预应力柱由两根环梁4连接,以提高预应力柱以及整个结构的的整体稳定性。所有的斜压杆5之间由贯穿杆件9进行连接,方向与上斜压杆6垂直,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如图2所示,所述斜压杆5还包括下斜压杆7,所述下斜压杆7的两端连接在预应力支撑柱1上,上斜压杆6和下斜压杆7与中间处由桁架8连接。每个斜压杆5由上斜压杆6和下斜压杆7两根压杆组成,上斜压杆6和下斜压杆7之间通过桁架8连接,以提高压杆的整体稳定性。压杆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柱上。如图2所示,所述下斜压杆7的下面设有张弦梁结构10,所述的张弦梁结构10包括竖杆11和钢索12,所述竖杆11铺设于下斜压杆7下方,所述钢索12将下斜压杆7的两端以及竖杆11的下端连接起来,使钢索12的两端缠绕固定在下斜压杆7的两端处。所述张弦梁结构10搭设在下斜压杆7的下面,用于分担整个屋面尤其屋面跨中区域的弯矩,防止整个结构因为弯矩过大而破坏。本技术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搭建整个结构的预应力支撑柱1,在搭建预应力支撑柱1的过程中,先搭建直支撑柱2,然后在搭建斜支撑柱3,按此方法搭建出所有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高低由中间向两边递减;第二步:架设两个环梁4,环梁4与预应力支撑柱1的上端相连接,以此将所有的支撑柱都连接起来;第三步:然后开始架设斜压杆5,先架设下斜压杆7,使下斜压杆7的两端连接在预应力支撑柱1上,使其受力,然后架设上斜压杆6部分,将上斜压杆6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1与环梁4的交点处,上斜压杆6和下斜压杆7与中间处由桁架8连接;第四步:然后通过贯穿杆件9将所有的上斜压杆6连接起来,贯穿杆件9的两端连接至环梁4上;第五步:铺设张弦梁结构,先在下斜压杆7的下端铺设竖杆11,然后用钢索12将下斜压杆7的两端以及竖杆11的下端连接起来,使钢索12的两端缠绕固定在下斜压杆7的两端处,然后对钢索12进行预应力的张拉,通过调节两端的缠绕固定处使其收紧受力,完成实施。在第二步中,在环梁4的架设过程中需使环梁4在整个结构的两端连接且使环梁4在两端处着地。原文以上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的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包括两根环梁(4),其特在于:所述环梁(4)的下方为预应力支撑柱(1),所述预应力支撑柱(1)包括直支撑柱(2)和斜支撑柱(3),所述斜支撑柱(3)和环梁(4)连接,所述两根环梁(4)之间设有多根斜压杆(5),所述斜压杆(5)包括上斜压杆(6),所述上斜压杆(6)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1)与环梁(4)的交点处,通过贯穿杆件(9)将所有的上斜压杆(6)连接起来,贯穿杆件(9)的两端连接至环梁(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包括两根环梁(4),其特在于:所述环梁(4)的下方为预应力支撑柱(1),所述预应力支撑柱(1)包括直支撑柱(2)和斜支撑柱(3),所述斜支撑柱(3)和环梁(4)连接,所述两根环梁(4)之间设有多根斜压杆(5),所述斜压杆(5)包括上斜压杆(6),所述上斜压杆(6)的两端连接至预应力支撑柱(1)与环梁(4)的交点处,通过贯穿杆件(9)将所有的上斜压杆(6)连接起来,贯穿杆件(9)的两端连接至环梁(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其特在于:所述的贯穿杆件(9)与上斜压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云凡陆志祥石宝存刘扬濮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