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928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伸缩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伸缩缝两侧的两个边梁、交错设置于两侧边梁之间的若干上中梁与下中梁、用于调节上中梁之间间距的上位移装置、用于调节下中梁之间间距的下位移装置;所述上中梁与边梁的上端面保持齐平,所述下中梁下方设置有能够根据伸缩缝宽度调节下中梁高度的升降装置。当上中梁之间的间距大到一定程度时,下中梁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到各个上中梁之间并与上中梁保持齐平,从而减小了缝隙,使汽车能够平稳行驶。

A bridg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idge expansion joints, in particular to a bridge expan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side beam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xpansion joint, several upper and lower middle beams interlaced between the two side beams, an upper displacement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upper and middle beams, and a lower one for adjusting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lower and middle beams. The upper middle beam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ide beam are kept even, and a lifting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the lower middle beam according to the width of the expansion joint is arranged below the lower middle beam. When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upper and middle beams is large enough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lower and middle beams move upward under the action of lifting device and keep level with the upper and middle beams, thus reducing the gap and making the car run smooth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伸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伸缩缝
,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伸缩装置。
技术介绍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梁体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如果没有伸缩缝的话梁体之间就会互相挤压,可能会导致破坏。另外若果没有伸缩缝的话,桥梁的实际样子就会和计算模型的受力方式有偏差。目前,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6320169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模数式伸缩装置,包括位于伸缩缝两侧的两个边梁,两个边梁相对设置,还包括依次设置于两个边梁之间且沿边梁同向设置的至少一个中梁以及横跨伸缩缝且位于中梁下方的托梁,各边梁以及各中梁均支撑安装于托梁上,托梁的两端分别采用固定钢球支座以及活动承压支座固定于伸缩缝的两侧,每一中梁与和其正对的边梁或者另一中梁之间均采用防水胶条连接。由于托梁一端由活动承压支座支撑,一端由固定钢球支座支撑,能够适应伸缩缝的伸缩变化以及汽车车轮行驶对伸缩装置产生的多向变位。但在上述模数式伸缩装置安装时,任意两个相邻的中梁之间均会预留缝隙以配合梁体之间的相互挤压,而当梁体之间相互分离时,则会使各个中梁之间的缝隙增大,不仅容易进入异物,而且使中梁易出现晃动与损坏,缝隙过大还会使汽车经过时产生跳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伸缩装置,设置有上下两组中梁,当上中梁之间的缝隙过大时,下中梁能够从缝隙中向上运动到与上中梁齐平的位置,减小各中梁之间的缝隙。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伸缩缝两侧的两个边梁、交错设置于两侧边梁之间的若干上中梁与下中梁、用于调节上中梁之间间距的上位移装置、用于调节下中梁之间间距的下位移装置;所述上中梁与边梁的上端面保持齐平,所述下中梁下方设置有能够根据伸缩缝宽度调节下中梁高度的升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缝两侧的梁体之间相互分离时,伸缩缝的宽度增加,导致各个上中梁之间的间距变大;当上中梁之间的间距大到一定程度时,下中梁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到各个上中梁之间并与上中梁保持齐平,从而减小了上中梁之间产生的缝隙,使汽车能够平稳行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位移装置包括分别固定于伸缩缝两侧的两个上边箱、两端分别滑设于两侧上边箱内的若干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与上中梁的数量相等,且沿垂直于上中梁方向并排设置;任意两根相邻的上横梁之间、最外侧的两根上横梁与对应一侧的上边箱之间均设置有弹簧;最外侧的两根上横梁分别与靠近边梁的两根上中梁固定连接,其他上横梁与上中梁沿排列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下位移装置与上位移装置结构相同,包括两个下边箱、滑设于两侧下边箱内的若干下横梁,下横梁与下中梁的数量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梁体之间相互分离或相互靠近时,两个上边箱随之运动,上横梁在两侧上边箱的带动下被朝两边拉扯或是朝中间挤压,而利用相互之间设置的弹簧使任意两根相邻的上横梁之间、上横梁与上边箱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均相同,从而使任意两根相邻的上中梁之间、上中梁与边梁之间的缝隙大小保持相同,防止部分缝隙较宽而导致汽车经过时出现跳车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中梁与下中梁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分别呈倒梯形与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倒梯形的上中梁与梯形的下中梁交错设置,使下中梁的两侧边能够与相邻两个上中梁的侧边贴合,当上中梁之间的缝隙大小随着伸缩缝的宽度变化时,下中梁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能够紧贴上中梁而上下移动,从而增强上中梁的结构稳定性,并防止异物进入到上中梁与下中梁之间的缝隙中,阻碍下中梁向上运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中梁的底部两侧与相邻的上中梁或边梁底部之间均连接防水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胶条对伸缩缝进行防水、隔尘、隔渣处理,延长伸缩装置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伸缩缝两侧的两个升降座、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侧升降座上的升降架;两个升降座的上端面处均朝伸缩缝方向设置有逐渐提升的斜坡,所述升降架的两端下端面处均设置有与斜坡贴合的斜块;两个下边箱沿升降架的长度方向滑设于升降架的上端面处,伸缩缝两侧设置有使下边箱只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缝两侧的梁体之间相互分离时,两个升降座朝两侧相互远离,使升降架两端底部的斜块沿着斜面朝伸缩缝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升降架沿着伸缩缝的中间面向上运动,而下边箱在限位机构与升降座的共同作用下只相对该侧梁体做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防止下边箱朝伸缩缝方向运动而对下中梁的位置以及间距大小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升降座上的T型滑槽,下边箱远离伸缩缝的一端设置有与T型滑槽配合的T型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T型滑槽与T型滑杆之间的配合滑移,使下边箱只能够沿T型滑槽做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坡顶端朝伸缩缝方向水平延伸形成延伸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架沿斜坡运动到延伸部时,下中梁与上中梁保持齐平,若此时两侧的梁体之间继续相互远离,则升降架两端的斜块能够贴着延伸部水平运动,使上中梁与下中梁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进一步增大伸缩装置的可承受间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架的两端与对应的升降座之间设置有拉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架在延伸部上水平运动时,利用两侧的拉簧使升降架保持位于伸缩缝的中间面位置,避免升降架朝一端偏移而导致上中梁与两侧下中梁之间的缝隙大小不相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座上沿斜坡与延伸部设置有与斜块配合的滑移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移槽限制升降架的位移方向,防止升降架朝两侧发生偏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上中梁与下中梁上下且交错设置,当伸缩缝的宽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下中梁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到各个上中梁之间并与上中梁保持齐平,从而减小了缝隙,使汽车能够平稳行驶;2、利用呈倒梯形的上中梁与呈梯形的下中梁交错设置,使下中梁的两侧边能够与相邻两个上中梁的侧边贴合,当上中梁之间的缝隙大小随着伸缩缝的宽度变化时,下中梁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能够紧贴上中梁而上下移动,从而增强上中梁的结构稳定性,并防止异物进入到上中梁与下中梁之间的缝隙中,阻碍下中梁向上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位移装置与边梁和上中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下位移装置、升降装置、下中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伸缩缝;2、安装槽;3、边梁;4、上中梁;5、下中梁;6、上位移装置;61、上边箱;62、上横梁;63、上弹簧;7、下位移装置;71、下边箱;711、凸条;712、T型滑杆;72、下横梁;73、下弹簧;8、升降装置;81、升降座;811、斜台;8111、滑移槽;812、限位件;8121、T型滑槽;82、升降架;821、斜块;822、轨道槽;83、拉簧;9、防水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螺栓连接于伸缩缝1两侧安装槽2上方的两个边梁3、交错设置于两侧边梁3之间的两根上中梁4与三根下中梁5,其中边梁3和上中梁4的上端面与两侧梁体上端面保持齐平,而下中梁5的高度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伸缩缝(1)两侧的两个边梁(3)、交错设置于两侧边梁(3)之间的若干上中梁(4)与下中梁(5)、用于调节上中梁(4)之间间距的上位移装置(6)、用于调节下中梁(5)之间间距的下位移装置(7);所述上中梁(4)与边梁(3)的上端面保持齐平,所述下中梁(5)下方设置有能够根据伸缩缝(1)宽度调节下中梁(5)高度的升降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伸缩缝(1)两侧的两个边梁(3)、交错设置于两侧边梁(3)之间的若干上中梁(4)与下中梁(5)、用于调节上中梁(4)之间间距的上位移装置(6)、用于调节下中梁(5)之间间距的下位移装置(7);所述上中梁(4)与边梁(3)的上端面保持齐平,所述下中梁(5)下方设置有能够根据伸缩缝(1)宽度调节下中梁(5)高度的升降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移装置(6)包括分别固定于伸缩缝(1)两侧的两个上边箱(61)、两端分别滑设于两侧上边箱(61)内的若干上横梁(62);所述上横梁(62)与上中梁(4)的数量相等,且沿垂直于上中梁(4)方向并排设置;任意两根相邻的上横梁(62)之间、最外侧的两根上横梁(62)与对应一侧的上边箱(6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最外侧的两根上横梁(62)分别与靠近边梁(3)的两根上中梁(4)固定连接,其他上横梁(62)与上中梁(4)沿排列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下位移装置(7)与上位移装置(6)结构相同,包括两个下边箱(71)、滑设于两侧下边箱(71)内的若干下横梁(72),下横梁(72)与下中梁(5)的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梁(4)与下中梁(5)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分别呈倒梯形与梯形。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达周晨碧程岳克胡建西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中城晟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