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92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包括一前隔板、二前隔板支撑架、二前环斜撑、一前环、二侧边防撞架、一主环、二主环斜撑及一主环斜撑支撑架;该前隔板支撑架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环的连接点、所述前环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不仅轻量化,而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A truss car frame for formula racing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rmula racing car truss type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partition board, a two front partition board support frame, two front ring diagonal braces, a front ring, two side frontier crashworthiness frame, a main ring, two main ring diagonal braces and a main ring diagonal brace support frame; the front partition board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six supporting rods, wherein two ends of one suppor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One end of the other five supporting rods is connected at a common end point, and the other en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ring diagonal brace and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front diaphragm,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front ring diagonal brace and the front ring,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front ring side,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front ring and the support rod. The front partition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oint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trussed frame of the formula racing car is not only lightweight, but also has enough strength and stiff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属于车架领域。
技术介绍
车架是方程式赛车中重要的基体部件,支撑、连接着赛车各系统总成,使其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同时,车架也承受着来自赛车内部的载荷和轮胎通过悬架传来的冲击,因此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轻量化也是车架设计的重要部分。目前,方程式赛车的车架大多为桁架式结构,通常在满足轻量化的条件下不能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能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包括一前隔板、二前隔板支撑架、二前环斜撑、一前环、二侧边防撞架、一主环、二主环斜撑及一主环斜撑支撑架,所述前隔板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前端,所述前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中部,所述主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后部;二所述前隔板支撑架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二所述侧边防撞架分别连接在该前环和该主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环顶部左右两侧连接,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斜向下后方延伸,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将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环的中下部;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左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左侧的顶部之间,另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右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右侧的顶部之间;该前隔板支撑架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环的连接点、所述前环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侧边防撞架包括上侧防撞杠,下侧防撞杠和中间侧防撞杠,该上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环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环的中下部,该下侧防撞杠连接在所述前环和所述主环的底部,该中间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侧防撞杠与前环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侧防撞杠与所述主环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左右两侧的多根连杆,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一侧的多根连杆组成连续的多个三角形单元并支撑在该主环斜撑和该主环之间。优选地,所述上侧防撞杠水平设置,该上侧防撞杠的水平线与所述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最低点的距离为280-320mm。优选地,所述主环和所述主环斜撑的夹角35.5°-38.5°。优选地,所述前隔板支撑架的支撑杆与所述前环侧边的中部的连接点与所述上侧防撞杠与所述前环侧边的中部的连接点相重合;所述上侧防撞杠与所述主环侧边中下部的连接点与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的连杆和所述主环侧边中下部的连接点相重合。优选地,二所述侧边防撞架的下侧防撞杠之间连接有连接杆。优选地,所述前隔板呈平面矩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前隔板、所述前环和所述主环三者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前隔板、所述前隔板支撑架、所述前环斜撑、所述前环、所述侧边防撞架、所述主环、所述主环斜撑及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均由截面封闭的钢管制成。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该前隔板支撑架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环的连接点、所述前环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这样多个所述前隔板支撑架的支撑杆、所述前隔板的两侧边及所述前环的两侧边构成多个有共同端点的三角形结构,增强了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前端的强度和刚度。所述侧边防撞架包括上侧防撞杠,下侧防撞杠和中间侧防撞杠,该上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环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环的中下部,该下侧防撞杠连接在所述前环和所述主环的底部,该中间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侧防撞杠与所述前环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下侧防撞杠与所述主环的连接处。该侧边防撞架和所述前环侧边和所述主环的侧边形成两个三角结构,使该侧边防撞架能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左右两侧的多根连杆,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一侧的多根连杆组成连续的多个三角形单元并支撑在该主环斜撑和该主环之间,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具有多个三角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并满足轻量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前隔板1,前隔板支撑架2,前环支撑3,前环4,侧边防撞架5,上侧防撞杠51,下侧防撞杠52,中间侧防撞杠53,连接杆54、主环6,主环斜撑7,主环斜撑支撑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包括一前隔板1、二前隔板支撑架2、二前环斜撑3、一前环4、二侧边防撞架5、一主环6、二主环斜撑7及一主环斜撑支撑架8。所述前隔板1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前端,所述前环4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中部,所述主环6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后部。二所述前隔板支撑架2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1和该前环4之间的左右两侧,二所述侧边防撞架5分别连接在该前环4和该主环6之间的左右两侧;两根所述主环斜撑7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环6顶部左右两侧连接,两根所述主环斜撑7的下端斜向下后方延伸,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8将两根所述主环斜撑7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环6的中下部。一根所述前环斜撑3连接在所述前环4左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1左侧的顶部之间,另一根所述前环斜撑3连接在所述前环4右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1右侧的顶部之间。该前隔板支撑架2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1和该前环4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3和所述前隔板1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3和所述前环4的连接点、所述前环4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4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1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这样多个所述前隔板支撑架2的支撑杆、所述前隔板1的两侧边及所述前环4的两侧边构成多个有共同端点的三角形结构,增强了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前端的强度和刚度。所述侧边防撞架5包括上侧防撞杠51,下侧防撞杠52和中间侧防撞杠53,该上侧防撞杠51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环4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环6的中下部,该下侧防撞杠52连接在所述前环4和所述主环6的底部,该中间侧防撞杠5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侧防撞杠51与前环4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下侧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包括一前隔板、二前隔板支撑架、二前环斜撑、一前环、二侧边防撞架、一主环、二主环斜撑及一主环斜撑支撑架,所述前隔板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前端,所述前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中部,所述主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后部;二所述前隔板支撑架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二所述侧边防撞架分别连接在该前环和该主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环顶部左右两侧连接,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斜向下后方延伸,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将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环的中下部,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左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左侧的顶部之间,另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右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右侧的顶部之间;该前隔板支撑架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环的连接点、所述前环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包括一前隔板、二前隔板支撑架、二前环斜撑、一前环、二侧边防撞架、一主环、二主环斜撑及一主环斜撑支撑架,所述前隔板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前端,所述前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中部,所述主环位于该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的后部;二所述前隔板支撑架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二所述侧边防撞架分别连接在该前环和该主环之间的左右两侧;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环顶部左右两侧连接,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斜向下后方延伸,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架将两根所述主环斜撑的下端连接到所述主环的中下部,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左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左侧的顶部之间,另一根所述前环斜撑连接在所述前环右侧的顶部和所述前隔板右侧的顶部之间;该前隔板支撑架包括6根支撑杆,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前隔板和该前环的底部,其他5根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共同的端点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点、所述前环斜撑和所述前环的连接点、所述前环侧边中部位置、所述前环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所述前隔板和所述一根支撑杆的连接点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程式赛车桁架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防撞架包括上侧防撞杠,下侧防撞杠和中间侧防撞杠,该上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环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环的中下部,该下侧防撞杠连接在所述前环和所述主环的底部,该中间侧防撞杠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侧防撞杠与所述前环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继铭吴志伟秦凯库跃东程磊葛浩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