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86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包括U形连接件、U形支承件和连接杆;U形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的内部设有空腔,连接件本体的其中一处侧面的板壁从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向外部凸出构成凸起部,凸起部上设有连接通孔;U形支承件包括承压面板和两个支承立板,连接杆穿过处于下层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和U形连接件后,穿过楼面板,再穿过处于上层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和U形连接件,两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杆的两端,使两个U形支承件安装于相应的U形连接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U形连接件的受拉承载力,承载力高,有效减少连接的材料用量,从而实现节材、节能,节约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使用时,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设置楼面板结构。目前工程中的连接竖直方向上两个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端部边缘区的纵筋的做法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约束浆锚搭接两种连接方式,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采取的就是这两种方式。采用现有的连接方法,由于灌浆料的性能质量、注浆的工艺、注浆的充满程度及环境温度等都会影响连接接头的传力性能,且不能进行原位检测,每根钢筋均需一一对应连接;由于设计的不周密或墙板预制时管控不严,预留钢筋和预留孔或预埋套筒的位置、尺度可能错误或误差很大,现场很难安装入位,往往生扳硬砸,甚至割断钢筋,安装完毕后无法查验。所以,多种因素均会给结构安全埋下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分别设置于楼面板的顶部和底部,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将楼面板与两个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U形连接件、至少两个U形支承件和连接杆;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其中一处侧面的板壁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向外部凸出构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圆弧形,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连接通孔;每个所述U形支承件包括承压面板和与所述承压面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连接的两个支承立板,两个所述支承立板处于所述承压面板的同一侧,每个所述支承立板的远离所述承压面板的端面为与所述凸起部的内侧面相应的圆弧形端面,所述承压面板上设有板体通孔;每个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内部预制有至少一个所述U形连接件,处于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内部的所述U形连接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中,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中的所述U形连接件的凸起部朝下,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所述U形连接件的凸起部朝上;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的空腔中置入所述U形支承件,所述U形支承件的圆弧形端面与所述凸起部贴合;连接杆由下到上,穿过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所述U形支承件上的板体通孔和所述U形连接件的连接通孔后,穿过所述楼面板,再穿过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所述U形连接件的连接通孔和所述U形支承件上的板体通孔,两个紧固件固定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使两个所述U形支承件安装于相应的所述U形连接件上。优选地,所述板体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连接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的尺寸。优选地,每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中的所述连接件本体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中的纵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上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所述纵筋。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为半圆弧形,所述每个所述支承立板的远离所述承压面板的端面为半圆弧形端面。优选地,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预置于相应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边缘的端部上。优选地,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垫板件,每个垫板件放置于相应的所述承压面板上,所述垫板件上设有垫板通孔,所述垫板通孔供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紧固件处于所述垫板件上。优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有连通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使用方法,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吊装前,将连接杆的下端穿过楼面板和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的凸起部,并将U形支承件置入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的空腔中,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再穿过所述U形支承件,紧固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起吊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穿过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的凸起部,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落下,将U形支承件置入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的空腔中,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再穿过所述U形支承件,紧固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就位并校正后,将所有的所述紧固件进行紧固,使每个所述U形支承件安装于相应的所述U形连接件上。优选地,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空腔连通,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将楼面板与两个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后,对所述安装口进行封堵。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竖向承拉连接组件中,每个预制混凝土墙板的U形连接件的空腔中置入U形支承件,U形支承件的圆弧形端面与凸起部贴合,连接杆穿过U形连接件和U形支承件,紧固件固定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使所述U形支承件安装于相应的所述U形连接件上;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分别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与楼面板进行连接,采用U形支承件的圆弧形端面与凸起部贴合,U形支承件固定安装于U形连接件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U形连接件的受拉承载力,承载力高,有效减少连接的材料用量,从而实现节材、节能,节约造价。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将楼面板与两个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的立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U形连接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的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U形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U形支承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U形支承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U形支承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的垫板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预制混凝土墙板11纵筋20楼面板100U形连接件110连接件本体120空腔130凸起部140连接通孔150连通口200U形支承件210承压面板220支承立板230板体通孔300连接杆400垫板件410垫板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10)分别设置于楼面板(20)的顶部和底部,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将楼面板(20)与两个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10)连接;其特征在于: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U形连接件(100)、至少两个U形支承件(200)和连接杆(300);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包括连接件本体(110),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内部设有空腔(120),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其中一处侧面的板壁从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内部向外部凸出构成凸起部(130),所述凸起部(130)为圆弧形,所述凸起部(130)上设有连接通孔(140);每个所述U形支承件(200)包括承压面板(210)和与所述承压面板(2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连接的两个支承立板(220),两个所述支承立板(220)处于所述承压面板(210)的同一侧,每个所述支承立板(220)的远离所述承压面板(210)的端面为与所述凸起部(130)的内侧面相应的圆弧形端面,所述承压面板(210)上设有板体通孔(230);每个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内部预制有至少一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处于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内部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凸起部(130)朝下,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凸起部(130)朝上;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空腔(120)中置入所述U形支承件(200),所述U形支承件(200)的圆弧形端面与所述凸起部(130)贴合;连接杆(300)由下到上,穿过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支承件(200)上的板体通孔(230)和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连接通孔(140)后,穿过所述楼面板(20),再穿过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连接通孔(140)和所述U形支承件(200)上的板体通孔(230),两个紧固件(500)固定所述连接杆(300)的两端,使两个所述U形支承件(200)安装于相应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两个预制混凝土墙板(10)分别设置于楼面板(20)的顶部和底部,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将楼面板(20)与两个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10)连接;其特征在于: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U形连接件(100)、至少两个U形支承件(200)和连接杆(300);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包括连接件本体(110),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内部设有空腔(120),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其中一处侧面的板壁从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内部向外部凸出构成凸起部(130),所述凸起部(130)为圆弧形,所述凸起部(130)上设有连接通孔(140);每个所述U形支承件(200)包括承压面板(210)和与所述承压面板(2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连接的两个支承立板(220),两个所述支承立板(220)处于所述承压面板(210)的同一侧,每个所述支承立板(220)的远离所述承压面板(210)的端面为与所述凸起部(130)的内侧面相应的圆弧形端面,所述承压面板(210)上设有板体通孔(230);每个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内部预制有至少一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处于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内部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凸起部(130)朝下,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凸起部(130)朝上;每个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空腔(120)中置入所述U形支承件(200),所述U形支承件(200)的圆弧形端面与所述凸起部(130)贴合;连接杆(300)由下到上,穿过处于下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支承件(200)上的板体通孔(230)和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连接通孔(140)后,穿过所述楼面板(20),再穿过处于上层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的连接通孔(140)和所述U形支承件(200)上的板体通孔(230),两个紧固件(500)固定所述连接杆(300)的两端,使两个所述U形支承件(200)安装于相应的所述U形连接件(1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通孔(230)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300)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连接通孔(140)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300)的横截面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的所述连接件本体(110)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的纵筋(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混凝土墙板的竖向承拉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凤祥吕宏炜贺宝林胡家斌沈志翔杲磊安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