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20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19
本申请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性优异、作为安全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利用时体现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层叠体、进而将层叠体长时间保管时操作性不易降低的层叠体。该目的通过形成如下层叠体而达成:具备层(1)和位于层(1)的至少单面的层(2),最外层中的至少1层为层(1),且具有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1)包含热塑性树脂(I),该层(2)包含热塑性树脂(II)、且包含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为4~200质量份的增塑剂A,该增塑剂A的羟值设为HV(A)mgKOH/g的情况下,HV(A)≥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操作性优异、制作初始和长时间保管后操作性也不易降低、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时体现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将高强度、高透明性且与玻璃的粘接性优异、柔软性优异的夹层树脂片用2张玻璃夹持而得到的夹层玻璃的透明性、耐贯通性优异,用于汽车前玻璃等各种安全玻璃。从吸收人、物碰撞到夹层玻璃时的冲击的观点出发,在使用温度、例如室温附近的温度下,优选使用柔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例如,使用由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形成的增塑化聚乙烯醇缩醛等。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汽车的前玻璃中使用的夹层玻璃中,头部冲击指数(HeaDInjuryCriteria:HIC值)优选低于1000,而且为了使夹层玻璃的HIC值为这样低的值,优选使用相对于聚乙烯醇缩醛含有特定量以上的增塑剂的柔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然而,增塑化聚乙烯醇缩醛由于柔软且容易拉伸、而且具有粘合性,因此,其操作性有时成为问题。例如以将增塑化聚乙烯醇缩醛卷取为卷状的状态保管时产生自粘,其操作有时变困难。另外,从卷拉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时产生拉伸、应变,制作夹层玻璃时,有时容易产生在玻璃与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界面残留气泡这样的不良。近年来,从提高生活环境的品质的观点出发,对窗的隔音的要求提高。夹层玻璃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具有隔音性能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提高所得夹层玻璃的隔音性能。然而,具有适合的隔音性能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与通常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相比,更柔软且容易拉伸,具有强的粘合性,有时操作变得更困难。因此,作为兼顾隔音性能与操作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多层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是将包含平均残留羟基量较少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大量的增塑剂的中间层用包含平均残留羟基量较多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少量的增塑剂的外层夹持而得到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64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31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那种提高了柔软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一般有粘合性高的倾向,以将由增塑化聚乙烯醇缩醛形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卷取成卷的状态保管时,产生自粘所导致的粘连,存在操作变困难的问题。如此,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其自粘性与柔软性处于折衷关系,难以以高水平兼顾两性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性优异、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利用时体现优异的安全性能、进而将层叠体长时间保管的情况下操作性也不易降低的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长时间保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初始的自粘性、应力的经时变化也小、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的情况下柔软性提高、体现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层叠体。另外,以往已知的多层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存在如下问题:制作夹层玻璃后经过充分时间后,内层和外层也分别保持与制作初始等量的增塑剂,产生源自内层与外层的折射率差的光学畸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不易自粘、具有高的力学强度、不易拉伸、操作性优异、长时间保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操作性、且作为夹层玻璃中间膜使用的情况下柔软性优异、光学畸变的问题少的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进而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情况下,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饰边回收并熔融混炼时所得组合物的透明性也高的层叠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提供如下方案而达成:[1]一种层叠体,其具备层(1)和位于层(1)的至少单面的层(2),最外层中的至少1层为层(1),且具有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1)包含热塑性树脂(I),该层(2)包含热塑性树脂(II)、且包含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为4~200质量份的增塑剂A,该增塑剂A的羟值设为HV(A)mgKOH/g的情况下,HV(A)≥30;[2]根据前述[1]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至少1层包含增塑剂B,该增塑剂B的羟值设为HV(B)mgKOH/g的情况下,HV(B)<30;[3]根据前述[2]的层叠体,其中,在包含增塑剂B的层中,该增塑剂B的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和/或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分别为3~100质量份;[4]根据前述[2]或[3]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至少1层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在包含该增塑剂A和该增塑剂B的层中,该增塑剂B相对于该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为0.05~20;[5]根据前述[2]~[4]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任一层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另一层包含增塑剂A或增塑剂B中的一者;[6]根据前述[2]~[4]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层(1)和层(2)均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层(1)中的增塑剂B相对于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设为R1、层(2)中的增塑剂B相对于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设为R2的情况下,为R1>R2;[7]根据前述[1]~[6]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前述热塑性树脂(I)或前述热塑性树脂(II)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选自羟基和酯基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8]根据前述[7]的层叠体,其中,前述具有选自羟基和酯基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9]根据前述[8]的层叠体,其中,前述热塑性树脂(I)为聚乙烯醇缩醛(1)、且前述热塑性树脂(II)为聚乙烯醇缩醛(2),前述聚乙烯醇缩醛(1)的平均残留羟基量H(1)、与前述聚乙烯醇缩醛(2)的平均残留羟基量H(2)之差的绝对值|H(1)-H(2)|为20摩尔%以下;[10]根据前述[1]~[9]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层(1)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100质量份设为Xi质量份、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设为Yi质量份时,为0<Yi-Xi;[11]根据前述[10]的层叠体,其中,在23℃、50%RH下保管5周的情况下,层(1)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100质量份设为Xii质量份、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设为Yii质量份时,为Xii-Xi<20且Yi-Yii<20,在140℃下处理30分钟后,在1小时以内冷却至23℃,在23℃、50%RH下保管5周的情况下,层(1)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100质量份设为Xiii质量份、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设为Yiii质量份时,为3<Xiii-Xi、3<Yi-Yiii、0<Xiii-Xii且0<Yii-Yiii;[12]根据前述[1]~[11]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和热塑性树脂(II)的总计量100质量份,层(1)和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为20质量份以上;[13]根据前述[2]~[12]中任一项的层叠体,其中,热塑性树脂(I)为聚乙烯醇缩醛(1),使聚乙烯醇缩醛(1)9质量份溶解于100质量份的增塑剂A的溶液的浊点、与使聚乙烯醇缩醛(1)9质量份溶解于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叠体,其具备层(1)和位于层(1)的至少单面的层(2),最外层中的至少1层为层(1),且具有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1)包含热塑性树脂(I),该层(2)包含热塑性树脂(II)、且包含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为4~200质量份的增塑剂A,该增塑剂A的羟值设为HV(A)mgKOH/g的情况下,HV(A)≥3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5 JP 2016-021377;2016.02.05 JP 2016-021371.一种层叠体,其具备层(1)和位于层(1)的至少单面的层(2),最外层中的至少1层为层(1),且具有3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1)包含热塑性树脂(I),该层(2)包含热塑性树脂(II)、且包含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为4~200质量份的增塑剂A,该增塑剂A的羟值设为HV(A)mgKOH/g的情况下,HV(A)≥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至少1层包含增塑剂B,该增塑剂B的羟值设为HV(B)mgKOH/g的情况下,HV(B)<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包含增塑剂B的层中,该增塑剂B的含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和/或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分别为3~100质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至少1层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在包含该增塑剂A和该增塑剂B的层中,该增塑剂B相对于该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为0.05~20。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1)或层(2)中的任一层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另一层包含增塑剂A或增塑剂B中的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1)和层(2)均包含增塑剂A和增塑剂B,层(1)中的增塑剂B相对于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设为R1、层(2)中的增塑剂B相对于增塑剂A的质量比(增塑剂B的含量/增塑剂A的含量)设为R2的情况下,为R1>R2。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I)或所述热塑性树脂(II)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选自羟基和酯基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具有选自羟基和酯基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I)为聚乙烯醇缩醛(1)、且所述热塑性树脂(II)为聚乙烯醇缩醛(2),所述聚乙烯醇缩醛(1)的平均残留羟基量H(1)、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2)的平均残留羟基量H(2)之差的绝对值|H(1)-H(2)|为20摩尔%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1)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100质量份设为Xi质量份、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设为Yi质量份时,为0<Yi-Xi。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23℃、50%RH下保管5周的情况下,层(1)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100质量份设为Xii质量份、层(2)中所含的增塑剂的总计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II)100质量份设为Yii质量份时,为Xii-Xi<20且Yi-Yii<20,在140℃下处理30分钟后,在1小时以内冷却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沼芳聪楠藤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