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握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1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握把,其包括一支撑柱、一套设于支撑柱外表面的软质外壳及上下两固定盖;该软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灌注有半流动液体;上下两固定盖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以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封住。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伞握把是采用了由支撑柱支撑的软性的外壳,同时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灌注了半流动的液体,因而,使用者在握持握把时,握把对手部具有一缓冲的作用,使用时会有柔软的触感;同时手部握持该握把时,借助半流动的液体,可将握把握出适合自己的手形,令握持更舒适,减少疲劳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伞具的握把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柔软触感的伞握把
技术介绍
伞握把是用于固定伞中棒,以便于使用者握持的作用。现在常见的伞握把多为塑料制品或是木头制品,短时间内握持并没有特殊的感觉,但是长时间握持,硬质的握把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如若握把成型时因应手指的形状形成有凹陷,但由于不同的使用者,手的大小及手指的粗细不一致,固定的形状无法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因而此种握把仍存在有握持不舒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柔软触感同时又可因应不同使用者的手指作形状变化的伞握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伞握把,其包括一支撑柱、一套设于支撑柱外表面的软质外壳及上下两固定盖;该软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灌注有半流动液体;上下两固定盖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以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封住。所述的支撑柱中心设有用于固定伞中棒的通孔,在支撑柱距上下端口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凸台,上下两承接座套置于支撑柱并定位于此凸台上,承接座的口部形成沉槽;在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向内形成凸环,该凸环是嵌置于承接座的沉槽中后,由上下两固定盖套置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压封于承接座上。所述的支撑柱的上下两端是形成外螺纹,而上下两固定盖是形成与之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的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向外向内均形成凸环,而上下两固定盖对应该凸环亦设有嵌置凸环的沉槽。所述的软质外壳为橡胶外壳。所述半流动液体为流动矽胶。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伞握把是采用了由支撑柱支撑的软性的外壳,同时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灌注了半流动的液体,因而,使用者在握持握把时,握把对手部具有一缓冲的作用,使用时会有柔软的触感;同时手部握持该握把时,借助半流动的液体,可将握把握出适合自已的手形,令握持更舒适,减少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伞握把,包括一支撑柱1、一软质外壳2、一固定盖3、一尾盖4及两承接座5;支撑柱1中心设有用于固定伞中棒的通孔11,在支撑柱1距上下端口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凸台12,支撑柱1的上下两端形成有外螺纹13;软质外壳2为一橡胶外壳,且套设于支撑柱1的外表面,与支撑柱1之间形成有空腔6,在软质外壳2的上下两端口处形成有凸环21;固定盖3为一环形盖体,其内部形成与上述外螺纹13配合的内螺纹31,其下端向上成型有沉槽32;尾盖4为一底端封口的盖体,其内部亦形成有与上述外螺纹13配合的内螺纹41,其上端向下成型有沉槽42;两承接座5为环形套体,其口部形成有沉槽51。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组合时,首先将两承接座5套置于支撑柱1的上下部且定位于支撑柱1的凸台12上,再将软质外壳2套置于支撑柱1上,其下端口的凸环21嵌置于承接座5的沉槽51中,将尾盖4螺接于支撑柱1的下部,则软质外壳2下端口的凸环21亦会嵌置于尾盖4的沉槽42中,旋紧尾盖4即可将软质外壳21的下端口封住;此时再将半流动的液体7如流动的矽胶,灌注在支撑柱1与外壳2形成的空腔6中,直至灌满整个空腔6后,将软质外壳2的上端口的凸环21卡制于承接座5的沉槽51中,再将固定盖3套置在支撑柱1的上部,此时上端口的凸环21亦会嵌置于固定盖3的沉槽32中,旋紧固定盖3即可将软质外壳2的上端口封住,以此防止空腔6中的液体7流出,如此具有柔软触感的伞握把便形成。配合图4所示,该软质外壳2的上下端口可仅向内形成凸环21,对应此凸环21在承接座5上形成配合沉槽51,在固定盖3及尾盖4上不用另设沉槽32、42,旋紧固定盖3及尾盖4同样可以实现封住软质外壳2上下端口的作用。由于本技术的伞握把是在由支撑柱1与软质外壳2之间形成的空腔6中灌注了半流动的液体7,使用者在握持握把时,软质外壳2及其内部的半流动的液体7对手部具有一缓冲的作用,使用时会有柔软的触感;同时手部握持该握把时,借助半流动的液体7,可将握把握出适合自已的手形,令握持更舒适,减少疲劳感。权利要求1.一种伞握把,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支撑柱、一套设于支撑柱外表面的软质外壳及上下两固定盖;该软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灌注有半流动液体;上下两固定盖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以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封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握把,其特征在于支撑柱中心设有用于固定伞中棒的通孔,在支撑柱距上下端口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凸台,上下两承接座套置于支撑柱并定位于此凸台上,承接座的口部形成沉槽;在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向内形成凸环,该凸环是嵌置于承接座的沉槽中后,由上下两固定盖套置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压封于承接座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握把,其特征在于支撑柱的上下两端是形成外螺纹,而上下两固定盖是形成与之配合的内螺纹。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伞握把,其特征在于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向外向内均形成凸环,而上下两固定盖对应该凸环亦设有嵌置凸环的沉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握把,其特征在于软质外壳为橡胶外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握把,其特征在于半流动液体为流动矽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伞握把,其包括一支撑柱、一套设于支撑柱外表面的软质外壳及上下两固定盖;该软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灌注有半流动液体;上下两固定盖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以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封住。由于本技术的伞握把是采用了由支撑柱支撑的软性的外壳,同时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灌注了半流动的液体,因而,使用者在握持握把时,握把对手部具有一缓冲的作用,使用时会有柔软的触感;同时手部握持该握把时,借助半流动的液体,可将握把握出适合自己的手形,令握持更舒适,减少疲劳感。文档编号A45B9/00GK2840756SQ2005200644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陈添成, 宋顺锋 申请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握把,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支撑柱、一套设于支撑柱外表面的软质外壳及上下两固定盖;该软质外壳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灌注有半流动液体;上下两固定盖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以将软质外壳的上下两端口封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