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15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08
一种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包括:施加器主体,所述施加器主体具有在上游表面上的进口和在下游表面上的出口,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界定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厚度的通道;粉末导管;空气进口;排出孔隙,所述排出孔隙位于所述上游表面或所述下游表面中的一者上;和循环腔室,所述循环腔室位于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内部上。所述粉末导管和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通道与所述循环腔室流体连通。一种在连续工艺期间将粉末施加至基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再循环粉末施加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再循环粉末施加器相关申请的交互参照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5年11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60,896的优先权权益,所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粉末施加器,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连续生产线的粉末施加器。可出于诸如提供润滑、吸收湿气以及着色表面等多种原因,将各种类型的粉末施加至产品。通常在连续生产线上生产粉末施加的对象。因为粉末为一系列无关颗粒,因此粉末可能难以控制,尤其是在分散于空气中时。另外,粉末在暴露于湿气时往往结块。用于施加粉末的机器在将粉末施加至基板时往往为杂乱且低效的(即,在使用期间许多粉末被浪费)。此外,在连续工艺中,粉末结块可能因堵塞粉末施加器或在下游机器中形成卡塞而中断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具有:施加器主体,所述施加器主体包括在上游表面上的进口和在下游表面上的出口,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界定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厚度的通道;粉末导管;空气进口;排出孔隙,所述排出孔隙位于所述上游表面或所述下游表面中的一者上;和循环腔室,所述循环腔室位于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内部上。所述粉末导管和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通道与所述循环腔室流体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连续工艺期间将粉末施加至基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穿过粉末施加器的连续串的基板;通过所述粉末施加器的粉末导管将经计量粉末流提供至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粉末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粉末导管沉积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沉积步骤的同时通过所述粉末施加器的空气进口提供15psi与100psi之间的空气,其中所述空气在所述粉末施加器的循环腔室内再循环并且其中第二部分粉末在再循环之后沉积于所述基板上;和通过位于所述粉末施加器的所述循环腔室内的排出孔隙排出所述空气,其中排出空气包含小于5%的分散在所述空气中的粉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线缆芯与铠装之间施加防潮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来自线缆芯放线装置的一连串线缆芯;接收来自铠装放线装置的一连串铠装;在第一铠装成形步骤期间使所述铠装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线缆芯而成型;将超吸收粉末施加至所述线缆芯以及部分成型的铠装的内表面,其中所述粉末使用粉末施加器来施加,所述粉末施加器包括:施加器主体,所述施加器主体包括在上游表面上的进口和在下游表面上的出口,其中所述接口和所述出口界定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厚度的通道;粉末导管;空气进口;排出孔隙,所述排出孔隙位于所述等上游或下游表面中的一者上;和循环腔室,所述循环腔室位于所述施加器的内部上,并且包括围绕所述排出孔隙成型的凹陷。所述粉末导管和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通道与所述循环腔室流体连通。然后可在第二铠装成型步骤期间完成所述铠装围绕所述线缆芯的成型,使得所述铠装围绕所述线缆芯。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详述中陈述,并部分地从本说明书中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或通过实践如书面说明和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随附图式中阐述的实施方式认识到。应理解,前述概述和以下详述仅为示例性的,并且意图提供用于理解权利要求的性质和特征的综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进一步理解并且所述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以解释各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出用于形成线缆的步骤的工艺流程图。图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缆的部件。图3A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再循环施加器的前部的等轴视图。图3B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3A中所示的再循环施加器的后部的等轴视图。图4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3A和3B中所示的再循环施加器的剖视图。图5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4中所示的再循环区域的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将超吸收粉末施加至线缆芯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图7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进口/出口的另一实施方式。图8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7的进口/出口的剖视图。图9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7的进口/出口的平面图。图10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9的进口/出口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大体上参考附图,示出了再循环粉末施加器的各种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再循环粉末施加器被设计来将超吸收聚合物(SAP)粉末施加至光纤线缆芯的表面以便提供防潮层。特定而言,对于光纤来说,如果湿气到达单股光纤,那么光纤在成股接合的位置(诸如表面缺陷处)可经历由水和二氧化硅反映导致的应力腐蚀破裂。因此,防止湿气到达光纤表面为延长光缆的寿命的重要因素。虽然以下论述将就将SAP粉末施加至光纤线缆芯来设计,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了解,此类实施方式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来提供,而非限制,并且本文保留所有替代实施方式和应用。在图1中示出用于形成线缆的工艺图。从线缆芯放线装置11提供线缆芯。线缆芯包括单独的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包括多个单独的光纤以及(如果需要)填充棒,所述等填充棒已围绕中央支撑构件缠绕并且用粘合剂固定。因此,线缆芯放线装置11基本上为馈送至铠装成型步骤中的一卷成型线缆芯。自铠装放线装置12提供铠装。铠装为由成卷铠装材料的扁平带形成,诸如钢、铝、铜、青铜和黄铜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铠装在铠装波纹化步骤14中进行波纹化。将来自线缆芯放线装置11的线缆芯和来自铠装放线装置12的铠装一起馈送至阶段一铠装成型步骤16。在阶段一铠装成型步骤16期间,将铠装和线缆芯对齐并放置在同一工艺流上,使得铠装围绕线缆芯部分地成型而不完全包围线缆芯。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在铠装围绕线缆芯部分地成型的同时,通过粉末施加器18将SAP粉末施加至线缆。如果铠装被破坏,那么SAP粉末防止水沿着线缆传播。在施加SAP粉末之后,在阶段二铠装成型步骤20期间,使铠装完全围绕线缆芯而成型。在护套挤出步骤22期间,将线缆护套围绕铠装线缆芯挤出。在护套冷却步骤24期间,诸如通过使线缆穿过水槽将线缆冷却。最后,在完成线缆收线步骤26期间,卷绕线缆或以其他方式收集,以用于进一步处理或运输。上述线缆成型工艺为连续工艺,即,单串线缆连续穿过工艺中的此类阶段中的每一者。在一些情况中,一百千米以上的线缆可构成单串线缆。因此,工艺中断(诸如因拼接部件或因生产线中的不连续扭结)可能导致线缆生产的严重延迟。图2示出可根据图1中所示的处理步骤成型的线缆。如图2中可见,线缆30具有多个光传输核心元件的特征,并且此类核心元件包括光纤束32。光纤束32位于示出为缓冲管34的管内。一个或多个附加核心元件(示出为填充棒36)也可包括在线缆30中。填充棒36和缓冲管34可被布置成围绕可由诸如玻璃钢或金属(例如,钢)的材料形成的中央支撑件,诸如中央加强构件38。在所示出实施方式中,填充棒36和缓冲管34示出为交替螺旋绞合图案,诸如SZ绞合图案。螺旋旋拧捆束件40围绕缓冲管34和填充棒36缠绕以将此类元件固持在中央加强构件38周围的适当位置。缓冲管34、填充棒36、中央加强构件38和捆束件40的组合统称作线缆芯41。示出为铠装42的增强片或层围绕线缆30的线缆芯41缠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铠装42围绕线缆芯41缠绕使得形成重叠区域44。线缆护套46包围铠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包括:施加器主体,所述施加器主体包括在上游表面上的进口以及在下游表面上的出口,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界定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厚度的通道;粉末导管;空气进口;排出孔隙,所述排出孔隙位于所述上游表面或所述下游表面中的一者上;和循环腔室,所述循环腔室位于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内部上;其中所述粉末导管和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通道与所述循环腔室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30 US 62/260,8961.一种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包括:施加器主体,所述施加器主体包括在上游表面上的进口以及在下游表面上的出口,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界定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厚度的通道;粉末导管;空气进口;排出孔隙,所述排出孔隙位于所述上游表面或所述下游表面中的一者上;和循环腔室,所述循环腔室位于所述施加器主体的内部上;其中所述粉末导管和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通道与所述循环腔室流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循环腔室具有弯曲外壁,所述弯曲外壁具有沿着所述壁的长度减小的内曲率半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循环腔室包括凹陷,所述凹陷呈围绕所述排出孔隙的环形,使得所述排出孔隙延伸至所述循环腔室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空气喷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渐缩内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渐缩内表面以1°与10°之间的角度渐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渐缩内表面以约4°的角度渐缩。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施加器主体进一步由可逆地连结的上游板和下游板组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循环粉末施加器,其中所述循环腔室机械加工至所述上游板和所述下游板中的仅一者中,并且所述上游板和所述下游板中的另一者具有实质上平坦的内表面。10.一种在连续工艺期间将粉末施加至基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穿过粉末施加器的一连串基板;通过所述粉末施加器的粉末导管将经计量粉末流提供至基板上,其中所述粉末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粉末导管沉积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沉积步骤的同时通过所述粉末施加器的空气进口提供15psi与100psi之间的空气,其中所述空气使所述粉末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粉末施加器的循环腔室内再循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粉末在再循环之后沉积于所述基板上;和通过位于所述粉末施加器的所述循环腔室内的排出孔隙排出所述空气,其中排出气体包含小于5%的分散在所述空气内的粉末。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达成所述第一部分沉积粉末、所述第二部分再循环粉末以及所述排出空气中的粉末之间的平衡,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粉末以及所述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拉德利·杰罗姆·布莱泽克雷格·米勒·康拉德李明沃伦·韦尔伯恩·麦卡尔平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