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卫国专利>正文

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1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它包括装置在伞杆里的开合控制机构,该机构包括子弹头、调整杆和弹片,由被释放的动力弹簧撞击子弹头,压迫调整杆绕其支点摆动,杆的另一臂带动弹片,释放开伞弹簧达开伞目的。收伞时由按钮操控拉丝,缩入拉丝卡位,脱开收伞弹簧而收伞。该伞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简单、快捷,结构较为简单,零件较少。适用于自动伞要坚固耐用,不易打滑、死弓、脱落的需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伞,特别是一种具有调整杆的开合控制机构的自动开合伞。技术背景自动伞一般是自动开伞的。单手即可自动开合和自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由于在空间狭小的伞杆内部,要安置上既能自动开又能自动收合的复杂机构,有相当难度,尚鲜有披露。现有的自动开合伞,其控制机构都是相当复杂,使用较多的零部件,自然,其可靠性相当差。公告号CN2482842Y公开了申请号01217674.5“自动伞的收放控制装置”的专利申请,它包括一主体、卡环、弓片、顶块、下盖、握把、按钮、控制环、延伸块、弹簧、弯折块、控制器等部件,弹性驱动件包括绕线、多个弹簧和扣头,主体后有卡环、通孔、勾脚、芯子。当然还包括由外管、两个中管和内管组成的中棒。不同的自动开合伞有不同的设计,关键在中棒的调整杆部分。使用是否方便,使用寿命是否长,牢固可靠,与调整杆内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现有的设计,由于调整杆内的活动空间狭窄,所放置的弹片弹力不强,容易失去弹性,且容易打滑,出现死弓、脱落等现象,大为降低自动开合伞的可靠性,使得伞具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好,使用寿命较长的自动开合伞。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的措施来达到 一种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包括有手柄、按钮、伞面、顶杆、相互套合而构成伞杆的外杆中棒与内杆中棒、开伞弹簧、与伞面和伞骨相连的收伞弹簧,以及装置在伞杆里的开合控制机构,所述的开合控制机构,包括子弹头、调整杆、和弹片,其中调整杆的两臂以其中部的固定点为支点而摆动,子弹头位于调整杆一臂下面的一段空间里,可紧贴到该臂的一侧而压迫其向外摆动,呈U字形的弹片置于调整杆另一臂上面,弹片的一翼与该臂接触,并与中杆卡位相连,另一翼紧贴在伞杆的内壁上,伞的开合机构分别为1.开伞机构由按钮联接开关卡位,该卡位扣住或释放动力弹簧,该动力弹簧贴在子弹头的底部;而伞杆上的中杆卡位可扣住或释放开伞弹簧,该开伞弹簧顶着外杆中棒,该外杆中棒连接着伞骨,并套在内杆中棒的外面而滑动;2.收伞机构由按钮与在滑轮上移动的拉丝相联接,该拉丝带动拉丝卡位缩入伞杆内,收伞弹簧可从该卡位上脱开,收伞弹簧联接着带有伞骨的外杆中棒。处于上述的调整杆与子弹头接触的一臂的伞杆位置上,开设有一个缺口,此臂可从该缺口被弹露出伞杆外。上述的弹片采用钛钢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自动开合伞具有如下优点1.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自动伞在反复的一开一收过程中,总得有一个弹力机构经受反复的屈伸。现有的自动伞,零件很多,核心部件弹片所处的活动空间狭窄,弹片所用材料的弹性不强,容易失去弹性,导致打滑、死弓、脱落等现象,使得自动伞的使用寿命缩短。本技术采用子弹头,调整杆和弹片等三个零件构成控制机构,弹片的形状增大3~5倍,装置于调整杆一臂与中棒内壁之间的较大空间,调整杆和子弹头的动作灵活,调整杆的装置牢固,并采用超强韧性的钛钢合金材料,弹性很好,避免打滑、死弓、脱落等现象,大为提高自动开合伞的可靠性。2.弹片位置的调整,使伞的安装工艺更为简单快捷。3.结构较为简单,零件较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开合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自动伞的开合控制机构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调整杆动作方式示意图;图4是弹片动作过程示意图。各图之中,1是手柄,2是按钮,3是开关卡位,4是动力弹簧,5是内杆中棒,6是子弹头,7是调整杆,8是弹片,9是中杆卡位,10是开伞弹簧,11是收伞弹簧,12是顶杆,13是外杆中棒,14是滑轮,15是拉丝,16是拉丝卡位,17是伞面。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非限定性的进一步叙述。具体实施方式在一个包括有伞面17,伞骨,顶杆12,手柄1,按钮2,并由外杆中棒13与内杆中棒5套合成中空伞杆的自动伞里,安装上开合控制机构和相应的弹簧,其中收伞弹簧11置于伞杆的顶部,与顶杆12相联系,它的活动可带动外杆中棒13的上下伸缩,并可被拉丝卡位16所扣住或释放,外杆中棒13又连接着伞骨和伞面17,随着外杆中棒的伸缩而带动伞的开合。开伞弹簧置于伞杆的中部,被中杆卡位9所扣住或释放,并且该卡位连接着一个U字形弹片8的一翼,弹片8由钛钢合金材料制成。由弹片8、调整杆7、和子弹头6构成伞杆内的开合控制机构,其中弹片8连接着中杆卡位9的一翼,处于调整杆7的一臂上面,另一臂靠贴在伞杆的内壁;而该调整杆7以其中部的支点固定在伞杆内部,其两臂可绕着该支点摆动。在调整杆下面的空间里,装有一个子弹头5,子弹头的头部可上移到调整杆7的一臂并与其紧贴,顶压着该臂从伞杆相应位置上的缺口露出到伞杆外。子弹头6的底部空间安装有动力弹簧4,该动力弹簧4被设置在伞柄内的开关卡位3所扣住或释放,而开关卡位3与手柄1处的按钮2连接,被按钮所操控,从而释放或扣住动力弹簧4。按钮2还与拉丝15相连,操控该拉丝在伞顶上的滑轮14上滑动,带动拉丝卡位16缩入伞杆内或松开,从212222而控制收伞弹簧11的释放或扣住。这样构成本技术自动开合伞。自动开伞时,按动按钮2,将开关卡位3松开,动力弹簧4即得到释放,产生弹力冲击子弹头的底部,使子弹头6的头部撞击调整杆7的一臂,逼其从该处上的缺口弹出伞杆外,同时绕支点摆动,另一臂顺利地压迫弹片8的一翼,带动中杆卡位9缩入伞杆内,同时释放被扣住在卡位上的开伞弹簧10,借助弹簧的弹力和伞面伞骨的张力,将伞打开。自动收伞时,在伞面17张开的状况下,按动按钮2,触动与其相连的拉丝15,拉丝藉滑轮14的转动而移动,将外杆中棒13上的拉丝卡位16缩回,释放被扣住在此卡位上的收伞弹簧11,借助弹簧的弹力将伞收合。若要实现再次的自动收合,需握紧伞面的上部,将伞杆往手柄1的方向压,直至开关卡位3将动力弹簧4扣住。以后重复上述开伞和收伞的操作,即可达到再次自动开合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包括有手柄(1)、按钮(2)、伞面(17)、顶杆(12)、相互套合而构成伞杆的外杆中棒(13)与内杆中棒(5)、开伞弹簧(10)、与伞面(17)和伞骨相连的收伞弹簧(11),以及装置在伞杆里的开合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控制机构,包括子弹头(6)、调整杆(7)、和弹片(8),其中调整杆(7)的两臂以其中部的固定点为支点而摆动,子弹头位于调整杆(7)一臂下面的一段空间里,可紧贴到该臂的一侧而压迫其向外摆动,呈U字形的弹片(8)置于调整杆(7)另一臂上面,弹片(8)的一翼与该臂接触,并与中杆卡位(9)相连,另一翼紧贴在伞杆的内壁上,伞的开合机构分别为开伞机构由按钮(2)联接开关卡位(3),该卡位扣住或释放动力弹簧(4),该动力弹簧(4)贴在子弹头(6)的底部;而伞杆上的中杆卡位(9)可扣住或释放开伞弹簧(10),该开伞弹簧顶着外杆中棒(13),该外杆中棒连接着伞骨,并套在内杆中棒(5)的外面而滑动;收伞机构由按钮(2)与在滑轮(14)上移动的拉丝(15)相联接,该拉丝带动拉丝卡位(16)缩入伞杆内,收伞弹簧(11)可从该卡位上脱开,收伞弹簧联接着带有伞骨的外杆中棒(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的调整杆(7)与子弹头(6)接触的一臂的伞杆位置上,开设有一个缺口,此臂可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调整杆的自动开合伞,包括有手柄(1)、按钮(2)、伞面(17)、顶杆(12)、相互套合而构成伞杆的外杆中棒(13)与内杆中棒(5)、开伞弹簧(10)、与伞面(17)和伞骨相连的收伞弹簧(11),以及装置在伞杆里的开合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控制机构,包括子弹头(6)、调整杆(7)、和弹片(8),其中调整杆(7)的两臂以其中部的固定点为支点而摆动,子弹头位于调整杆(7)一臂下面的一段空间里,可紧贴到该臂的一侧而压迫其向外摆动,呈U字形的弹片(8)置于调整杆(7)另一臂上面,弹片(8)的一翼与该臂接触,并与中杆卡位(9)相连,另一翼紧贴在伞杆的内壁上,伞的开合机构分别为开伞机构由按钮(2)联接开关卡位(3),该卡位扣住或释放动力弹簧(4),该动力弹簧(4)贴在子弹头(6)的底部;而伞杆上的中 杆卡位(9)可扣住或释放开伞弹簧(10),该开伞弹簧顶着外杆中棒(13),该外杆中棒连接着伞骨,并套在内杆中棒(5)的外面而滑动;收伞机构由按钮(2)与在滑轮(14)上移动的拉丝(15)相联接,该拉丝带动拉丝卡位(16)缩入伞杆内, 收伞弹簧(11)可从该卡位上脱开,收伞弹簧联接着带有伞骨的外杆中棒(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卫国陈镦益
申请(专利权)人:叶卫国陈镦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