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706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架传递系统,包括:连接器部,包括多个连接器,上述多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另一个极与外部电流源相连接;电烙器,与多个电极体形成为一体,上述多个电极体利用与上述多个连接器相对应的多个电极线相连接,至少一个向另一个极导电;传递部,一侧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另一侧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在内部配置有使上述电烙器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以及支架空间部,在上述传递部的内部与上述电烙器相邻来配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电烙器与正极为一体进行导电,来使体内的电流流动距离最小化,从而提高手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传递系统。
技术介绍
支架(stent)为用于向人体内的被堵住的地方插入来确保血液、体液、食物、体内废物等的循环路径的管内人工插入物(endoprostheses)设备。这种支架主要使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首先,塑料材质的直径细且容易插入,但是,由于材质特性及细的直径,自我扩张崩溃,并具有手术部位再次堵住的问题。因此,在医疗领域中主要使用金属材质的支架。金属材质的价格虽贵,但是具有基本内置的刚性,在支架手术部位身体组织中,即使产生间歇性肌肉收缩、外部冲击等,也会暂时收缩,但再次进行自我扩张,因此,可有效地维持其功能。最近,当血管、尿道、胆管等的人体循环路径上产生堵塞、损伤等的问题时,相比于以前使用外科手术方法,优先选择非手术的方法,作为其中的一环,支架手术正成为趋势。为了将支架向所要手术的身体组织部位插入,使用如导管(catheter)的支架传递系统(stentdeliverysystem)。其中,若简单观察支架传递系统,则基本包括电烙器、插入用管、支架、把手、电流连接器等。电流连接器为与如电手术器的外部电流源相连接来接收加热用电流的部件,电烙器为执行通过导线与这种电流连接器相连接并接收电流来对身体组织进行烧烙来形成孔的功能的部件。而且,常规插入用管由绝缘材质构成,插入用管的内部内置有支架,手术人员通过操作把手将插入用管通过烧烙孔向身体组织插入并在所要手术的部位设置支架。之后,通过操作把手使支架在插入用管露出,支架进行自我扩张的同时解决手术部位的堵塞、损伤等。参照图1,以往的用于多个支架传递系统10的电烙器13大多仅配置单极。图1所示的内容示出设置单极形电烙器13的电路系统,这是为了说明单极形电烙器13的工作原理而引用。在此情况下,在手术方式中,手术人员利用电线12使外部电流源11的一个极与电烙器13相连接,在患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以能够使另一个极导电的方式配置电极贴片14。而且,利用电线15使电极贴片14与外部电流源11的另一个极相连接。手术人员开启外部电流源11的电源并调节电流大小来对身体组织进行烧烙。电流沿着与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或相反方向),在电烙器13的末端部中经过身体的内部朝向电极贴片14方向流动。此时,电流在体内流动,因此,若产生失误,则产生向患者施加电冲击或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组织烧伤、组织坏死等的身体损伤的问题。为了缓冲此现象,使电烙器13与电极贴片14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接近为佳,但是根据所要手术支架的身体部位的位置具有物理限制。因此,需要可以确保对于患者的手术稳定性的结构。作为另一问题,在以往的支架传递系统中,插入用管由绝缘材质形成,在如医生、护士的手术人员错误使用而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产生容易弯曲或折的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产生外部损伤导致的断裂的问题。若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产生这种问题,则对于如患者的手术对象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医疗事故。插入用管向人体内部插入,因此,需要保障规定程度的柔韧性,并且,由于插入用管为与人体接触的部件,因此,需要维持电绝缘性。因此,在支架手术
中,需要耐久性得到提高的管,使得维持如上所述的插入用管的基本特性的同时,即使在医生、护士等手术人员疏忽下也不容易损伤。当然,连接至电烙器的导线的配置也需要考虑。并且,在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的支架传递系统中,电烙器的尺寸是固定的,具有无法根据手术对象的身体组织内的手术环境调节烧烙孔的尺寸的问题。这会导致无法恰当的应对可变的手术环境变化的局限。因此,为了组成进一步提高的手术环境,需要用于传递在身体组织的手术部位所要求的各种形态的支架的身体组织以能够改变的方式调节烧烙孔的手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相关
的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电烙器与正极为一体进行导电来使体内的电流流动距离最小化,从而可以提高手术稳定性的支架传递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传递系统,包括: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器,上述多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另一个极与外部电流源相连接;电烙器,与多个电极体形成为一体,上述多个电极体利用与上述多个连接器相对应的多个电极线相连接,至少一个向另一个极导电;传递部,一侧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另一侧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在内部配置有使上述电烙器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以及支架空间部,在上述传递部的内部与上述电烙器相邻来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烙器可包括:尖绝缘部件,在内部形成有尖引导孔;第一电极体,配置于上述尖绝缘部件的一侧面,形成一个极;以及第二电极体,配置于上述尖绝缘部件的另一侧面,形成另一个极。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连接器区分为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上述多个电极线可区分为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一电极体相连接的第一电极线和使上述第二连接器与上述第二电极体相连接的第二电极线。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体及上述第二电极体的一侧部能够以相向的方向呈锥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传递部可包括:第一内部管,配置有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在内部的中央侧形成有内孔;第二内部管,以包围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外侧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与上述第一内部管相连接来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以及外部管,以包围上述第二内部管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可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长度方向以直线形态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可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周围以螺旋方向缠绕并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可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周围以纺织形态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传递部还可包括:第一把手部,与上述外部管相连接;以及第二把手部,利用移动杆来与上述第二内部管相连接,上述连接器部配置于上述第二把手部上,上述移动杆及第二把手部贯通上述第一内部管来配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烙器还可包括:结合部,形成于上述电极体的外侧周围的一部分;以及可变环,与上述结合部相连接,来改变上述电极体的尺寸。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可变环的外侧一部分可朝向与上述第一电极体及上述第二电极体相同的方向呈锥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可变环的外侧一部分能够以小于上述第一电极体及上述第二电极体的角度呈锥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对上述可变环的外侧周围进行圆弧处理。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可变环的一部分可具有不同的厚度。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烙器还可包括配置于上述结合部的至少一侧的紧贴垫,来防止上述可变环的内侧周围与上述电极体及上述尖绝缘部件的外侧周围之间隔开。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烙器还可包括形成于上述电极体的外侧面的烧烙突起。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烧烙突起可在上述电极体的外侧周围隔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烧烙突起可呈直线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烧烙突起可呈曲线形。并且,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部,包括多个连接器,上述多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另一个极与外部电流源相连接;电烙器,与多个电极体形成为一体,上述多个电极体利用与上述多个连接器相对应的多个电极线相连接,至少一个向另一个极导电;传递部,一侧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另一侧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在内部配置有使上述电烙器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以及支架空间部,在上述传递部的内部与上述电烙器相邻来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15 KR 10-2016-0017157;2017.01.31 KR 10-2011.一种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部,包括多个连接器,上述多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另一个极与外部电流源相连接;电烙器,与多个电极体形成为一体,上述多个电极体利用与上述多个连接器相对应的多个电极线相连接,至少一个向另一个极导电;传递部,一侧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另一侧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在内部配置有使上述电烙器与上述连接器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以及支架空间部,在上述传递部的内部与上述电烙器相邻来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烙器包括:尖绝缘部件,在内部形成有尖引导孔;第一电极体,配置于上述尖绝缘部件的一侧面,形成一个极;以及第二电极体,配置于上述尖绝缘部件的另一侧面,形成另一个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连接器区分为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上述多个电极线区分为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一电极体相连接的第一电极线和使上述第二连接器与上述第二电极体相连接的第二电极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极体及上述第二电极体的一侧部以相向的方向呈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部包括:第一内部管,配置有与上述电烙器相连接的上述电极线,在内部的中央侧形成有内孔;第二内部管,以包围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外侧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与上述第一内部管相连接来以一体的方式进行移动;以及外部管,以包围上述第二内部管的方式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长度方向以直线形态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周围以螺旋方向缠绕并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部管为绝缘涂敷剂,对上述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单独进行绝缘涂敷,沿着上述第一内部管的周围以纺织形态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部还包括:第一把手部,与上述外部管相连接;以及第二把手部,利用移动杆来与上述第二内部管相连接,上述连接器部配置于上述第二把手部上,上述移动杆及第二把手部贯通上述第一内部管来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括双极电烙器的支架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烙器还包括:结合部,形成于上述电极体的外侧周围的一部分;以及可变环,与上述结合部相连接,来改变上述电极体的尺寸。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卿珉朴世翼金光錫
申请(专利权)人: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辛卿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