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缝合线放置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705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46
一种缝合装置,其包括针、缝合线、细长本体、致动器和针保持器。缝合线与针连接。针保持器远离远侧端部部分延伸或者设置为细长本体的远侧端部部分的一部分。针保持器包括具有最远侧末端的远侧端部部段,并且限定用于保持针的针通道和远侧开口。当针被接收在针通道中并且致动器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远侧开口。当针被接收在针通道中并且致动器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沿针通道朝向远侧开口在针和针保持器的内表面之间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缝合线放置的装置和方法本申请要求2016年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291,60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本公开整体上涉及外科手术和缝合线的放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缝合修复组织(例如在脊柱手术期间发生的硬脑膜撕裂)的装置和方法。硬脑膜撕裂(硬脑膜切开术)在脊柱手术中比较常见。硬脑膜切开术的发生可以根据手术而变化,并且在手术修复(例如腰部外科手术或类似手术)期间可能是额外的挑战。此外,希望形成硬脑膜的基本上不透水的闭合,以抑制或排除例如脑脊液(CSF)泄漏,否则会导致患者并发症。使用缝合线的外科手术闭合技术是硬脑膜修复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解剖学限制、CSF或血液引起的可视化阻碍以及与神经根的接近,导致这些技术可能难以执行。在一些情况下,当使用微创技术(例如管状牵开器)时,这些挑战可能进一步复杂化。在一些这样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修复硬脑膜切开术,或者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传统的缝合工具来修复硬脑膜切开术。这些工具和装置可能受到限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缺乏避免障碍物和/或使针和缝合线能够充分穿过组织的可操作性。结果,硬脑膜的外科修复通常是耗时且昂贵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了一种缝合装置,其包括针、缝合线、细长本体、致动器和针保持器。针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是尖锐的。缝合线与针连接。细长本体包括近侧端部部分和远侧端部部分。致动器与细长本体相互作用并且可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操作。针保持器远离远侧端部部分延伸或者设置为细长本体的远侧端部部分的一部分。针保持器包括具有最远侧末端的远侧端部部段。针保持器限定用于保持针的针通道和远侧开口。致动器从第一操作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使针相对于针保持器沿着前进方向朝向释放状态移动,在释放状态下,针从细长本体释放。当针被接收在针通道中并且致动器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远侧开口。当针被接收在针通道中并且致动器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沿针通道朝向远侧开口在针和针保持器的内表面之间延伸。一种组装缝合装置的方法,其包括通过远侧开口将附接有缝合线的针插入缝合装置的针通道中。该方法还包括保持缝合线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远侧开口并在所述缝合装置外侧延伸。附图说明图1是缝合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下部部分的横截面图和组织撕裂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下部部分的另一个横截面图,图3A是图3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是缝合套件的透视图,该缝合套件包括两个缝合装置、缝合线保持结构和推结器。图5-7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致动器的下部部分的变型形式的透视图。图8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上部部分的横截面图,图8A是图8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侧视图,其旁边是以横截面示出的管状牵开器。图10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下部部分的另一横截面图。图11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与缝合装置的细长本体断开的针保持器。图12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针保持器的变型形式的下部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13是图1的缝合装置的针保持器的另一种变型形式的下部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4是缝合装置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图13的变型形式,图14A是图1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5是侧视图,示出了细长本体的变型形式和缝合装置的针保持器的变型形式。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针保持器的变型形式的下部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7是缝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7A是图17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图1描绘了缝合装置10的一个实例,该缝合装置用于缝合可能发生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的硬脑膜中的撕裂;然而,缝合装置10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外科手术中。缝合装置10通常包括致动器12、细长本体14和针保持器16。缝合装置10在通过管状牵开器(retractor)或其他小的外科手术入口执行的微创外科手术过程中特别有用,以相对于待缝合的目标组织24将针20和缝合线22精确定位(如图2所示)。图2中所示的目标组织24是具有撕裂的硬脊膜囊的一部分。同样,缝合装置10可用于其他外科手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针20是弯曲针,其具有尖锐的第一端部30和与第一端部30相对的第二端部32。针20可以类似于由已知材料制成的市售弯曲针。针20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针半径34。针20还可以由可延展的或柔性的材料形成,使得针20在定位在针保持器16内时可以具有在图2中是弯曲的曲线,然后在离开针保持器16之后变直。针20可以采用其他构造,例如笔直的。而且,针20可以形成为缝合线22的一部分,例如,针20可以是缝合线22的刚性端部,其构造成适于穿过动物组织。致动器12的致动使针20相对于针保持器16沿前进方向36(图3)移动。针20从图3中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图2中所示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中针20从针保持器16释放。当处于释放状态时,外科医生可以例如用镊子抓住针20,并拉动针20和缝合线22。返回参考图2,缝合线22与针20连接并从针20的第二端部32延伸出来。缝合线22可以被挤压到针20的第二端部32。缝合线22还可以以其他传统方式与针20连接。缝合线22可以从已知的缝合线制造商处获得。缝合线22的平均直径可以非常接近针20的第二端部32的外径,例如,缝合线22的平均直径可以在针20的第二端部32的外径的90%至110%之间。致动器12可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操作。如在比较图1和图4时所见,所示实施例中的致动器12可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操作位置在图1中示出,第二操作位置在图4中示出。致动器12从第一操作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使针20相对于针保持器16沿前进方向36(图3)移动,从而使针20朝向如图2所示的释放状态移动,在该释放状态中针20从针保持器16释放。参考图1,在所示实施例中,致动器12包括按钮50、管52(其也可以是杆)以及线材54(图2)。在所示实施例中,按钮50与管52连接,而管52与线材54连接。或者,按钮50可以在没有管52的情况下与线材54连接。而且,按钮50可以与没有细长通道的杆连接,并且杆可以与线材54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致动器12包括柔性部段,该柔性部段在所示实施例中由线材54构成,线材54可由镍钛合金制成。柔性部段构造成当致动器12从第一操作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时在针保持器16内弯曲。当致动器12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时,管52(或杆)容纳在细长本体14内并相对于细长本体14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管52沿纵向轴线56(图2)移动。所示实施例中的纵向轴线56是直线;然而,纵向轴线可以是曲线,例如,如果细长本体14是弯曲的。管52包括细长通道58,在所示实施例中,细长通道接收线材54。或者,线材54可以从杆的远侧端部延伸出来,杆与按钮50连接,而不是提供管52。管52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刚性塑料或金属,并且比线材54更硬。返回参考图1,按钮50包括操作者接触表面60,其被构造成由外科医生的手指或拇指按压以将致动器12从第一操作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按钮50还包括柄部接触表面62,柄部接触表面沿着纵向轴线56与操作者接触表面60间隔开。按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装置,其包括:针,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是尖锐的;缝合线,其与所述针连接;细长本体,其包括近侧端部部分和远侧端部部分;致动器,其与所述细长本体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操作;以及针保持器,其远离远侧端部部分延伸或设置为所述细长本体的远侧端部部分的一部分,所述针保持器包括具有最远侧末端的远侧端部部段,所述针保持器限定针通道和远侧开口,所述针通道用于保持所述针,其中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使所述针相对于所述针保持器沿着前进方向朝向释放状态移动,在所述释放状态中,所述针从所述细长本体释放,当所述针接收在所述针通道中并且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远侧开口,并且当所述针接收在所述针通道中并且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针和所述针保持器的内表面之间沿着所述针通道朝向所述远侧开口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5 US 62/291,6021.一种缝合装置,其包括:针,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是尖锐的;缝合线,其与所述针连接;细长本体,其包括近侧端部部分和远侧端部部分;致动器,其与所述细长本体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操作;以及针保持器,其远离远侧端部部分延伸或设置为所述细长本体的远侧端部部分的一部分,所述针保持器包括具有最远侧末端的远侧端部部段,所述针保持器限定针通道和远侧开口,所述针通道用于保持所述针,其中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使所述针相对于所述针保持器沿着前进方向朝向释放状态移动,在所述释放状态中,所述针从所述细长本体释放,当所述针接收在所述针通道中并且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远侧开口,并且当所述针接收在所述针通道中并且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针和所述针保持器的内表面之间沿着所述针通道朝向所述远侧开口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针保持器与所述远侧端部部分可释放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针是弯曲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远侧端部部段构造成允许所述弯曲针的第二端部在偏离所述最远侧末端的位置处从所述针保持器释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针保持器是弯曲的以限定弯曲针通道,其中所述远侧端部部段构造成允许所述弯曲针的第二端部在偏离所述最远侧末端的位置处从弯曲的针保持器释放。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针保持器是弯曲的以限定弯曲针通道,所述针保持器沿着半径延伸大于20度且小于190度的弧长。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针具有弯曲针半径,并且所述针保持器是弯曲的以限定弯曲针通道,所述弯曲针通道具有弯曲针通道半径,所述弯曲针通道半径与所述弯曲针半径相似但不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当所述弯曲针处于缩回位置时,所述弯曲针在沿着所述针的至少三个不同位置处接触弯曲的针保持器的内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远侧开口是非圆形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所述细长本体具有卡口构造。11.一种组装缝合装置的方法,其包括:将附接有缝合线的针通过远侧开口插入到缝合装置的针通道中;以及保持缝合线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远侧开口并在所述缝合装置外侧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针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F·库尔德大卫·葛列格·安德森杰米·E·萨拉维亚埃里克·比尔曼杰伊·P·塔珀詹斯·约翰逊安·R·李凯瑟琳·玛格利特·昂鲁
申请(专利权)人:杜拉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