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及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及构建方法,属于养殖水处理
技术介绍
通过增氧设备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含量,是池塘养殖中普遍采用的方式。目前池塘水体增氧设备主要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等,以上设备由于结构与原理不同,适用范围和对池塘的增氧效果也存在差异;但均存在对超过1.5m水深池塘的底层含氧量接近0mg/L水体的增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池塘养殖中鱼类排泄物和粪便残饵等自由沉淀在池底,造成养殖环境恶化、沉积污染严重的问题:现有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深度均在1.5m~2.0m左右,目前普遍采用的增氧方式是将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曝气式增氧机等增氧设备置于池塘水面或布于池塘底部;叶轮式增氧机属局部增氧,仅能对设备周边一定范围的水体有提升溶氧含量的功能;水车式增氧机属水体上层增氧,对1m以下水体没有增氧效果;曝气式增氧机属底层增氧,但由曝气管路布置方式的原因,仅曝气管路周边的水体有效果,对底层水体的增氧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流泵(1)、吸水管路(8)、吸水总管(7)、前段进水渠(2)、填料过滤槽(3)、中段氧化沟(9)、后段排水渠(12);吸水管路(8)上设置若干吸水孔,多个吸水管路(8)间隔设置在接近池塘底部的位置,并均与吸水总管(7)连通,轴流泵(1)设置在吸水总管(7)上,吸水总管(7)的末端伸出池塘一侧,并与进水渠(2)连通,进水渠(2)的末端与填料过滤槽(3)的一侧的上部连通,填料过滤槽(3)另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堰口(6),所述第一堰口(6)与中段氧化沟(9)一侧连通,中段氧化沟(9)底部排布曝气管(11),曝气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流泵(1)、吸水管路(8)、吸水总管(7)、前段进水渠(2)、填料过滤槽(3)、中段氧化沟(9)、后段排水渠(12);吸水管路(8)上设置若干吸水孔,多个吸水管路(8)间隔设置在接近池塘底部的位置,并均与吸水总管(7)连通,轴流泵(1)设置在吸水总管(7)上,吸水总管(7)的末端伸出池塘一侧,并与进水渠(2)连通,进水渠(2)的末端与填料过滤槽(3)的一侧的上部连通,填料过滤槽(3)另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堰口(6),所述第一堰口(6)与中段氧化沟(9)一侧连通,中段氧化沟(9)底部排布曝气管(11),曝气管(11)与罗茨风机(10)连接,中段氧化沟(9)另一侧的上部与后段排水渠(12)连通,后段排水渠(12)的末端经池塘另一侧上部的第二堰口(14)与池塘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过滤槽(3)内具有上层滤料(4)和下层滤料(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养殖池塘共用一组填料过滤槽(3)、中段氧化沟(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沟式微孔曝气水产养殖池塘底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水管路(8)管径为50mm~65mm,布置于距池塘底部50mm~100mm的位置,管长为池塘底部的宽度,沿管壁周长等分开设4个孔径为15mm~20mm的孔,沿管长每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涛,何雅萍,王逸清,曹建军,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