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逸人专利>正文

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971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包括主壳、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阵列电极、电极引出线及激振器,所述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通过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至所述激振器通过把所述阵列电极的每个在水平方向规则排列的耙齿电极分支制作为能弹性震动的,并且间隔设置为可调节的,在不同频率下设置不同的间隔,根据物质的谐振特性来增强空气的放电效力;通过在阵列电极的各个电极串联扼流圈,减弱甚至消除了激振器回路冲击波及工业干扰,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损坏率,保障了激振器的正常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等离子的医疗手术设备越来越广泛,早期只是低电压的电刀,电流大的等离子用于止血。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通常200KHz至3MHz)高压电流与机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根据气体放电的方式,等离子体的产生主要有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射频放电及微波放电等。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典型的气相放电方式,是将绝缘介质置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现象,又称介质阻挡电晕放电或无声放电。一般是地,是在两个电极之间放置一个绝缘介质,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放电电压时,气体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放电过程中虽然电子温度很高,但重粒子温度很低,整个体系呈现低温状态,所以称为低温等离子体。双介质阻挡放电(DDBD)是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一种,主要区别是双介质阻挡放电有两种介质,单介质阻挡放电仅有一种介质。介质阻挡放电能够在高气压和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充满某种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阵列电极、电极引出线及激振器,所述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通过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至所述激振器;所述第一介质置于所述阵列电极之间,所述第二介质层套在所述阵列电极的表面,所述阵列电极为阵列分布的耙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式双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阵列电极、电极引出线及激振器,所述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通过所述电极引出线连接至所述激振器;所述第一介质置于所述阵列电极之间,所述第二介质层套在所述阵列电极的表面,所述阵列电极为阵列分布的耙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电极包含多个在垂直方向平行排列、具有相同间距的电极,所述电极为钨、钽及铜合金制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电极的各个在垂直方向平行排列电极的相邻间距为60mm~8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电极的每个电极均串联至少一个扼流圈,所述电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扼流圈与所述电极引出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电极的每个在水平方向规则排列的耙齿电极分支的间隔是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逸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