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963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能耗、构造简单、不易堵塞、可供选择工艺多样、脱单除磷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方便的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所述的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间隔的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将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曝气区、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的曝气区内设有用于排泥和污泥回流的排泥装置,以及用于外接曝气设备的曝气装置;所述的填料区内填充有竹炭填料;所述的出水区设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可大大缩减建设时间,制造及运维成本低、故障检修方便、填料更换方便、设备安装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竹炭填料,以天然毛竹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制成的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易挂膜、不易堵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水中臭气,且无生物毒性、无二次污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用竹炭治理河道、污水,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治理,不但能净化水质,还能除去臭味,效果特别显著。例如公开号为CN20132042795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放置有竹炭填料的固定床,内部为反应区,主要为中空纤维膜组件,内外部通过小孔连接。一般来说,污水处理项目采用土建方式进行具有用地大、周期长、施工及设备安装复杂等问题,如果采用集成了填料与设备的一体化设备来替代土建方式,可大大缩减建设时间,同时节省开挖及回填等费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46096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有MBBR兼氧池、SAF兼氧池和MBR反应池,该MBBR兼氧池中包括池体和投加于池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间隔的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将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曝气区、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的曝气区内设有用于排泥和污泥回流的排泥装置,以及用于外接曝气设备的曝气装置;所述的填料区内填充有竹炭填料;所述的出水区设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间隔的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将外壳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曝气区、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的曝气区内设有用于排泥和污泥回流的排泥装置,以及用于外接曝气设备的曝气装置;所述的填料区内填充有竹炭填料;所述的出水区设有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装置包括污泥主管和与污泥主管连通的若干污泥支管,每个污泥支管表面均匀开设若干倾斜角为30~50°的污泥孔,污泥孔的孔径为5~1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支管上相邻污泥孔的间距为10~30cm,污泥主管的管径为3~75cm,污泥支管的管径为1~50c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竹炭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装置还包括潜污泵,潜污泵的进口连接污泥主管,潜污泵的出口连接出水管,所述的潜污泵上设有污泥浓度测定部件和电磁阀,污泥浓度测定部件通过电磁阀电连接潜污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升飞方飞刘世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