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6920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天然锂辉石矿石、碳酸锂及氧化铝为原料,按照锂霞石组分为目标组分进行配比,倒入溶剂中,搅拌混合成均匀浆料,干燥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均匀的物料体系;将物料体系置于烧结炉中进行高温固相反应,高温固相反应若干小时后,经快速冷却得到物料,将该物料进行超细粉碎、分级,得到的超细物料粉末;将超细物料粉末进料于高温流化床进行热处理;后将粉末沉降,将上层悬浮浆料以水溶性溶剂稀释后超重力沉降分离,提取沉淀物,即得到类β‑锂霞石微纳米粉末。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得到的产品负膨胀系数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然界中材料的热胀冷缩普遍存在,而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如今集成电路影响深远,当集成电路基板与芯片材料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时,会产生热应力,从而导致半导体芯片寿命。为此,通过选择相关低膨胀系数或负膨胀系数的材料来复合电路基板则显得至关重要。此处,材料体积随着所处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于零,此类材料被称为负热膨胀材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β-锂霞石。锂霞石是一种硅酸铝锂矿物,分子式为LiAlSiO4或Li2O•Al2O3•2SiO2,多呈圆滑的团块状或星点状嵌布于锂辉石晶体内或晶间空隙及裂缝中。β-锂霞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热膨胀系数。沿C轴负膨胀效应很强为αc=-176×10-7/℃,沿a轴是轻微的正膨胀为αa=92×10-7/℃,故由微小结晶体堆积而成的材料在宏观总的表现为负的膨胀系数。由于自然界中的β-锂霞石矿藏数量少,产量低,因此工业上用的β-锂霞石大都是人工合成的。常用的β-锂霞石合成方法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采用天然锂辉石矿石、碳酸锂及氧化铝为原料,用研钵研磨成粉末后,按照锂霞石组分为目标组分进行配比,倒入溶剂中,搅拌混合成均匀浆料,常温或60℃下干燥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均匀的物料体系;将物料体系置于烧结炉中进行高温固相反应,设定程序升温条件及烧结持续时间,高温固相反应若干小时后,经快速冷却得到物料,将该物料进行超细粉碎、分级,得到粒径10μm~30μm的超细物料粉末;将超细物料粉末进料于高温流化床,流化床温度保持在一定数值,物料经若干小时热处理后离开流化床;将粉末在分散剂作用下,通过机械研磨,然后沉降;将沉降分层的浆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β-锂霞石结构的高温负膨胀微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采用天然锂辉石矿石、碳酸锂及氧化铝为原料,用研钵研磨成粉末后,按照锂霞石组分为目标组分进行配比,倒入溶剂中,搅拌混合成均匀浆料,常温或60℃下干燥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均匀的物料体系;将物料体系置于烧结炉中进行高温固相反应,设定程序升温条件及烧结持续时间,高温固相反应若干小时后,经快速冷却得到物料,将该物料进行超细粉碎、分级,得到粒径10μm~30μm的超细物料粉末;将超细物料粉末进料于高温流化床,流化床温度保持在一定数值,物料经若干小时热处理后离开流化床;将粉末在分散剂作用下,通过机械研磨,然后沉降;将沉降分层的浆料分离,分别得到下沉浓缩浆料和上层悬浮浆料;将上层悬浮浆料以水溶性溶剂稀释10倍~30倍后放入超重力分离装置中,定速3000r/min~12000r/min、定时3min~60min超重力沉降分离,提取沉淀物,即得到类β-锂霞石微纳米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天然锂辉石矿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家凯周宇孙小耀张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