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76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罐,属于罐体、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一罐体底部连接的呈锥形的下封头以及位于所述下封头外部的外夹套下封头,在所述下封头的外表面设有盘管,在所述下封头的底端连接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下封头外部的出油管,在所述出油管的外部设有与所述盘管连通的保温套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罐排油后罐底留存残油和沉淀物,导致变质,造成新注油的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排油无残留、排油快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罐
本专利技术属于罐体、压力容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所用油罐大多为平底立式或卧式罐,罐底有排污阀,出油口高于排污阀出口,其缺点为,1、罐底有残油及沉淀物,罐底残油及沉淀物时间长了会变质,产生食品安全事故;2、向罐内注油时,会冲击沉积物造成油质污染;3、无法做到先进先出;4、现有油罐外观丑陋,与漂亮的厂房不协调;5、现有油罐普遍采用灌体内盘管加热方式,盘管漏水不能及时发现时,容易造成油内积水,影响食用油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罐排油后罐底留存残油和沉淀物,导致变质,造成新注油的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排油无残留、排油快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罐,包括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一罐体底部连接的呈锥形的下封头以及位于所述下封头外部的外夹套下封头,在所述下封头的外表面设有盘管,在所述下封头的底端连接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下封头外部的出油管,在所述出油管的外部设有与所述盘管连通的保温套管。进一步地,所述油罐还包括与所述外夹套下封头连接的且位于所述第一罐体外部的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设有呈锥形的上封头,在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所述上封头外部的外夹套上封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二罐体之间还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外夹套下封头上,所述进油管的出油口位于所述上封头上。进一步地,所述上封头上还设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上封头外部的磁致伸缩液位计。进一步地,所述上封头上还设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上封头外部的呼吸孔。进一步地,所述外夹套下封头呈半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外夹套下封头上还设有三个均布的支腿,在其中一个支腿的底部设有称重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罐体上设有内陷式的人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的立式平底罐的排污口高于出油口导致排油不净的情况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呈锥形的下封头,并且将排油口设置在下封头的底端,并在下封头外表面设置盘管,盘管与出油管外部的保温套管连通,盘管内通入蒸汽或者热水,能够对下封头表面进行加热,防止油在下封头内表面和出油管的部位凝固和堵塞,排油更加干净。本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罐排油后罐底留存残油和沉淀物,导致变质,造成新注油的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排油无残留、排油快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外夹套下封头,2—下封头,3—盘管,4—进油管,5—第一罐体,6—第二罐体,7—上封头,8—支腿,9—保温套管,10—出油管,11—称重模块,12—磁致伸缩液位计,13—外夹套上封头,14—呼吸孔,15—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罐体5、与所述第一罐体5底部连接的呈锥形的下封头2以及位于所述下封头2外部的外夹套下封头1,第一罐体5采用Q235B材质,板厚10mm,内径为Φ3200mm,高度6040mm,下封头2采用304材质,内表面光泽度达Ra0.63,锥顶角a为120°,并在下封头2的与第一罐体5连接的端部设有半径R480mm的过渡圆弧,在所述下封头2的外表面设有盘管3,上述盘管3又称为半管,在所述下封头2的底端连接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下封头1外部的出油管10,在所述出油管10的外部设有与所述盘管3连通的保温套管9,盘管3的进水口或进气口位于所述下封头2上部,位置如图1中的N4口,盘管3的出水口或出气口位于保温套管9的侧部,位置如图1中的N5口,外夹套下封头1呈半圆形,采用304材质,外观更加美观。上述油罐,采用呈锥形的下封头2,并且将出油管10设置在下封头2的底端,并在下封头2外表面设置盘管3,盘管3与设在出油管10外部的保温套管9连通,盘管3内通入蒸汽或者热水,能够对下封头2表面进行加热,防止油在下封头2内表面和出油管10的部位凝固和堵塞,尤其是对于棕油,盘管3又不会造成油脂的污染,排油更加干净,本结构采用外盘管加热放式,即将盘管3设置在下封头2的外表面,并设计有自动温控装置,控制进入盘管3内的水或蒸汽的温度,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性更强。本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罐排油后罐底留存残油和沉淀物,导致变质,造成新注油的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排油无残留、排油快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油罐还包括与所述外夹套下封头1连接的且位于所述第一罐体5外部的第二罐体6,第二罐体6采用304材质,外观更加美观,直径Φ3500mm,高度5500mm,壁板厚度2mm,第二罐体6起到保温的效果,所述第一罐体5的顶部设有呈锥形的上封头7,上封头7采用Q235B材质,锥顶角a为120°,大小尺寸与下封头2相同,在所述第二罐体6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所述上封头7外部的外夹套上封头13,外夹套上封头13也采用半圆形,大小与外夹套下封头1相同,采用304材质,外观更加美观。上述油罐,采用内外双层罐体的结构,外层的第二罐体6对内层的第一罐体5起到保温的效果,能够防止油在罐体的内壁凝固,防止残油留存,造成污染,且外层的第二罐体6采用304材质,外观更加美观,整个油罐外部呈现胶囊式。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罐体5与所述第二罐体6之间还设有进油管4,所述进油管4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外夹套下封头2上,所述进油管4的出油口位于所述上封头2上。上述设计,将进油管4设置在第一罐体5与第二罐体6之间,使得进油管4与第一罐体5共用保温,结构设计巧妙,一方面保温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外观上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5)、与所述第一罐体(5)底部连接的呈锥形的下封头(2)以及位于所述下封头(2)外部的外夹套下封头(1),在所述下封头(2)的外表面设有盘管(3),在所述下封头(2)的底端连接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下封头(1)外部的出油管(10),在所述出油管(10)的外部设有与所述盘管(3)连通的保温套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5)、与所述第一罐体(5)底部连接的呈锥形的下封头(2)以及位于所述下封头(2)外部的外夹套下封头(1),在所述下封头(2)的外表面设有盘管(3),在所述下封头(2)的底端连接有外伸至所述外夹套下封头(1)外部的出油管(10),在所述出油管(10)的外部设有与所述盘管(3)连通的保温套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还包括与所述外夹套下封头(1)连接的且位于所述第一罐体(5)外部的第二罐体(6),所述第一罐体(5)的顶部设有呈锥形的上封头(7),在所述第二罐体(6)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所述上封头(7)外部的外夹套上封头(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罐体(5)与所述第二罐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现国靳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