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57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包括防眩光装置外壳、第一侧板、遮光罩、防眩光膜、防眩光膜收束辊和遮光罩收束辊,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侧板,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防眩光膜收束辊,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的外侧包覆有防眩光膜,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的一侧安装有遮光罩收束辊,所述遮光罩收束辊的外侧包覆有遮光罩,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第一侧板通过卡扣安装在防眩光装置外壳底部,便于拆卸和安装,使用便利,第二电机运行,防眩光膜下移,避免夜间强光导致驾驶员产生炫目,拉动挂钩,将遮光罩拉下,避免了阳光对车内的曝晒,通过涂抹海绵片将清新剂涂抹在遮光罩上,对车内空气进行除臭清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品设备
,具体为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
技术介绍
夜间行车,指在夜间驾驶车辆,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夜间行车无形中增添了很多潜在的危险,尤其是长途驾车,随着道路的完善和物流的盛行,在夜间行驶的流量越来越大,对于夜间行车来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面车辆的灯光照射,长时间的照射会使司机眼睛酸痛,道路难辨,若是长时间夜晚行驶,突然出现前方车辆灯光照射,往往会因驾驶员眼睛适应了较为黑暗的光线,受到强光照射产生眼部眩光的情况,会对司机产生视觉盲区,严重影响行车安装,导致夜间交通事故的频发。但是目前现有的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对防眩光的性能较差,往往防眩光的角度和位置较为单一,且现有的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拆卸和安装,安装后,在夏日里也难以在阳光下对汽车前窗进行遮光,往往会因夏日阳光曝晒导致车内物品损坏融化变形,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汽车自燃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市场上的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对防眩光的性能较差,往往防眩光的角度和位置较为单一,且现有的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拆卸和安装,安装后,在夏日里也难以在阳光下对汽车前窗进行遮光,往往会因夏日阳光曝晒导致车内物品损坏融化变形,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汽车自燃等危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包括汽车前窗框架、防眩光装置外壳、顶盖、第一电机、第一侧板、第二电机、遮光罩、汽车前窗、底板、第二侧板、转动轴、第一齿轮、防眩光膜、防眩光膜收束辊、第二齿轮、连接块、传动链、吸盘、连接座、固定座、遮光罩收束辊、涂抹海绵片、输送管、清新剂存放仓、弹簧钢卷片、固定器、挂钩、挂座、复位弹簧、堵头、输油管、控制按钮和滑槽,所述汽车前窗框架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吸盘,所述汽车前窗框架的内壁连接有汽车前窗,所述吸盘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安装有防眩光装置外壳,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挂座,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安装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的一侧设置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上方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连接有堵头,所述传动链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的一侧内壁通过转动轴安装有防眩光膜收束辊,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的外侧包覆有防眩光膜,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的另一侧安装有遮光罩收束辊,所述遮光罩收束辊的外侧包覆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底部通过固定器连接有挂钩,所述遮光罩收束辊的一侧设置有涂抹海绵片,所述遮光罩收束辊的另一侧连接有弹簧钢卷片,所述涂抹海绵片的顶部通过输送管连接有清新剂存放仓,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车载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反光铝箔。优选的,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为一种塑胶材料构件。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传动链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与防眩光膜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清新剂存放仓为一种不锈钢材料构件。优选的,所述堵头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防眩光装置外壳通过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防眩光膜的外侧包覆有一层橡胶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吸盘固定在汽车前窗上,将防眩光装置外壳通过防眩光装置外壳一侧设置的固定座安装在吸盘一侧设置的连接座上,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通过卡扣安装在防眩光装置外壳的两侧底部,底板通过卡扣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部,便于整体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的拆卸和安装,使用便利;(2)夜晚汽车行进时,可通过按动底板一侧设置的控制按钮,控制第二电机的运行,带动传动链转动,使传动链上连接的连接块顺着滑槽下移,带动防眩光膜下移,可对汽车夜间行驶时的前方强光进行过滤,避免夜间强光导致驾驶员产生炫目,从而减少因夜间行驶时强光导致的交通事故,防眩光效果好,提升了驾驶汽车时的安全性;(3)白天和夏日露天停车时,通过拉动挂钩,带动遮光罩收束辊转动,弹簧钢卷片收缩,可将遮光罩拉下,将挂钩挂在挂座上,可对遮光罩进行固定,避免了夏日或是阳光毒辣时,对车内的曝晒,导致车内部元件和物品的损坏,使用结束后,可将挂钩从挂座内拿出,通过弹簧钢卷片的的回弹,可带动遮光罩收束辊转动,将遮光罩卷起进行收纳;(4)可打开防眩光装置外壳顶部设置的顶盖,将空气清新剂加入清新剂存放仓内,空气清新剂通过输送管流入涂抹海绵片内,在拉动挂钩,遮光罩下移时,可通过涂抹海绵片将清新剂均匀涂抹在遮光罩外壁上,可在停车后,缓慢散发,可对车内空气进行除臭清新,避免长时间停车,车内空气不流通,产生车内臭味的现象;(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润滑油加油罐的加油管塞入第一侧板外侧设置的加油孔内,通过挤压堵头,复位弹簧收缩,可将输油管露出,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进入第一侧板内,对传动链进行润滑,将加油管拿出,复位弹簧回弹,堵头可重新将加油孔堵住,避免内部润滑油流出,滴落在车内,可对传动链进行便捷润滑,同时润滑油不会流出,污染车内零部件和物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眩光装置外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侧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车前窗框架;2-防眩光装置外壳;3-顶盖;4-第一电机;5-第一侧板;6-第二电机;7-遮光罩;8-汽车前窗;9-底板;10-第二侧板;11-转动轴;12第一齿轮;13-防眩光膜;14-防眩光膜收束辊;15-第二齿轮;16-连接块;17-传动链;18-吸盘;19-连接座;20-固定座;21-遮光罩收束辊;22-涂抹海绵片;23-输送管;24-清新剂存放仓;25-弹簧钢卷片;26-固定器;27-挂钩;28-挂座;29-复位弹簧;30-堵头;31-输油管;32-控制按钮;33-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包括汽车前窗框架1、防眩光装置外壳2、顶盖3、第一电机4、第一侧板5、第二电机6、遮光罩7、汽车前窗8、底板9、第二侧板10、转动轴11、第一齿轮12、防眩光膜13、防眩光膜收束辊14、第二齿轮15、连接块16、传动链17、吸盘18、连接座19、固定座20、遮光罩收束辊21、涂抹海绵片22、输送管23、清新剂存放仓24、弹簧钢卷片25、固定器26、挂钩27、挂座28、复位弹簧29、堵头30、输油管31、控制按钮32和滑槽33,汽车前窗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包括汽车前窗框架(1)、防眩光装置外壳(2)、顶盖(3)、第一电机(4)、第一侧板(5)、第二电机(6)、遮光罩(7)、汽车前窗(8)、底板(9)、第二侧板(10)、转动轴(11)、第一齿轮(12)、防眩光膜(13)、防眩光膜收束辊(14)、第二齿轮(15)、连接块(16)、传动链(17)、吸盘(18)、连接座(19)、固定座(20)、遮光罩收束辊(21)、涂抹海绵片(22)、输送管(23)、清新剂存放仓(24)、弹簧钢卷片(25)、固定器(26)、挂钩(27)、挂座(28)、复位弹簧(29)、堵头(30)、输油管(31)、控制按钮(32)和滑槽(33),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窗框架(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吸盘(18),所述汽车前窗框架(1)的内壁连接有汽车前窗(8),所述吸盘(18)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座(19),所述连接座(19)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的一侧安装有防眩光装置外壳(2),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3),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5)的底部安装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挂座(28),所述底板(9)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32),所述第一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10),所述第一侧板(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一侧板(5)的内壁安装有传动链(17),所述传动链(17)的一侧设置有输油管(31),所述输油管(31)的上方安装有复位弹簧(29),所述复位弹簧(29)的一侧连接有堵头(30),所述传动链(17)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33),所述滑槽(33)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块(16),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一侧内壁通过转动轴(11)安装有防眩光膜收束辊(14),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12),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14)的外侧包覆有防眩光膜(13),所述防眩光膜收束辊(14)的另一侧安装有遮光罩收束辊(21),所述遮光罩收束辊(21)的外侧包覆有遮光罩(7),所述遮光罩(7)的底部通过固定器(26)连接有挂钩(27),所述遮光罩收束辊(21)的一侧设置有涂抹海绵片(22),所述遮光罩收束辊(21)的另一侧连接有弹簧钢卷片(25),所述涂抹海绵片(22)的顶部通过输送管(23)连接有清新剂存放仓(24),所述控制按钮(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车载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按钮(3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6)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夜行防眩光装置,包括汽车前窗框架(1)、防眩光装置外壳(2)、顶盖(3)、第一电机(4)、第一侧板(5)、第二电机(6)、遮光罩(7)、汽车前窗(8)、底板(9)、第二侧板(10)、转动轴(11)、第一齿轮(12)、防眩光膜(13)、防眩光膜收束辊(14)、第二齿轮(15)、连接块(16)、传动链(17)、吸盘(18)、连接座(19)、固定座(20)、遮光罩收束辊(21)、涂抹海绵片(22)、输送管(23)、清新剂存放仓(24)、弹簧钢卷片(25)、固定器(26)、挂钩(27)、挂座(28)、复位弹簧(29)、堵头(30)、输油管(31)、控制按钮(32)和滑槽(33),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窗框架(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吸盘(18),所述汽车前窗框架(1)的内壁连接有汽车前窗(8),所述吸盘(18)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座(19),所述连接座(19)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的一侧安装有防眩光装置外壳(2),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3),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防眩光装置外壳(2)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侧板(5),所述第一侧板(5)的底部安装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挂座(28),所述底板(9)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32),所述第一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10),所述第一侧板(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一侧板(5)的内壁安装有传动链(17),所述传动链(17)的一侧设置有输油管(31),所述输油管(31)的上方安装有复位弹簧(29),所述复位弹簧(29)的一侧连接有堵头(30),所述传动链(17)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33),所述滑槽(33)的内壁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车鑫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