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集成单片色温可调LED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34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单片集成色温可调LED,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蓝光LED芯片组,第二蓝光LED芯片组以及结构化荧光膜。其中第一蓝光芯片组包括LED发光区以及驱动电路,第二蓝光LED芯片组包括LED发光区以及驱动电路;两组蓝光LED芯片组以阵列形式置于基板上,且两组蓝光LED芯片交替排布;在第一蓝光LED芯片组和第二LED芯片组周边搭建耐高温LCP材质堤坝并置于基板上,耐高温LCP材质堤坝上盖以玻璃板,玻璃板与基板之间以硅胶填充,玻璃板上表面涂敷结构化荧光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芯片颜色单一,系统简单,出光效率得以提高,单片集成色温可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集成单片色温可调LED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集成单片色温可调LED。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色温可调LED备受人们关注,不仅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同时也实现了二次节能。色温可调即调节LED光源的颜色,不同的色温环境给人以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的感受。由此,实现色温准确连续可调,有利于LED
的发展。传统的白光LED大都是采用的是将黄光荧光粉直接喷涂到蓝色半导体芯片上或者封装结构上,蓝光芯片与激发黄光荧光粉混合得到白光,然而有一部分的电能会以发热的形式散热到周围构件中,因此传统方法会因荧光粉受到芯片的散热的影响产生光衰和色偏移等问题,同时荧光粉浓度不均匀会使点胶时荧光粉颗粒沉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LED报废而失去照明显示的功能。在熊春花等人的专利文献《一种LED荧光膜片及其基于LED荧光膜片的LED照明灯具》公开专利号为CN102644901A中提出了一种由粘胶剂与荧光粉原料混合均匀形成的荧光粉胶体,然后采用印刷工艺将荧光粉胶体均匀印刷在支撑透光磨片上,并进行加热干燥制成荧光膜,封装使LED荧光米片与芯片之间预留有一定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单片集成色温可调LED,包括:第一蓝光LED芯片组,第二蓝光LED芯片组,控制电路以及结构化荧光膜,其特征在于:第一蓝光LED芯片组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二蓝光LED芯片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两组蓝光LED芯片组以阵列形式置于基板上,且两组蓝光LED芯片交替排布;在第一蓝光LED芯片组和第二蓝光LED芯片组周边搭建耐高温LCP材质堤坝并置于基板上,耐高温LCP材质堤坝上盖以玻璃板,玻璃板与基板之间以硅胶填充,玻璃板上表面涂敷结构化荧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单片集成色温可调LED,包括:第一蓝光LED芯片组,第二蓝光LED芯片组,控制电路以及结构化荧光膜,其特征在于:第一蓝光LED芯片组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二蓝光LED芯片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两组蓝光LED芯片组以阵列形式置于基板上,且两组蓝光LED芯片交替排布;在第一蓝光LED芯片组和第二蓝光LED芯片组周边搭建耐高温LCP材质堤坝并置于基板上,耐高温LCP材质堤坝上盖以玻璃板,玻璃板与基板之间以硅胶填充,玻璃板上表面涂敷结构化荧光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单片集成色温可调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化荧光膜采用的结构化形式包括3种:a、两种荧光粉交替结构化排布平面型,b、荧光膜结构化排布曲面形,c、荧光膜厚度结构化排布型,第一蓝光芯片组与第二蓝光芯片组激发黄光荧光粉形成若干个交替分布的暖白LED发光区与冷白LED发光区,且通过控制电路以调整暖白LED发光区和冷白LED发光区的电流比例,实现LED的色温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结构化荧光膜的单片集成色温可调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蓝光LED芯片组是由若干蓝光LED芯片串联组成,第二蓝光LED芯片组是由若干蓝光LED芯片串联;第一蓝光LED芯片组和第二蓝光LED芯片组以阵列形式置于基板上,且两组蓝光LED芯片相互交替排布;相邻两个蓝光LED芯片之间的间隔为pmm,两组蓝光芯片到到荧光膜的垂直距离为hmm,蓝光LED芯片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岩汪诗宇庄一陈亮金尚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