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0572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由负载有铁和/或锰有机盐的酸化碳纳米管薄膜,经热处理诱导在薄膜表面原位分解生成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颗粒制得。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应用于处理含砷、锑废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级铁、锰氧化物可原位生成,数量和尺寸可控,且不影响碳纳米管薄膜导电性,在使用过程中有能耗低、无物化污泥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砷(arsenic,As)、锑(antimony,Sb)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第五主族,具有相同ns2np3外层电子轨道和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元素。近年来由于锑、砷超标导致的一系列水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锑、砷均可与人体内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导致细胞内离子失衡、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受损,对人体具有高累积毒性和高致癌性,美国和欧盟已将锑、砷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严格限制排放。我国的锑矿储备量和生产量都居于世界首位,因此面临着最为严重的锑污染风险。在自然水环境中,锑、砷主要以三价(III)和五价(V)无机含氧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受水环境氧化还原状态影响显著,在有氧环境中大多以五价的形式存在,而在地下水等无氧环境中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三价化合物的毒性更高、迁移性更强,且去除难度更大。研究表明,Sb(III)的毒性比Sb(V)高10倍,As(III)的毒性比As(V)高60倍以上。采矿、电子、金属加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大量使用含砷、锑化合物,由于人们对重金属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大量砷、锑化合物被释放到了环境中,导致我国水体面临着严重的砷、锑污染问题,极大地加剧了环境风险。发展高效、快速、经济解决砷、锑污染的新技术,也是满足国家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重大需求的有力保障,对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去除锑、砷的主流技术是化学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和吸附法。由于环境水体中锑、砷浓度较低,传统化学法往往受限于动力学,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还会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产泥量大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法尽管成本低廉,但存在占地面积大和处理周期长等问题;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和可回收等优点,被认为是适用于水体砷、锑污染治理的可行技术之一。根据吸附材料的不同,吸附法可分为生物吸附、碳材料吸附和金属氧化物吸附等。相关研究表明,砷、锑与铁基吸附材料和铁锰复合材料有强亲和力,可通过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作用相互结合。铁基和铁锰复合吸附材料因其廉价易制、吸附能力强、结构功能可调、易分离回收、安全环保等特点而被认为是理想的砷、锑吸附材料。由于铁基与铁锰复合吸附材料是一种松散的、易水解的、无定形的絮凝物质,同时存在导水性能差和难于脱水等问题,通常将其负载到的载体上使用。而在载体材料的选择上,碳基材料、沸石和合成树脂等具有比表面积大、机械性能好、孔道结构丰富和分散性优良特点的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现阶段在复合材料的制备上有大量的文献发表,但在高效复合锑、砷吸附体系的构筑上仍存在不足,例如吸附速率慢、脱附难、效率低且功能单一。要实现现有锑、砷吸附体系的局限,必须在两方面取得突破:(1)强化体系的快/高吸附和易脱附特性,(2)丰富吸附体系的活性位点及耦合氧化功能。近年来碳纳米管领域的新进展九尾高效功能复合的锑、砷污染物处理技术开辟了一个新方向。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维量子材料,自从1991年被正式认识并命名后,引起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碳纳米管薄膜兼具优异的机械性、柔韧性、化学稳定性、抗菌耐污性和超疏水性等理化性质,被认为是具有前景的分离材料。碳纳米管可通过相转化或物理过滤等方法制成孔隙率高(>85%)和孔径小(<100nm)的三维自支撑膜,可用作吸附材料的优良载体。同时,近年来辅助电场技术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将电化学和膜分离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基于尺寸筛分和催化氧化双重机制以实现污染物的物理吸附和电化学氧化共同去除。对于具有高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的碳纳米管薄膜,可在辅助电场作用下,进一步将截留的污染物原位电化学降解来实现自清洁。通过改变电场强度,可实现直接氧化(直接电子转移)和间接氧化(利用OH·等活性氧化物或Cl·等活性氯化物)的有效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纳米级铁、锰氧化物可原位生成,数量和尺寸可控,且不影响碳纳米管薄膜导电性,在使用过程中有能耗低、无物化污泥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由负载有铁和/或锰有机盐的酸化碳纳米管薄膜,经热处理诱导在薄膜表面原位分解生成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颗粒制得。所述有机盐为硬脂酸盐、乙酰丙酮盐或醇盐。优选的,所述铁有机盐为硬脂酸铁、乙基己醇异丙氧基铁(III)或乙酰丙酮铁;锰有机盐为乙酰丙酮锰。所述铁和/或锰与碳的摩尔比为1:0.1~0.5。当酸化碳纳米管薄膜同时负载铁有机盐和锰有机盐时,所述铁和锰的质量比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碳纳米管用混合酸回流冲洗酸化,离心,然后抽滤到PTFE支撑膜上,得到酸化碳纳米管薄膜;(2)将铁和/或锰有机盐溶解于溶剂中,超声分散,通过蠕动泵将铁和/或锰有机盐负载到酸化碳纳米管薄膜表面;随后将碳纳米管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中,铁和/或锰与碳的摩尔比为1:0.1~0.5。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酸为体积比3:1的硫酸和硝酸。所述步骤(2)中的热处理温度为200~500℃,热处理时间为0.5~3h。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的应用,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应用于处理含砷、锑废水。所述处理步骤具体如下:(1)以改性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阳极,以多孔钛片为阴极,通过蠕动泵将含砷、锑废水以0.5-6mL/min的流速通过改性碳纳米管薄膜,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其中,当砷、锑浓度不超过500μg/L时所施加电压的范围为0.5~2V,当砷、锑浓度超过500μg/L施加电压的范围为2~4V;(2)含砷、锑废水通过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后收集于蓄水容器,进行循环过滤。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吸附饱和后,通过碱溶液浸泡再生,再生过程中利用辅助电场施加反向电压,即以改性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阴极,以多孔钛片为阳极,再生过程所施加电压不超过1V。本专利技术利用铁基或铁锰复合材料对碳纳米管薄膜进行妥善修饰和改性,可基于改性薄膜的孔径小和孔隙率高的特征,缩短锑、砷离子向活性吸附位点的迁移距离;基于改性薄膜的高导电性特征,在辅助电场作用下,可实现三价锑、砷的吸附强化,通过施加反向电场可实现其氧化产物的脱附强化;通过辅助电场诱导的直接/间接氧化机制可实现三价锑、砷到五价的原位转化,再利用铁基或铁锰复合改性材料实现对五价锑、砷的高效吸附去除。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原料简单易得、制备周期较短、制备条件温和,原料和制备的成本都较低;(2)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沸点铁有机盐和/或锰有机盐过滤-热解技术,低温热处理诱导有机盐分解原位生成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分散性良好,数量和尺寸可控,制备工序简单;(3)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牢固有序地搭载在碳纳米管网络的结构,相比于颗粒状吸附剂增大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基于碳纳米管薄膜的小孔径特征,有效缩短了锑离子向活性吸附位点的迁移距离,且有效防止纳米铁和/或纳米锰的失活溶出;(4)本专利技术采取过滤的吸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吸附方式减少了水力阻抗,增强传质,从吸附动力学上增强吸附作用,提高了吸附速率与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由负载有铁和/或锰有机盐的酸化碳纳米管薄膜,经热处理诱导在薄膜表面原位分解生成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颗粒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由负载有铁和/或锰有机盐的酸化碳纳米管薄膜,经热处理诱导在薄膜表面原位分解生成纳米氧化铁和/或纳米氧化锰颗粒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盐为硬脂酸盐、乙酰丙酮盐或醇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和/或锰与碳的摩尔比为1:0.1~0.5。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和锰的质量比为1:0.05~0.20。5.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碳纳米管用混合酸回流冲洗酸化,离心,然后抽滤到PTFE支撑膜上,得到酸化碳纳米管薄膜;(2)将铁和/或锰有机盐溶解于溶剂中,超声分散,通过蠕动泵将铁和/或锰有机盐负载到酸化碳纳米管薄膜表面;随后将碳纳米管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改性碳纳米管薄膜;其中,铁和/或锰与碳的摩尔比为1:0.1~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酸为体积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彪姚劲宇李方沈忱思马春燕吴鹏杨胜楠刘翔许凯马帅温金熙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