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00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利用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将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彼此分开又使各个系统能够相互配合工作;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蓄冷系统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保证充分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利用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以降低热水系统中热水温度的装置。主要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然后通过空气将热量携带至大气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市场上的冷却塔大多位于地面以上,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并且不具备蓄冷功能,尤其是跨季节跨昼夜的蓄冷能力,这就对冷却塔在整个系统工作时的冷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耗能的增加和获冷成本的提升。然而,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将冷却塔部分埋入地下并利用土壤辅助冷却剂进行跨季节和跨昼夜蓄冷的冷却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用途广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所述蓄冷管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所述蓄冷管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与单向气阀相连,所述蓄冷管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上的分液环凸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蓄冷系统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保证充分换热。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能够与众多外接设备联合工作,如地埋水箱,热泵,空调冷凝器等外接设备,还可以将若干个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并联在一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整体外观图;图2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图3为图7中所示的密封盖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盖板的正视图;图5为图7中所示的分液板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分液板的正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去除封头和外筒壳之后的轴测图;图8为图2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图9为沿图8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淋水系统的打断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图11为沿图10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取水补水系统的打断剖视图;图12为图1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去除封头后旋转得到的的俯视图,并将下部的隐藏的短六棱筒隔板18和凸起管塞13的轮廓显示出来;图13为沿着图12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进风系统的打断剖视图;图14为图12旋转得到的视图;图15为沿着图14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出风系统的打断剖视图;图16为沿着图17所示方向将封头和外筒壳剖开后并保留换热管系统的打断剖视图;图17为图2所示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的俯视图旋转之后得到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短六棱筒隔板、长六棱筒隔板、密封盖板、分液板、支撑板、短密封侧垫和长密封侧垫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所述蓄冷管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所述蓄冷管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与单向气阀相连,所述蓄冷管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所述分液板上的分液环凸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轴流风机和淋水系统的水泵布置在封头内,且位于高处地面,多个水泵呈对称布置,每个水泵出口分为两路将水注入到分液板上。水管、注液管和所述水泵均布置在冷却塔内,取水管出口、补水管进口、换热管进液管进口、换热管回液管出口均布置在冷却塔外。所述外筒壳筒壁上方具有多个进风口一,且呈对称布置。所述密封盖板上具有通风孔一、注液孔、凸起管塞、压力传感器、抽气孔、单向气阀、管孔一。所述分液板上设有蓄冷管孔一、分液孔、分液环凸、通风孔二、管孔二。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蓄冷管孔二、通风孔三、管孔三、进风口二。所述长六棱筒隔板上方有侧出风口,且呈对称布置。所述进风口一和进风口二之间有过滤介质,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一、过滤介质、进风口二、通风孔三、通风孔二、通风孔一,最后由上出风口排出。换热系统的换热管分布在冷却塔底部靠近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定位凸台。本专利技术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在冬季可以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蓄冷,在夏季夜晚又可以利用夜间的凉空气给水降温的显热进行蓄冷,节能环保。具体如图1至图17所示,包括封头1,与外筒壳4相连接,内部安置有支撑环2和轴流风机3,上部具有上出风口45,整个冷却塔安装时封头高出地面;所述外筒壳4上具有6个进风口一5呈对称分布,进风口一5位于地面上15cm-30cm处,外筒壳4的其余部分埋在地下,6个进风口一5可以分别与不同来源的空气管道连接;底板6位于外筒壳4下部,上有圆柱状定位凸台7;密封盖板11,上有凸起管塞13,用于密封蓄冷管31,凸起管塞上有抽气孔15,抽气管贯穿密封盖板11与密封盖板上方具有压力传感器14的单向气阀12连接,使可以通过单向气阀抽出每根蓄冷管内的空气;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4个注液孔16,分别于4根注液管10相连接;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短六棱筒隔板18;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4个通风孔一17,位于短六棱筒隔板18对称的两个面之外,每边有2个;所述密封盖板11,上有6个管孔一48,位于短六棱筒隔板18对称的两个面之外,每边有3个;所述密封盖板11,内接与外筒壳4,密封盖板11上表面与外筒壳4上部平齐;所述短六棱筒隔板18与外筒壳4之间有6个短密封侧垫25,密封盖板11、短六棱筒隔板18、外筒壳4、短密封侧垫25和分液板19围成的6个弓形空间彼此之间互不联通;所述分液板19,上有4个通风孔二23、6个管孔二24,分别与上方的密封盖板11上的4个通风孔一17和6个管孔一48对应;所述分液板19,上有蓄冷管孔一20,分别与密封盖板11上的凸起管塞13对应,蓄冷管31上部可以穿过蓄冷管孔一20与密封盖板11上的凸起管塞13配合在一起,且蓄冷管孔一20与蓄冷管31之间及蓄冷管31与凸起管塞13之间配合紧密,不漏水和气;所述分液板19,上有分液孔21和分液环凸22,每个分液环凸22对应一个分液孔21,位于对角相邻蓄冷管孔一20之间,使泵入的水可以漫过分液环凸22通过分液孔21均匀的淋在下方的蓄冷管簇30上;所述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4)、短六棱筒隔板(18)、长六棱筒隔板(26)、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支撑板(40)、短密封侧垫(25)和长密封侧垫(28)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5)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31)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32),所述蓄冷管(31)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46),所述蓄冷管(31)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15)与单向气阀(12)相连,所述蓄冷管(31)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33);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19),所述分液板(19)上的分液环凸(22)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21);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34)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系统、进出风系统、淋水系统、换热管系统和取水补水系统;各个系统的管路和风道安装在由外筒壳(4)、短六棱筒隔板(18)、长六棱筒隔板(26)、密封盖板(11)、分液板(19)、支撑板(40)、短密封侧垫(25)和长密封侧垫(28)形成的弓形空间和六棱柱空间内;整个冷却塔除进风口一(5)及以上部分露出地面以外,其他部分均埋入地下;所述蓄冷系统中的蓄冷管(31)上设有用于强化换热的热管(32),所述蓄冷管(31)内部有用于蓄冷的水(46),所述蓄冷管(31)上部被密封,仅留下用于抽气的抽气孔(15)与单向气阀(12)相连,所述蓄冷管(31)下部设有能够过水的过水孔(33);所述淋水系统中设有分液板(19),所述分液板(19)上的分液环凸(22)能使水均匀通过分液孔(21);所述换热管系统中的换热管(34)采用交叉并联分层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轴流风机(3)和淋水系统的水泵(8)布置在封头内,且位置高处地面,多个水泵(8)呈对称布置,每个水泵出口分为两路将水注入到分液板(1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季节跨昼夜蓄冷地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水管(9)、注液管(10)和所述水泵(8)均布置在冷却塔内,取水管(38)出口、补水管(37)进口、换热管进液管(35)进口、换热管回液管(36)出口均布置在冷却塔外。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亮李国龙宇波邓雅军杨绪飞吴小华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