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99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热气输送管道、排气单元,热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隧道炉内部,还包括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内设有转换媒介、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连通热气输送管道和排气单元,热气输送管道将隧道炉燃烧后的湿烟气输送到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经排气单元排出,热量转移到转换媒介上,第二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第二换热通道接入加热介质,经转换媒介加热后经第二换热通道的排出口排出。当加热介质是空气时,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空气系统进入隧道炉内的燃烧系统助燃,热量被循环利用;当加热介质是水时,加热后的水可用于外部的用热水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炉
,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加大,食品隧道炉产量增加,对于燃气和电力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国内的隧道炉设备,在节能降排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仍在摸索中前行。食品隧道炉的能耗与燃气燃烧效率、热量损耗、废气排放等环节息息相关。为了控制食品的水分要求,国内隧道炉仍采用热气水分一起抽排的方式,由于水蒸气与热空气混合,所以排放过程中高温的气体携带了大量的热量,造成热量浪费。因此在食品隧道炉行业,急需一种设备能充分利用排放的热量,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能解决热量损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热气输送管道、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隧道炉内部,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内设有转换媒介、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和所述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将隧道炉燃烧后的湿烟气输送到所述第一换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热气输送管道、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隧道炉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内设有转换媒介、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和所述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将隧道炉燃烧后的湿烟气输送到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经所述排气单元排出,热量转移到转换媒介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接入口通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经所述转换媒介加热后经第二换热通道的排出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热气输送管道、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隧道炉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内设有转换媒介、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和所述排气单元,所述热气输送管道将隧道炉燃烧后的湿烟气输送到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经所述排气单元排出,热量转移到转换媒介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具有接入口和排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接入口通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经所述转换媒介加热后经第二换热通道的排出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为空气预热器,所述加热介质为空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器为管式空气预热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再利用装置还包括空气系统,所述空气系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鸿飞侯杲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焙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