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笼式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69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笼式差速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差速器包括左侧短轴、右侧短轴、左侧传动锥齿轮、右侧传动锥齿轮、第一行星锥齿轮、第二行星锥齿轮、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差速器壳体和驱动齿圈,滑杆一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一;滑杆二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二;锁止盘二内埋设有若干衔铁块,各衔铁块上绕设有导电线圈,锁止盘一内埋设有一磁环,导电线圈能够切割磁环的磁场而形成电流;导电线圈通电后,衔铁块能够吸附磁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被动实现差速器锁止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笼式差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球笼式差速器。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差速器的存在,实现了两侧车辆的非同速运转,与此同时,也影响了汽车的通过性,如单侧车辆打滑时,汽车无法通过加大转速通过,现有的做法是通过在差速器上设置锁止机构实现两根短轴的同步,从而在单侧车轮打滑时,使两个车轮同时具有扭矩,进而使车辆能够越过坑洼地带,提高汽车的通过性。但是,差速器设置锁止机构,不仅使差速器的内部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大,而且需要人为控制锁止机构或通过电脑程序的判断,实现锁止机构的开启或关闭,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车辆因为差速器的存在,单侧车辆失去扭矩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如不能迅速通过打滑路面,从而使车辆陷入泥潭等,还对车辆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如单侧打滑严重对车辆的磨损、单侧打滑严重对两侧车辆的刹车片的磨损不均等。总之,差速器不能自动判断是否需要锁止,从而避免单侧车轮严重打滑,不仅影响差速器的综合性能,而且对汽车的其他传动部件和控制部件的使用寿命、综合性能均有较大影响。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电子控制程序、无需人为操作、自动判断并迅速锁止差速器,提高差速器和配备有本差速器的汽车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球笼式差速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差速器差速较大时,自动锁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球笼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侧短轴、右侧短轴、左侧传动锥齿轮、右侧传动锥齿轮、第一行星锥齿轮、第二行星锥齿轮、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差速器壳体和驱动齿圈,所述驱动齿圈固定在差速器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和第二行星锥齿轮,所述右侧传动锥齿轮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和第二行星锥齿轮,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右侧传动锥齿轮、第一行星锥齿轮和第二行星锥齿轮四者之间形成一矩形的安装腔,所述第一行星轴的内端具有滑孔一,所述滑孔一内花键连接有一滑杆一,所述滑杆一的外端与滑孔一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所述滑杆一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一;所述第二行星轴的内端具有滑孔二,所述滑孔二内花键连接有滑杆二,所述滑杆二的外端与滑孔二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二,所述滑杆二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二;所述锁止盘二内埋设有若干衔铁块,各衔铁块上绕设有导电线圈,所述锁止盘一内埋设有一磁环,所述导电线圈能够切割磁环的磁场而形成电流;所述导电线圈通电后,衔铁块能够吸附磁环。当左右车轮转速不一时,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的运行方向相反,形成转速差,当单侧车辆运行较另一侧车辆快很多时,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之间的转速差增大。本方案利用磁生电、电生磁的原理,导电线圈相对磁环运动,切割磁环附近的磁场,从而在导电线圈内形成瞬间电流,具有电流的导电线圈绕设在衔铁块上,使衔铁块附近形成具有正负极的磁场,本案合理设置,使该磁场的磁极与磁环的磁极相反,从而使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相互吸引,进而使两者瞬间接触,驱使第一行星锥齿轮和第二行星锥齿轮相对静止,即具有驱使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静止的趋势,使左侧传动锥齿轮和右侧传动锥齿轮被相互锁止,在这一瞬间,差速器的差速作用消失,左侧传动轴和右侧传动轴同步运行,在理想情况下,即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之间的吸附力足够大,使两者瞬间结合为一体,左侧传动轴和右侧传动轴具有等同的扭矩,使汽车具有很好的通过性,在泥洼路面打滑的情况消失,驾驶员只需要通过深踩油门,使发动机加速,使打滑的车轮的转速足够大,即可实现两侧车辆的差速锁止。上文所述合理的设置,可以是如下方案:各衔铁块由同一导电线圈绕设,导电线圈两端接头不闭合,磁环N极朝下,磁环的磁感线方向朝下;以使衔铁块在导电线圈因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导致衔铁块的S极朝上的方向绕设导电线圈。不难看出,通过本方案对差速器进行改良,不仅结构简单,免除复杂的差速器锁止机构,无需电气元部件的设置,通过纯机械结构即可实现。与此同时,本案中,差速器无需人为操作,无需电脑程序的判断和控制,可靠性极高,安全性、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极低。两侧车辆实现锁止后,两侧车辆在瞬间获得了等同的扭矩,提高了汽车在泥洼路面的通过性,当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结合后,两者之间的相对转速瞬间消失,导电线圈的电流消失,衔铁块的磁场消失,在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作用下,锁止盘一和锁止盘二瞬间分离,恢复差速器原本的传动结构,不影响差速器的正常工作和汽车的差速运行。在上述的一种球笼式差速器中,所述第一行星轴上转动连接有一密封端盖,所述第二行星轴上固定连接有一安装筒,所述密封端盖套设在安装筒的开口处,所述安装筒和密封端盖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安装筒的设置,不仅对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的同轴度起到了校正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安装腔内的锁止盘一、锁止盘二、衔铁块、导电线圈和磁环进行保护,避免其受损或污染失效,提高差速器的可靠性。在上述的一种球笼式差速器中,所述锁止盘一上具有耐磨层一,所述锁止盘二上具有与耐磨层一正对的耐磨层二。在上述的一种球笼式差速器中,所述锁止盘一的端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起,所述锁止盘二上具有若干个与防滑凸起一一对应的防滑凹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差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1、左侧短轴;12、右侧短轴;13、左侧传动锥齿轮;14、右侧传动锥齿轮;15、第一行星锥齿轮;16、第二行星锥齿轮;17、第一行星轴;18、第二行星轴;21、差速器壳体;22、驱动齿圈;31、安装腔;32、密封端盖;33、安装筒;41、滑孔一;42、滑杆一;43、复位弹簧一;44、锁止盘一;45、滑孔二;46、滑杆二;47、复位弹簧二;48、锁止盘二;51、衔铁块;52、磁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差速器包括左侧短轴11、右侧短轴12、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第二行星锥齿轮16、第一行星轴17、第二行星轴18、差速器壳体21和驱动齿圈22,驱动齿圈22固定在差速器壳体21的外壁上,左侧传动锥齿轮13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右侧传动锥齿轮14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四者之间形成一矩形的安装腔31,第一行星轴17的内端具有滑孔一41,滑孔一41内花键连接有一滑杆一42,滑杆一42的外端与滑孔一4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43,滑杆一42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一44;第二行星轴18的内端具有滑孔二45,滑孔二45内花键连接有滑杆二46,滑杆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笼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侧短轴(11)、右侧短轴(12)、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第二行星锥齿轮(16)、第一行星轴(17)、第二行星轴(18)、差速器壳体(21)和驱动齿圈(22),所述驱动齿圈(22)固定在差速器壳体(21)的外壁上,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13)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所述右侧传动锥齿轮(14)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四者之间形成一矩形的安装腔(31),所述第一行星轴(17)的内端具有滑孔一(41),所述滑孔一(41)内花键连接有一滑杆一(42),所述滑杆一(42)的外端与滑孔一(4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43),所述滑杆一(42)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一(44);所述第二行星轴(18)的内端具有滑孔二(45),所述滑孔二(45)内花键连接有滑杆二(46),所述滑杆二(46)的外端与滑孔二(4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二(47),所述滑杆二(46)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二(48);所述锁止盘二(48)内埋设有若干衔铁块(51),各衔铁块(51)上绕设有导电线圈,所述锁止盘一(44)内埋设有一磁环(52),所述导电线圈能够切割磁环(52)的磁场而形成电流;所述导电线圈通电后,衔铁块(51)能够吸附磁环(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笼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侧短轴(11)、右侧短轴(12)、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第二行星锥齿轮(16)、第一行星轴(17)、第二行星轴(18)、差速器壳体(21)和驱动齿圈(22),所述驱动齿圈(22)固定在差速器壳体(21)的外壁上,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13)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所述右侧传动锥齿轮(14)同时啮合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所述左侧传动锥齿轮(13)、右侧传动锥齿轮(14)、第一行星锥齿轮(15)和第二行星锥齿轮(16)四者之间形成一矩形的安装腔(31),所述第一行星轴(17)的内端具有滑孔一(41),所述滑孔一(41)内花键连接有一滑杆一(42),所述滑杆一(42)的外端与滑孔一(4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43),所述滑杆一(42)的内端固定设置有一锁止盘一(44);所述第二行星轴(18)的内端具有滑孔二(45),所述滑孔二(45)内花键连接有滑杆二(46),所述滑杆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镇方雄李干明阮胜曹付民雷涛吴俊智郑志鹏许言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