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623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属于盐碱地种植技术领域,该种植方法步骤为:a、确定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和盐碱地的含盐量,盐碱地的含盐量与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的差值即为需要降低的含盐量,根据需要降低的含盐量选择铺沙厚度;b、确定氮肥和有机肥的用量;c、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将河沙平铺至步骤a中的铺沙厚度,对盐碱地的耕作层进行旋耕处理;d、足墒播种小麦;e、小麦拔节期向盐碱地中浇拔节水并将剩余的氮肥用于小麦追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盐定沙的方式将河沙的用量精确化,实现了有效精确的填沙工作,并结合有机肥双管齐下,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种植
,涉及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我国约有3.6×107hm2盐渍化土壤,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并以每年约为全国盐渍化土壤1%的速度增加。环渤海沿岸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和盐碱荒地,总面积达到6.8×105hm2,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化土地的综合整治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客土改良盐碱地的方法由来已久,并且有立杆见影的优点。但是制约客土改良方法大面积推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客土来源问题。历史的研究中,有用河沙、塘泥、普通良土等进行改良的,效果也是明显的。针对这一情况,黄河泥沙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黄河泥沙是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沿程落淤而形成的,是一种重要的土壤资源。历史上,无论何时何人提出何措施,都是基于黄河泥沙灾害性的治理。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此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泥沙资源化利用”。另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非常丰富且居世界首位。对我国秸秆资源数量的估算结果,有人认定是6亿以上,有人认定是7亿以上,有人认定接近8亿,其中,农业秸秆露天焚烧比例约为18.59%。据农业部2016年数据,我国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38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加强畜禽粪便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环保工作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因此,利用黄河泥沙、养殖业畜禽粪便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黄河泥沙、养殖业畜禽粪便与盐碱地相结合,变废为宝,改善盐碱地的种植环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以沙抑盐,以肥调产,提高了盐碱地的生产能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关键在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和盐碱地的含盐量,盐碱地的含盐量与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的差值即为需要降低的含盐量,根据需要降低的含盐量选择铺沙厚度;b、确定氮肥和有机肥的用量;c、30%~40%的氮肥、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全部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将河沙平铺至步骤a中的铺沙厚度,对盐碱地的耕作层进行旋耕处理,拔节期追施尿素(N≥46.2%)300kg/hm2;d、足墒播种小麦;e、小麦拔节期向盐碱地中浇拔节水并将剩余的氮肥用于小麦追肥。步骤b中所述的氮肥为N≥46.2%的尿素。步骤b中的氮肥、有机肥(含有机质≥45%,氮磷钾≥6%)的用量是根据普通麦田产量为基础计算得到的。步骤c中施加氮肥的同时施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所述的磷酸二铵的施加量为280-320kg/hm2,氯化钾的施加量为130-160kg/hm2。步骤d中的播种小麦的方式为15cm等行距播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盐碱地上掺引黄河沙,同时增施有机肥,用河沙掺入土壤耕作层,改变土壤结构,增大通透性,调控水盐平衡,以盐定沙的方式将河沙的用量精确化,并且通过河沙来控制盐碱地耕作层的含盐量和水分蒸发量,从而实现了有效精确的填沙工作,使盐碱地的耕作层适合小麦种植;以普通麦田产量为基础计算得出氮肥、有机肥的用量,实现肥料的精准控制,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污染环境,且河沙与有机肥双管齐下,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研究分析掺沙后土壤结构、理化性质、水盐运动规律及其地上作物生长形态、产量变化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变化,探索引河沙对盐碱地土壤的作用,寻求一条资源化利用引黄淤积泥沙之路,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促进引河沙、养殖业畜禽粪便及农业秸秆和盐碱地改良相结合,实现负负得正,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小麦耐盐阈值为标准,以土壤本身盐分含量和铺沙改良降低盐分百分比为参考值,建立以盐定沙的关系并选择最优方案;以施用有机肥后可提高肥效数值为变量,从诸多因素中分析出最关键因素,以普通麦田产量为标准,建立以肥调产的关系从而选择最优方案。首先用河沙降低盐分含量,把盐分含量降低到作为耐盐阈值范围内,然后搭配施有机肥调节产量,实现理想产量。上述两种方案的确定具体为:1、以盐定沙(1)小麦耐盐阈值确定小麦产量和土壤含盐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小麦各时期耐盐值不同,拔节期是小麦群体发生两极分化,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小麦在此期的生长表现最为重要,也是对盐分胁迫较敏感的时期,本专利技术以拔节期耐盐指数为本专利技术的标准耐盐阈值。表1小麦拔节期耐盐阈值。品种名称耐受下限(‰)耐受上限(‰)极差平均数(‰)良星992.022.270.252.15山农202.032.320.292.18济南182.322.710.392.52济麦222.162.290.132.23山农221.862.350.492.11小偃812.162.460.302.31山农162.132.380.252.26滨麦1号2.232.280.052.26山融3号2.242.610.372.43德抗9612.632.960.332.80对于小麦耐盐阈值的选择分为两种,一是精确确定法,就是参考上表可以查出一个精确值;二是模糊确定法,就是通过表1中的数据统计出一个上限的最小值和下限的最大值,确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小麦品种的安全阈值范围。(2)以沙抑盐抑盐原理:加强土壤入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砂石的大孔隙结构明显的阻断了土壤毛管水的上升,切断或减轻蒸发动力,阻碍蒸发进行,可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对于蒸发而言,砂砾可切断土壤毛管水的上升,水分只能以汽态形式扩散,从而抑制或减轻返盐现象发生;铺沙或掺沙人为增加地下水深度,抑制盐分胁迫发生的高度,保证作物根系发育,植株生长。以上原理植根于“盐随水来,盐随水走,水去盐存”的盐分运动机理。表2不同铺(掺)沙厚度对土壤盐分的抑制影响。在不同掺砂量和覆砂厚度的砂处理后,土壤水分蒸发产生了各异,致使剖面盐分分布呈不同的特征。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蒸发密切相关,无论是潜水蒸发或是入渗后蒸发砂层均能显著地抑制蒸发,同时降低了盐分表聚作用。掺砂显著地抑制了土壤毛管水上升速度和地下水补给量,随着掺砂量的增加,抑制加强。随着掺砂量和覆砂厚度的增大,表层盐分呈现出减小趋势,而土体底部的盐分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受盐渍化影响较重的农田,通过掺和砂子调节细质地土壤的孔隙结构来达到耕作层土壤的脱盐目的,在农业生产已有显著地改良和增产等效果。向土壤表层10cm覆砂,并掺和到15cm,可以显著地降低表层土壤盐分,随着加沙量的增加,饱和导水率不断升高,两者呈极显著指数关系;出流液电导率和pH值随沙粒添加量增加而降低,电导率和沙粒添加量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电导率最大差异出现在表层,在次表层,由于砂子大孔隙结构,水分通过砂土界面处主要以气态形式蒸发损失,因此在界面附近具有较高的盐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掺砂处理与覆砂处理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含盐量正差值逐渐减小。在土体附近有一交汇点,在此交汇点之下,盐分向上移动的蒸发驱动力逐渐减弱,由向下入渗带入的盐分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和盐碱地的含盐量,盐碱地的含盐量与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的差值即为需要降低的含盐量,根据需要降低的含盐量选择铺沙厚度;b、确定氮肥和有机肥的用量;c、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将河沙平铺至步骤a中的铺沙厚度,对盐碱地的耕作层进行旋耕处理;d、足墒播种小麦;e、小麦拔节期向盐碱地中浇拔节水并将剩余的氮肥用于小麦追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和盐碱地的含盐量,盐碱地的含盐量与小麦拔节期的耐盐阈值的差值即为需要降低的含盐量,根据需要降低的含盐量选择铺沙厚度;b、确定氮肥和有机肥的用量;c、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将河沙平铺至步骤a中的铺沙厚度,对盐碱地的耕作层进行旋耕处理;d、足墒播种小麦;e、小麦拔节期向盐碱地中浇拔节水并将剩余的氮肥用于小麦追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河沙和有机肥用于盐碱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氮肥为N≥46.2%的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爽孙景生宋妮党红凯马筱建孙池涛张俊鹏郭运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