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62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属于山林复绿技术领域。其将海绵城市中“蓄、渗”的理念加以运用进来,根据山坡不同坡长和坡度,布置蓄水草沟,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适用地域广泛、投资成本低廉、见效快、后期管养方便、易复制易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具体涉及一种山体森林公园林下裸露土壤如何运用矮灌和地被在短期内复绿的方法,属于山林复绿

技术介绍
复绿,就是指恢复土地上的植被,保护裸露的土地,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目前主要有边坡复绿、矿山复绿、采石场复绿、山体复绿;本专利技术主要介绍山体森林公园林下复绿的方法和技术。我国山体森林公园数量众多,这类公园由于规模庞大,普遍存在着山体公园林下大面积土壤裸露、泥土流失、植被空缺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1)林带植物种植间距过密、由于长期生长后空间和光照不足使林下的下木和地被长势衰弱直至寸草不生;(2)后期缺乏管养,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板结,不易渗水保水;(3)山体公园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陡峭,坡高越大使绿地含水量和保水难度越大,土壤含水越低,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物生长。可以看到很多山体森林公园内大量林下黄土裸露,坡脚却常有积水的现象,使公园景观效果不佳,生态效益受损。因此,如何解决山体森林公园林下植物的生长,使黄土不见天,净化空气和湿度,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景观风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借鉴国家提倡的海绵城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a、缓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30‑50m的间距布置深度为60‑80cm,宽度100‑150cm的蓄水草沟,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或b、陡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20‑30m的间距连续布置多级蓄水草沟;深度为60‑80cm,宽度80‑100cm,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a、缓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30-50m的间距布置深度为60-80cm,宽度100-150cm的蓄水草沟,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或b、陡坡条件下,在乔木林下沿着山坡纵向方向上以20-30m的间距连续布置多级蓄水草沟;深度为60-80cm,宽度80-100cm,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不同的植物,蓄水草沟内栽植既耐旱又耐湿的矮生植物或地被植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特征是:所述缓坡条件为山坡坡度小于45°,陡坡条件为山坡坡度大于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特征是:所述山坡横向方向上按照30-100m的长度进行断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山体森林地被快速复绿法,其特征是所述山地森林山坡自上至下依次栽种的植物为:高坡区植物为矮灌植物,高度50-6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凤周芳蓉代克岩王茂
申请(专利权)人: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