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445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压力放大装置、储能装置、光电传感器、照明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减速装置;在所述混凝土道面下设置有压电装置,当车辆经过下侧设有压电装置的混凝土道面时,压电装置将车辆的压力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内,同时由于所述储能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照明装置相连,因此在白天时电路不会导通,白天照明设备不工作,但是储能设备会一直储存电能,为夜晚照明装置的工作提供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结构复杂,我国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地带占据我国国土超过80%的比例,平原地区仅为12%。国内基建项目特别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形结构是综合考虑中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另外,公路建设除了因地况形成弯道,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驾驶员打瞌睡,减少眩光,间隔一段距离也设置弯道,因此,不论是连接各个省市之间的省道、国道,还是县、镇级别的公路,大多呈现蜿蜒曲折的布局构造。公路弯道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其事故的发生概率大、事故严重程度高,单位里程的公路,在弯道山发生的事故数明显高于直线路段,特别是夜间行车等因素的不良视距更容易诱发公路弯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毁人亡事件。根据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我国弯道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接近10%,从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来看,在全部的交通事故中,弯道死亡事故占全部死亡事故超过1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公路弯道路段,我国公路交通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山区等丘陵地带公路某些地处偏僻,因此在上述丘陵等地带的弯道处没有路灯等照明装置,或者没有优质的照明装置,因此容易在弯道拐弯处出现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山道丘陵的弯道处因架线传输困难,导致交通照明装置差,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压力放大装置、储能装置、光电传感器、照明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减速装置;所述混凝土道面上间隔设有两个减速装置,两个所述减装置之间的混凝土道面的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设有所述压电装置,所述压电装置用于将压力转换成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上设有进能端、输能端和控制端,所述进能端与所述压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输能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照明装置电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设于所述混凝土路面的外侧;每个所述减速装置的下侧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每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通过所述压力放大装置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输能端的开启或关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压力放大装置、储能装置、光电传感器、照明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减速装置;所述防护照明装置主要用于山区丘陵地带转弯处的混凝土路面,在所述混凝土路面转弯两个入弯处分别设置一个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的下侧设置压力感应装置,通过压力感应装置来感应是否有车辆经过,如果有车辆通过则控制将控制型号经过感应发达装置放大后输送给储能装置,控制储能装置为照明装置提供电能,此时照明装置工作,将转弯处照亮,降低转弯处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并且在所述混凝土道面下设置有压电装置,当车辆经过下侧设有压电装置的混凝土道面时,压电装置将车辆的压力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内,同时由于所述储能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照明装置相连,因此在白天时电路不会导通,白天照明设备不工作,但是储能设备会一直储存电能,为夜晚照明装置的工作提供电能。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减装置之间的所述混凝土道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照明装置,所述混凝土道面的两侧均独立设有至少一个储能装置,所述照明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对应侧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路灯,多个所述路灯的电源引入线均通过主电路与对应侧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电路上。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均包括多个照明单元,每个所述照明单元均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路灯,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储能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储能装置均通过主电路与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每个所述主电路上均设一个光电传感器,同一侧的所述储能装置串联。进一步地,所述上面层的厚度为6-9cm,所述下面层(8)的厚度为15-18cm,所述压电装置的厚度为4-5cm。进一步地,所述压电装置包括四个压电模块,四个所述压电模块排列成矩形,每个所述压电模块均包括四个排列成矩形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括两个模组,每个模组均包括多个压电元器件。进一步地,每个子模块均由(N-1)╳M个压电元器件组成,沿着道路行进方向有N-1行压电元器件,垂直于道路行进方向有M列压电元器件;每个所述模组均包括(N-1)╳(M/2)个压电元器件,每两个元器件间沿着道路行进方向的几何中心点距离为10-25cm,每两个元器件间垂直于道路行进方向的几何中心点距离为8-10cm;每个所述模组沿着道路行进方向由N-1行压电元器件组成的长度为2.5-3.5m,N值为11-36;每个所述模组垂直于道路行进方向由压电元器件M列组成的宽度为80-100cm,M值为8-13;同一子模块中的两个模组的几何中心线间的距离为0.9-1.8m;所述压电装置输出电能线路包括2条,每条线路上并联4组所述模组;同一压电装置中相邻的两个压电模块最外侧的间距在垂直于道路行进方向的值为6.5-7.5mm。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四个储能单元,四个所述储能单元通过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节点的上分别连接有输能端、进能端和控制端。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弯道处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压电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压电装置区域划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压电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混凝土道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压电元器件的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中储能装置的储能单元布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减速装置、压力传感装置的组合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减速装置、压力传感装置组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照明装置的路边灯及线路接入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混凝土道面,11、上面层,12、下面层,13、压电装置,131、压电模块,1311、子模块,1312、第一模组,1313、第二模组,1314、压电元器件,2、储能装置,21、储能单元,22、第一节点,3、光电传感器,4、照明装置,41、照明单元,42、路灯,421、电源引入线,5、减速装置,6、压力放大装置,7、压力感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1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1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1包括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13、压力放大装置6、储能装置2、光电传感器3、照明装置4、压力感应装置7和减速装置5;所述混凝土道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压力放大装置、储能装置、光电传感器、照明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减速装置;所述混凝土道面上间隔设有两个减速装置,两个所述减装置之间的混凝土道面的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设有所述压电装置,所述压电装置用于将压力转换成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上设有进能端、输能端和控制端,所述进能端与所述压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输能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照明装置电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设于所述混凝土路面的外侧;每个所述减速装置的下侧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每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通过所述压力放大装置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输能端的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所述混凝土道面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防护系统包括压电装置、压力放大装置、储能装置、光电传感器、照明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和减速装置;所述混凝土道面上间隔设有两个减速装置,两个所述减装置之间的混凝土道面的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设有所述压电装置,所述压电装置用于将压力转换成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上设有进能端、输能端和控制端,所述进能端与所述压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输能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照明装置电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设于所述混凝土路面的外侧;每个所述减速装置的下侧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每个所述压力感应装置通过所述压力放大装置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输能端的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减装置之间的所述混凝土道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照明装置,所述混凝土道面的两侧均独立设有至少一个储能装置,所述照明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对应侧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路灯,多个所述路灯的电源引入线均通过主电路与对应侧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电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道面的照明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均包括多个照明单元,每个所述照明单元均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路灯,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储能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储能装置均通过主电路与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输能端电连接;每个所述主电路上均设一个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道迅刘岩来勇苏新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