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39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动阀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包括阀体,阀体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阀体上设置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阀体上位于进气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阀芯,环形凹槽和阀芯之间设置有夹套,夹套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通孔,两个环形凹槽分别与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连通,阀芯的一侧设置有活塞,活塞和阀芯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活塞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气动入口,活塞上设置有使活塞和阀芯恢复原位的复位装置,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气动阀气动执行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只有单个出气孔,有时无法工作的需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气动阀
本技术属于气动阀
,涉及一种大流量气动阀。
技术介绍
气动阀门是工业管道系统自动化的一种重要装置,是利用气动压力驱动执行工作,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目前使用的气动阀气动执行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只有单个出气孔,有时无法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流量气动阀,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阀体上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阀芯,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阀芯之间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的通孔,两个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与所述左出气口和所述右出气口连通,所述阀芯的一侧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和所述阀芯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气动入口,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使所述活塞和所述阀芯恢复原位的复位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一侧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连接,所述活塞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头,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卡住所述卡头的C型槽,且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所述C型槽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朝向所述气动入口的一侧设置有一截面呈U型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气动入口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V型凹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出气口和所述右出气口均与气动马达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气源通过进气口进入阀体中的进气通道中,当两边的气动入口均不通入动力气体时,活塞处于复位的状态,此时,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均与排气通道连通,没有气体的通入,当需要左出气口出气时,左侧的气动入口通入动力气体,驱动左侧的活塞向右移动,移动后的活塞堵住左侧的排气通道,之后顶住左侧的阀芯并且带动阀芯向右移动,此时,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顺着进气通道与左侧的阀芯之间的空隙进入夹套中的通孔中,进而通过通孔进入左侧的环形凹槽中,左侧的环形凹槽与左出气口连通,因此气体由左出气口排出,同理右侧的气动入口通入压力气体后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会由右出气口排出,气动入口不通气时活塞和阀芯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结构简单,容易维修,并且具备两个出气孔,方便不同工作的需要。2、本技术中,复位时复位弹簧拉动活塞进行复位,与活塞连接的连接杆在C型凹槽中向外移动,直到卡头卡住后带动阀芯复位,当阀体打开时,活塞进行移动,从而连接杆向C型凹槽内移动,直到活塞堵住排气通道与阀芯接触,推动阀芯打开,实现气体的排出;气动入口通入气体后,气动进入活塞的凹槽中,推动活塞进行移动,气体动力的稳定性更强,更容易推动活塞,适合大流量的气动阀的使用;V型凹槽的设置更加能够保证气体动力的集中,推动效果更好;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均与气动马达连接,应用在气动马达上,给气动马达提供气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进气口,3-出气口,31-左出气口,32-右出气口,4-进气通道,5-环形凹槽,6-阀芯,7-夹套,8-复位装置,81-复位弹簧,82-连接杆,83-卡头,84-C型槽,9-活塞,10-排气通道,11-气动入口,12-通孔,13-凹槽,14-V型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出气口3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阀体1上设置有与进气口2连通的进气通道4,阀体1上位于进气通道4的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凹槽5,环形凹槽5内设置有阀芯6,环形凹槽5和阀芯6之间设置有夹套7,夹套7上设置有与环形凹槽5连通的通孔12,两个环形凹槽5分别与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连通,阀芯6的一侧设置有活塞9,活塞9和阀芯6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10,活塞9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气动入口11,活塞9上设置有使活塞9和阀芯6恢复原位的复位装置8。本实施例中,气源通过进气口2进入阀体1中的进气通道4中,当两边的气动入口11均不通入动力气体时,活塞9处于复位的状态,此时,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均与排气通道10连通,没有气体的通入,当需要左出气口31出气时,左侧的气动入口11通入动力气体,驱动左侧的活塞9向右移动,移动后的活塞堵住左侧的排气通道10,之后顶住左侧的阀芯6并且带动阀芯6向右移动,此时,从进气口2进入的气体顺着进气通道4与左侧的阀芯6之间的空隙进入夹套7中的通孔12中,进而通过通孔12进入左侧的环形凹槽5中,左侧的环形凹槽5与左出气口31连通,因此气体由左出气口31排出,同理右侧的气动入口11通入压力气体后从进气口2进入的气体会由右出气口32排出,气动入口11不通气时活塞9和阀芯6在复位装置8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结构简单,容易维修,并且具备两个出气孔,方便不同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复位装置8包括设置在活塞9一侧的复位弹簧81,复位弹簧81的两端分别与活塞9和阀体1连接,活塞9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杆82,连接杆82的端部设置有卡头83,阀芯6上设置有卡住卡头83的C型槽84,且连接杆83滑动设置在C型槽84内。本实施例中,复位时复位弹簧81拉动活塞9进行复位,与活塞9连接的连接杆82在C型凹槽84中向外移动,直到卡头83卡住后带动阀芯6复位,当阀体打开时,活塞9进行移动,从而连接杆82向C型凹槽84内移动,直到活塞9堵住排气通道10与阀芯6接触,推动阀芯6打开,实现气体的排出。进一步,活塞9朝向气动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一截面呈U型的凹槽13,凹槽13与气动入口11连通。本实施例中,气动入口11通入气体后,气动进入活塞9的凹槽13中,推动活塞9进行移动,气体动力的稳定性更强,更容易推动活塞9,适合大流量的气动阀的使用。进一步,凹槽13的底部设置有一V型凹槽14。本实施例中,V型凹槽14的设置更加能够保证气体动力的集中,推动效果更好。进一步,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均与气动马达连接。本实施例中,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均与气动马达连接,应用在气动马达上,给气动马达提供气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出气口(3)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2)连通的进气通道(4),所述阀体(1)上位于所述进气通道(4)的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环形凹槽(5)内设置有阀芯(6),所述环形凹槽(5)和所述阀芯(6)之间设置有夹套(7),所述夹套(7)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5)连通的通孔(12),两个所述环形凹槽(5)分别与所述左出气口(31)和所述右出气口(32)连通,所述阀芯(6)的一侧设置有活塞(9),所述活塞(9)和所述阀芯(6)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10),所述活塞(9)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气动入口(11),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使所述活塞(9)和所述阀芯(6)恢复原位的复位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气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所述出气口(3)包括依次设置的左出气口(31)和右出气口(32),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2)连通的进气通道(4),所述阀体(1)上位于所述进气通道(4)的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环形凹槽(5)内设置有阀芯(6),所述环形凹槽(5)和所述阀芯(6)之间设置有夹套(7),所述夹套(7)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5)连通的通孔(12),两个所述环形凹槽(5)分别与所述左出气口(31)和所述右出气口(32)连通,所述阀芯(6)的一侧设置有活塞(9),所述活塞(9)和所述阀芯(6)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10),所述活塞(9)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气动入口(11),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使所述活塞(9)和所述阀芯(6)恢复原位的复位装置(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良苏振国魏金莉李少刚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墨隆煤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