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88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印刷机加墨机构包括墨桶、油墨盒和滤筒,所述滤筒设置于油墨盒内,墨桶和滤筒之间通过导墨管道连通,导墨管道处于油墨盒内的管道上设置有浮力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能够实现自动加墨,且能够对油墨进行回收再利用,结构巧妙,设置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
技术介绍
油墨印刷机在使用时,其油墨盒内的油墨液面高度与印刷油墨辊之间的阻力大小以及印刷品的印刷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油墨盒内的油墨超过一定的液位高度或小于一定的液位高度,在印刷辊组转动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下,油墨盒内的油墨会产生波动,甚至会溢出油墨盒,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一旦飞溅到纸张的表面,就会影响印刷质量,而现今印刷所需的油墨通常依靠供油泵进行供给和补充,即在每个印刷区域的一侧分别设置供油泵对油墨盒泵送油墨,若油墨泵送不及时,或油墨泵发生故障,或油墨原料桶内的原料用完后未及时添加,造成油墨盒内的油墨液面高度下降,影响到印刷油墨辊的运转,给印刷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且油墨盒内一般无法巧妙设置油墨回收再利用的装置对油墨渣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再者,一般的加墨机构进行自动加墨时,无法同时保证对油墨品质进行把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自动加墨及对油墨进进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包括,墨桶、油墨盒和滤筒,所述滤筒设置于油墨盒内,墨桶和滤筒之间通过导墨管道连通,导墨管道处于油墨盒内的管道上设置有浮力开关;所述浮力开关包括套管和活动挡板,所述套管上开设有贯穿两侧的通孔用以连接导墨管道,套管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上开设有向下渐缩的槽口;活动挡板的底部连接有浮力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墨通过导墨管道进入滤筒里,从滤筒顶部的开口端溢出进入到油墨盒内,浮力开关可根据油墨盒内的油墨位置控制导墨管道内墨水流量,保持墨桶内的油墨位置处于理想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浮力块随油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以带动活动挡板上下移动,使活动挡板上的槽口在套管内移动,槽口的大小变化可控制油墨流量的大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滤筒上设置有用以将油墨导出回收至墨桶的导出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出机构可将油墨导出至墨桶,且简单易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筒的底部与墨桶通过回流管连接,回流管连接滤筒的位置设置有放污阀门,所述放污阀门连接导出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放污阀门受导出机构的控制,可操控性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出机构包括转动杆、套杆和波纹气囊,所述转动杆包括上下两段,上段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套杆,下段转动杆的上端套接在套杆内且可相对于套杆上下滑动不可相对转动,下段转动杆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套杆(24)的内表面与下段转动杆的横截面相匹配,套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波纹气囊,波纹气囊可在套杆的带动下与所述滤筒的顶部开口端直接或间接接触,下段转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放污阀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波纹气囊在受按压的情况下,可向滤筒内压入气体,使油墨杂质进经放污阀门、回流管流入墨桶内进行重复利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污阀门包括上开口块和下开口块,所述上开口块和下开口块均开设有开口,下开口块固定在滤筒的底部出口处,上开口块连接下段转动杆的下端,上开口块转动连接在下开口块上,上开口块(18)的下表面与下开口块的上表面形成滑动接触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可将上开口块的开口与下开口块的开口相重叠,以使油墨经放污阀门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波纹气囊的底部连接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大小与滤筒的顶部开口端大小相匹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的设置一方面可保护波纹气囊,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挤压气囊时增强气囊与滤筒的密封性,使气体易进入滤筒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段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和油墨盒之间设有常态下将波纹气囊顶起的复位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为压簧,套设在转动杆上,一端连接转动把手,另一端抵靠在油墨盒上,使得常态下波纹气囊从滤筒上脱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滤筒的顶部开口端处设有滤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滤网的设置可使得油墨进入油墨盒内时经一次过滤,油墨更优质,印刷效果更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墨桶内设置有过滤器将所述墨桶分为两个空间,回流管与其中一空间连通,导墨管道与另一空间连通,与回流管连通的空间内设置有搅拌电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的设置可以对回收的油墨进行搅拌,将可利用的油墨进行二次回收。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包括以下步骤:A.将油墨沿墨桶的桶口倒入,油墨沿导墨管道进入滤筒,并从滤筒的顶部开口端的滤网中滤出进入到油墨盒内,杂质或异物留在滤筒内;B.油墨盒内的油墨达到一定位置时,触及浮力块,浮力块带动活动挡板随油墨面的上升而上浮,活动挡板中的向下渐缩的槽口与套管配合,控制导墨管道内的油墨流量;C.当需要对滤筒内的油墨残渣进行清理或回收利用时,旋动转动把手,使上开口块与下开口块的开口重叠,放污阀门打开;按压转动把手,使上段转动杆带动波纹气囊下移,波纹气囊下缘与滤筒上端口密封接触,波纹气囊和滤筒形成密闭空间,继续下压波纹气囊,对滤筒内的油墨进行下压外排作业,将带有杂质的墨水沿回流管压入墨桶内;D.开启搅拌电机,对回流的物质进行搅拌,实现重复利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印刷机加墨机构易操作,耗能低且环保耐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有:(1)油墨自动调节加入量,油墨经滤筒沉淀和过滤后再进入油墨盒内,可保证油墨的纯度,提高印刷质量;(2)导出机构的设置可使油墨能回收再利用,且结构巧妙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正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浮力开关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浮力开关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放污阀门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放污阀门立体展开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导出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印刷机加墨机构的套杆与转动杆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底座、2桶台、3墨桶、4桶口、5油墨盒、6印刷辊支架、7印刷辊、8导墨管道、9滤筒、10浮力开关、11放污阀门、12转动把手、13转动杆、14出污口、15滤网、16套管、17活动挡板、18上开口块、19下开口块、20浮力块、21回流管、22搅拌电机、23复位弹簧、24套杆、25波纹气囊、26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油墨盒5和墨桶3之间通过导墨管道8连通,墨桶3内的墨水由导墨管道8流入油墨盒5内;油墨盒5内设有一个滤筒9,导墨管道8穿过油墨盒5后与滤筒9相连通,滤筒9的顶部设有滤网15,墨桶3与导墨导管8的连接处高于滤筒9的顶部,以便油墨在重力作用下向较低处的滤筒9内流;导墨导管8连接到滤筒9的一端连接有套管16,套管16上开设有贯穿两侧的通孔,套管16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有活动挡板17,活动挡板17上开设有向下逐渐变小的槽口,活动挡板17的底部与浮力块20固定连接;当墨水液位下降到下临界值时,槽口对应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包括,墨桶(3)、油墨盒(5)和滤筒(9),所述滤筒(9)设置于油墨盒(5)内,墨桶(3)和滤筒(9)之间通过导墨管道(8)连通,导墨管道(8)处于油墨盒(5)内的管道上设置有浮力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开关(10)包括套管(16)和活动挡板(17),所述套管(16)上开设有贯穿两侧的通孔用以连接导墨管道(8),套管(16)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挡板(17),所述活动挡板(17)上开设有向下渐缩的槽口;活动挡板(17)的底部连接有浮力块(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包括,墨桶(3)、油墨盒(5)和滤筒(9),所述滤筒(9)设置于油墨盒(5)内,墨桶(3)和滤筒(9)之间通过导墨管道(8)连通,导墨管道(8)处于油墨盒(5)内的管道上设置有浮力开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开关(10)包括套管(16)和活动挡板(17),所述套管(16)上开设有贯穿两侧的通孔用以连接导墨管道(8),套管(16)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挡板(17),所述活动挡板(17)上开设有向下渐缩的槽口;活动挡板(17)的底部连接有浮力块(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滤筒(9)上设置有用以将油墨导出回收至墨桶(3)的导出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9)的底部与墨桶(3)通过回流管(21)连接,回流管(21)连接滤筒(9)的位置设置有放污阀门(11),所述放污阀门(11)连接导出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加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机构包括转动杆(13)、套杆(24)和波纹气囊(25),所述转动杆(13)包括上下两段,上段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套杆(24),下段转动杆的上端套接在套杆(24)内且可相对于套杆(24)上下滑动不可相对转动,下段转动杆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套杆(24)的内表面与下段转动杆的横截面相匹配,套杆(2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知意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