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848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顶针板三、二和一,所述顶针板三上设有若干顶针,各所述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三上,顶针另一端穿出顶针板二、顶针板一并和后模仁上对应的直顶块连接;如此,通过顶针板三、二和一实现第一次顶出,并经由扣机件将顶针板三停止顶出,然后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继续顶出,两次顶出分步完成,确保准确而平稳定将模内制品顶出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顶出过程中出现产品粘结在斜顶上,强制顶出后会出现产品缺陷,成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塑料模具在产品冷却成型后一般需要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使产品的外观美观。有些产品只需使用一次顶出机构就可以顶出产品,而有些产品需使用二次顶出机构才能将产品顶出。现有技术中,二次顶出机构在实际使用时,虽能够将产品顶出,但是在顶出过程中,出现产品粘结在斜顶上,强制顶出后会出现产品缺陷,成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有顶针板三、二和一,所述顶针板三上设有若干顶针,各所述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三上,顶针另一端穿出顶针板二、顶针板一并和后模仁上对应的直顶块连接;所述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上设有若干斜顶和顶针,各所述斜顶和后模仁上对应的斜顶块连接,各所述顶针和后模仁上对应的直顶块连接,所述底板两端还固定有扣机件,所述扣机件上设有导向杆、用于固定导向杆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底板两端,各所述固定块靠近顶针板三的一端固联有导向杆,各所述导向杆和底板围合形成整体呈开口状的开口槽内设有顶针板三、二和一,所述顶针板三上端面距离导向杆垂直高度100mm处还设有用于限制顶针板三的凸缘。优选的,所述导向杆靠近底板的一侧上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一端设置在凸缘处,限位槽另一端设置在导向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长度为20mm,所述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能够在限位槽远离凸缘的一端和底板之间移动。优选的,所述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大小相同,顶针板三的宽度为(1.1~1.2)倍的顶针板二宽度,顶针板三的长度为(1.1~1.2)倍的顶针板二长度,所述顶针板二、顶针板一的中心线和顶针板三的中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直顶块和斜顶块的材质均为石墨黄铜并经由高速自动化机床、镜面火花机和/或慢走丝机床加工成型。工作过程:模具开模后,顶针板一、二和三在顶棍作用下一起顶出100mm,此时顶针板三上端抵靠在凸缘位置,在凸缘的限制下,顶针板三无法继续顶出,此后,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继续顶出20mm,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移动至限位槽上端,此时完成斜顶抽芯,动作结束,可以取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通过顶针板三、二和一实现第一次顶出,并经由扣机件将顶针板三停止顶出,然后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继续顶出,两次顶出分步完成,确保准确而平稳定将模内制品顶出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顶出过程中出现产品粘结在斜顶上,强制顶出后会出现产品缺陷,成品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次顶出结构;图4为本技术第二次顶出结构;图中:1~底板;2~顶针板三;3~顶针板二;4~顶针板一;5~顶针;6~后模仁;7~直顶块;8~斜顶;81~斜顶块;9~扣机件;91~导向杆;92~固定块;93~凸缘;9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依次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顶针板三2上设有若干顶针5,各顶针5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三2上,顶针5另一端穿出顶针板二3、顶针板一4并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上设有若干斜顶8和顶针5,各斜顶8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斜顶块81连接,各顶针5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底板1两端还固定有扣机件9,扣机件9上设有导向杆91、用于固定导向杆91的固定块92,固定块92固定在底板1两端,各固定块92靠近顶针板三2的一端固联有导向杆91,各导向杆91和底板1围合形成整体呈开口状的开口槽内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顶针板三2上端面距离导向杆91垂直高度100mm处还设有用于限制顶针板三2的凸缘。现有技术中,二次顶出机构在实际使用时,虽能够将产品顶出,但是在顶出过程中,出现产品粘结在斜顶上,强制顶出后会出现产品缺陷,成品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通过顶针板三、二和一实现第一次顶出,并经由扣机件将顶针板三停止顶出,然后顶针板二和顶针板一继续顶出,两次顶出分步完成,确保准确而平稳定将模内制品顶出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顶出过程中出现产品粘结在斜顶上,强制顶出后会出现产品缺陷,成品率低的问题。工作过程:如图1、3、4所示,模具开模后,顶针板一4、二3和三1在顶棍作用下一起顶出100mm,此时顶针板三2上端抵靠在凸缘93位置,在凸缘93的限制下,顶针板三2无法继续顶出,此后,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继续顶出20mm,顶针板二2和顶针板一4移动至限位槽94上端,此时完成斜顶抽芯,动作结束,可以取件。具体地,如图1所示,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大小相同,顶针板三2的宽度为1.1倍的顶针板二3宽度,顶针板三2的长度为1.1倍的顶针板二3长度,顶针板二3、顶针板一4的中心线和顶针板三2的中心线重合,这种设计能够使得二次顶出机构在顶出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均匀稳定,使得顶出过程更加平稳,产品的成品率更高。具体地,直顶块7和斜顶块81的材质均为石墨黄铜并经由高速自动化机床、镜面火花机和慢走丝机床加工成型,如此,使得直顶块7和斜顶块81的表面粗糙度更小,在顶出过程中,直顶块7和斜顶块81对产品产生的影响小,从而使产品不会粘接在顶出机构内,提升产品的成品率。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和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导向杆91靠近底板1的一侧上还设有限位槽94,限位槽94一端设置在凸缘93处,限位槽93另一端设置在导向杆91远离固定块92的一端,限位槽94的长度为20mm,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能够在限位槽94远离凸缘93的一端和底板1之间移动,如此,二次顶出过程中,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定,实现定点定量顶出,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顶出效率,更能保证产品的成品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依次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所述顶针板三(2)上设有若干顶针(5),各所述顶针(5)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三(2)上,顶针(5)另一端穿出顶针板二(3)、顶针板一(4)并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所述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上设有若干斜顶(8)和顶针(5),各所述斜顶(8)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斜顶块(81)连接,各所述顶针(5)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所述底板(1)两端还固定有扣机件(9),所述扣机件(9)上设有导向杆(91)、用于固定导向杆(91)的固定块(92),所述固定块(92)固定在底板(1)两端,各所述固定块(92)靠近顶针板三(2)的一端固联有导向杆(91),各所述导向杆(91)和底板(1)围合形成整体呈开口状的开口槽内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所述顶针板三(2)上端面距离导向杆(91)垂直高度100mm处还设有用于限制顶针板三(2)的凸缘(9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依次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所述顶针板三(2)上设有若干顶针(5),各所述顶针(5)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三(2)上,顶针(5)另一端穿出顶针板二(3)、顶针板一(4)并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所述顶针板二(3)和顶针板一(4)上设有若干斜顶(8)和顶针(5),各所述斜顶(8)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斜顶块(81)连接,各所述顶针(5)和后模仁(6)上对应的直顶块(7)连接,所述底板(1)两端还固定有扣机件(9),所述扣机件(9)上设有导向杆(91)、用于固定导向杆(91)的固定块(92),所述固定块(92)固定在底板(1)两端,各所述固定块(92)靠近顶针板三(2)的一端固联有导向杆(91),各所述导向杆(91)和底板(1)围合形成整体呈开口状的开口槽内设有顶针板三(2)、二(3)和一(4),所述顶针板三(2)上端面距离导向杆(91)垂直高度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博康模具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