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晓辉专利>正文

学步车用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49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包括一个胸围带、两个肩带和两个第一保险扣,所述胸围带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的下端与所述肩带的中部连接。绑带实现对婴儿的围绑,绑带挂接在学步车上,实现辅助婴儿学步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学步车用绑带
本技术涉及学步车
,特别涉及一种学步车用绑带。
技术介绍
学步车用于辅助婴儿学习走路,是婴儿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现有的学步车主要包括底盘框架、上盘座椅和支撑杆,底盘框架与上盘座椅均水平设置,上盘座椅位于底盘框架的上方,并通过支撑杆与底盘框架连接,底盘框架和水平座椅均为框架结构,使用时,婴儿无论是坐在上盘座椅还是站立在学步车内均无法看到自己的脚,也就无法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影响婴儿观察,且这种学步车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现本申请人设计了一款学步车,需要将绑带挂接在学步车的框架上,绑带围绑住婴儿,目前还没有一款将婴儿挂接在学步车上的绑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可以围绑住婴儿,并挂接在学步车上,对婴儿起到辅助站立和行走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包括一个胸围带、两个肩带和两个第一保险扣,所述胸围带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的下端与所述肩带的中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保险扣,所述胸围带上设有一个断点,所述第二保险扣设置在所述胸围带的断点处。进一步的,所述断点设置在所述胸围带的背部。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背部带、一个底跨部、两个前胸带和两个第三保险扣,所述背部带的上端与所述胸围带的背部连接,下端与所述底跨部的背部一体连接,所述前胸带的下端与所述底跨部的前部一体连接,上端通过第三保险扣与所述胸围带的前侧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背部带的上端与所述肩带的后端部一体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伸缩带,所述伸缩带水平放置,所述伸缩带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所述背部带。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背部带之间形成V形缺口,所述底跨部的前侧面比其后侧面和中部的宽度宽,所述底跨部的前侧面的宽度小于胸围带的宽度。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前胸带之间形成U形缺口。进一步的,还包括两根拉绳,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肩带的中部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保险扣的下端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长度调节扣,所述拉绳上设有长度调节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胸围带实现将婴儿的胸部围起来,两个肩带呈倒U形分别围在婴儿的两个肩部,则婴儿的两个胳膊分别从一个肩带和胸围带的外侧边漏出,使用时,婴儿不易自己脱出,安全性和舒适性好,穿戴时先将胸围带套在婴儿的头上,再将婴儿的两个胳膊分别从肩带和胸围带的侧边伸出,便于穿戴;两个第一保险扣位于肩带的中部并朝上延伸,第一保险扣与学步车的框架连接,绑带起到辅助婴儿站立和行走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的学步车用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四、五的学步车用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学步车用绑带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胸围带;2、肩带;3、第一保险扣;4、第二保险扣;5、背部带;6、底跨部;7、前胸带;8、第三保险扣;9、伸缩带;10、拉绳;11、长度调节扣。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胸围带和肩带将婴儿的胸部和肩部围起来,并用第一保险扣与肩带连接,第一保险扣挂接在学步车上,使绑带可辅助婴儿站立和行走。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包括一个胸围带1、两个肩带2和两个第一保险扣3,所述胸围带1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2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2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3的下端与所述肩带2的中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保险扣4,所述胸围带1上设有一个断点,所述第二保险扣4设置在所述胸围带1的断点处。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保险扣4设置在胸围带1的断点处,则穿戴时,不需要将胸围带1套在婴儿的头上,直接将婴儿的两个胳膊从肩带2与胸围带1的外侧边拉出,然后通过第二保险扣4将胸围带1的断点连接起来即可,穿戴更加便捷。进一步的,所述断点设置在所述胸围带1的背部。由上述描述可知,断点设置在胸围带1的背部,一方面减少婴儿的好奇和不适感,另一方面防止婴儿自己掰动第二保险扣4脱出。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还包括两个背部带5、一个底跨部6、两个前胸带7和两个第三保险扣8,所述背部带5的上端与所述胸围带1的背部连接,下端与所述底跨部6的背部一体连接,所述前胸带7的下端与所述底跨部6的前部一体连接,上端通过第三保险扣8与所述胸围带1的前侧面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胸围带1和肩带2实现将婴儿的上半身胸部以上部位围绑起来,再通过背部带5、底跨部6和前胸带7将婴儿的上半身胸部以下的部位围绑起来,增加绑带的安全性;背部带5、底跨部6和前胸带7一体连接,并且背部带5与胸围部的后侧面连接,使用时,只需在婴儿的两个大腿之间从后向前将底跨部6拉出,并将前胸带7的上端通过第三保险扣8与胸围带1的前侧面连接起来即可,穿戴操作便捷。进一步的,所述背部带5的上端与所述肩带2的后端部一体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肩带2呈倒U形,包括两个端部,位于前侧的为前端部,位于后侧的为后端部,背部带5的上端与肩带2的后端部一体连接,减少绑带的整体裁剪工作量,并提高绑带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伸缩带9,所述伸缩带9水平放置,所述伸缩带9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所述背部带5。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伸缩带9连接两个背部带5,提高绑带背部的舒适度和安全度。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背部带5之间形成V形缺口。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背部带5之间形成V形缺口,使绑带背部从上到下逐渐收拢,一方面起到过渡作用,便于底跨部6以较窄的姿态从婴儿的大腿间穿过,另一方面减少绑带与婴儿背部的接触面积,使绑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进一步的,所述底跨部6的前侧面比其后侧面和中部的宽度宽,所述底跨部6的前侧面的宽度小于胸围带1的宽度。由上述描述可知,底跨部6的侧面投影形状呈U形,从前到后分别为前侧面、中部和后侧面,前侧面的宽度较宽,起到遮挡婴儿肚皮的作用,防止婴儿肚皮着凉,也使前侧面结构强度好、舒适性好。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前胸带7之间形成U形缺口。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前胸带7之间形成U形缺口,连接结构合理稳固。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还包括两根拉绳10,所述拉绳10的下端与所述肩带2的中部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保险扣3的下端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保险扣3通过拉绳10与肩带2的中部连接,通过拉绳10将婴儿的肩部与学步车的顶部之间拉开距离,提高婴儿使用的安全度。进一步的,还包括长度调节扣11,所述拉绳10上设有长度调节扣11。由上述描述可知,拉绳10上还设有长度调节扣11,可根据不同婴儿的高度实现拉绳10长度的调节,使婴儿使用时比较舒适。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包括一个胸围带1、两个肩带2和两个第一保险扣3,所述胸围带1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2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2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3的下端与所述肩带2的中部连接。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保险扣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胸围带、两个肩带和两个第一保险扣,所述胸围带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的下端与所述肩带的中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步车用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胸围带、两个肩带和两个第一保险扣,所述胸围带呈环状且水平放置,两个所述肩带左右并排设置,所述肩带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胸围带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保险扣的下端与所述肩带的中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步车用绑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险扣,所述胸围带上设有一个断点,所述第二保险扣设置在所述胸围带的断点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学步车用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点设置在所述胸围带的背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步车用绑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背部带、一个底跨部、两个前胸带和两个第三保险扣,所述背部带的上端与所述胸围带的背部连接,下端与所述底跨部的背部一体连接,所述前胸带的下端与所述底跨部的前部一体连接,上端通过第三保险扣与所述胸围带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何晓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