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15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包括风机组件、框架组件、挡风组件、冷凝器热交组件和接水盘;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上方;冷凝器热交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和接水板之间,并构成几何形状的风道;所述挡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之间,使每个风机的下方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热交冷凝器中间增加挡风板组件,可加强结构强度,优化风机气流组织,提高单风机风量的稳定性,改善风量分配,使风冷热泵机组能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冷凝结构,尤其是一种共用风系统的风冷热泵机组的的冷凝器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共用风系统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运行制冷模式时,会出现两侧冷凝器风量分配不均的情况。当环境温度较低,冷凝器散热量较大,共用风系统开启单风机,且风机风速转速较低。这时候,若冷凝器分配到的风量较小,会导致机组高压过高,报排气温度过高故障;若冷凝器分配到的风量较大,会出现冷凝压力低,超过压缩机运行范围的情况,从而无法在过渡季节稳定运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冷凝器结构,来优化风机气流组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系统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制冷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包括风机组件、框架组件、挡风组件、冷凝器热交组件和接水盘;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上方;冷凝器热交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和接水板之间,并构成几何形状的风道;所述挡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之间,使每个风机的下方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组件为“日”字形;所述风机为两个,沿所述框架组件纵向排布;所述冷凝器为两个,分别直列或呈V字形分列于所述框架组件的两侧;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其形状与所述风道形状相适应,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两端和中间。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和设于该框架内的三根支撑:前支撑、后支撑和中支撑;所述框架由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组成;所述三根支撑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两端和中间;所述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支撑、后支撑和中支撑上,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接水盘上。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上分别设有直角弯边,该弯边上设有安装孔,便于连接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热交冷凝器中间增加挡风板组件,可加强结构强度,优化风机气流组织,提高单风机风量的稳定性,改善风量分配,使风冷热泵机组能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爆炸图。图3是中间隔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他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风机组件;2:框架组件;2-1:横梁;2-2:纵梁;2-3:前支撑;2-4:中支撑;2-5:后支撑;3:挡风组件;3-1:前挡风板;3-2:中间隔板;3-3:后挡风板;4:热交冷凝器组件;4-1:左冷凝器;4-2:右冷凝器;5:接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包括风机组件1、框架组件2、挡风组件3、冷凝器热交组件4和接水盘5。所述风机组件1包括多个风机,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上方;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4包括多个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和接水板5之间,并构成几何形状的风道;所述挡风组件3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4之间,使每个风机的下方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框架组件2为“日”字形。所述风机为两个,沿所述框架组件2纵向排布;所述冷凝器为两个:左冷凝器4-1和右冷凝器4-2,呈V字形分列于所述框架组件2的两侧;所述挡风组件3包括前挡风板3-1、后挡风板3-3和中间隔板3-2,其形状与所述风道形状相适应,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两端和中间,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使每个风机对应一个空间,从而可加强结构强度,优化风机气流组织,提高单风机风量的稳定性,改善风量分配,使风冷热泵机组能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稳定运行。所述框架组件2包括框架和设于该框架内的三根支撑:前支撑2-3、后支撑2-5和中支撑2-4;所述框架由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组成;所述三根支撑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两端和中间;所述前挡风板3-1、后挡风板3-3和中间隔板3-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支撑2-3、后支撑2-5和中支撑2-4上,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接水盘5上。所述前挡风板3-1、后挡风板3-3和中间隔板3-2上分别设有直角弯边。该弯边上设有安装孔,便于使用螺钉进行连接安装。如图3所示,所述前挡风板3-1、后挡风板3-3和中间隔板3-2均为倒梯形,其上边长度a和下边长度b分别与两个冷凝器上端之间和下端之间的距离相当,其夹角e为f+90°,其中f为两冷凝器之间夹角的一半。本技术还可制成其他形状。如图4所示,所述左、右冷凝器可直列于所述框架组件2的两侧,使风道为矩形。相应的,将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分别制成相应的矩形。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风机组件、框架组件、挡风组件、冷凝器热交组件和接水盘;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上方;冷凝器热交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和接水板之间,并构成几何形状的风道;所述挡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之间,使每个风机的下方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框架组件为“日”字形;所述风机为两个,沿所述框架组件纵向排布;所述冷凝器为两个,分别直列或呈V字形分列于所述框架组件的两侧;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其形状与所述风道形状相适应,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的两端和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年制冷的风冷热泵机组的冷凝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风机组件、框架组件、挡风组件、冷凝器热交组件和接水盘;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上方;冷凝器热交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和接水板之间,并构成几何形状的风道;所述挡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热交组件之间,使每个风机的下方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框架组件为“日”字形;所述风机为两个,沿所述框架组件纵向排布;所述冷凝器为两个,分别直列或呈V字形分列于所述框架组件的两侧;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前挡风板、后挡风板和中间隔板,其形状与所述风道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奎杨亚华徐来福顾娴郭刚张自庆王飞黄家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