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涉及人类日常生活领域。通常的多折伞伞尾骨及其接合构造如图1所示,它是用套合体(1)包住伞尾骨(2)的前端,以起增强作用,当撑开使用时,可形成近似一直线。然而,伞尾骨(2)的外端通常与伞布相连接,当外界风力较强时,累积于伞面而施力于伞骨上,最常见到伞尾骨(2)从套合体(1)的尾端根部(111)处断裂(如图2),造成伞具的损坏而不能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可延长伞尾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主要是由套合体、伞尾骨、支骨及可挠性骨组成。其中套合体上有两个圆孔,并配有两个销钉,其一销钉将伞尾骨和可挠性骨铰接在套合体上,形成可挠性骨、套合体及伞尾骨铰接在一共同点上;另一销钉则将支骨铰接在套合体上。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通常的结构图;图2是通常的实施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状态图;图中1是套合体,2是伞尾骨,3是支骨,4是可挠性骨,5/6是销钉,11是套合体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尾骨定位增强结构,它是由套合体(1)、伞尾骨(2)、支骨(3)和可挠性骨(4)组成,其特征在于套合体(1)上设有两个圆形铰接孔(12)、(13),并配合有两个销钉(5)、(6);销钉(5)穿过套合体(1)上的铰接孔(12)和伞尾骨(2)内端扁平体上的圆孔(21)以及可挠性骨(4)外端的扣孔(41),使之铰接在一起;销钉(6)穿过支骨(3)上端二平行耳部(31)、(32)上的圆孔(33)、(34),而铰接在套合体(1)的另一铰接孔(13)上,且二耳部(31)、(32)之间有空间,供伞尾骨(2)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郑妙玲,王胜和,
申请(专利权)人:郭郑妙玲,王胜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