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88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及其应用,属于中棉所50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GenBank dbEST数据库及专业棉花数据库CMD上释放获得的棉花EST序列数据设计并初步筛选获得268对SSR引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上述268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06对具有差异效果的引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对上述106对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差异较为稳定、多态性好的15对核心引物,加上一对Bt基因特异引物,用于构建中棉所50的特异指纹图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SSR引物在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以及鉴定中棉所50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SSR引物及所构建的指纹图谱对中棉所50的品种鉴定与推广等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还涉及所述SSR引物在中棉所50鉴定以及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中的应用,属于中棉所50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领域。
技术介绍
中棉所50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早熟课题组育种专家所培育的,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早熟品种中推广面积较大。棉花国家区试自2012年始,重新开启棉花早熟组试验,中棉所50作为对照品种入选,至今已有5年。但在试验及推广过程中,经常发现有数量不等的杂株存在。这一方面干扰了国家早熟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一方面也可能给广大棉农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以往鉴定中棉所50的纯度,主要以田间鉴定为主,费时费工。DNA分子标记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中棉所50的准确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分子标记具有数量丰富、共显性遗传、信息含量高、分析方法简单、结果重现性好等优点,使其成为构建品种分子身份证的较理想的分子标记技术,并且已成功应用于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中。在被子植物中,卵子和精子核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最终发育成胚;受精事件诱发母体的二倍体珠心细胞分化成种皮。因此,棉籽种皮是全部继承母本遗传信息的组织,通过分离种皮并从中提取DNA、构建指纹图谱,能够获得母本的指纹;棉籽种仁基本成分则是由卵子和精子核融合形成的二倍体种胚。结合二倍体种胚和母本指纹,就可分析推算该棉花品种是常规种,还是杂交种。早期已有花生、玉米等种皮DNA提取方法的报道(赵久然,刘龙洲,王凤格等.利用杂交玉米F1代种子果皮组织鉴定母本真实性的SSR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3):6-8;刘龙洲.自玉米F1种子获得父本、母本全套DNA指纹图谱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石运庆,苗华荣,陈高等.花生种皮及籽仁DNA提取方法的研究[J].花生学报,2008,37(4):37-39.)。棉花的相关报道目前还较少见。为了快速鉴定中棉所50,特采用目前常用的SSR检测技术,对中棉所50同时进行种皮DNA及种胚DNA的双重鉴定,构建指纹图谱,以确保中棉所50的品种纯度。但这种方法存在成本偏高、耗时、且一次检测位点较为有限等不足。因此,开发一种利用专用引物组快速鉴定棉花品种中棉所50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的SSR引物在中棉所50鉴定以及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根据GenBankdbEST数据库及专业棉花数据库CMD(cottonmarkerdatabase)上释放获得的棉花EST序列数据进行了陆地棉SSR引物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引物的稳定性、渗透性、产物的大小以及前后引物的Tm值差异进行了初步筛选,获得268对引物。本专利技术利用中棉所6个杂交种的6对亲本,对所设计的268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及扩增效果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在268对引物中有248对引物扩增出明确条带,其中106对为具有差异效果的引物(表现形式主要以条带长度不一致),在总引物中占据了40%的比例,证明本专利技术所述SSR引物具有一定的多态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对中棉所12个亲本样本进行SSR扩增反应,对上述106对引物在12个亲本品种中具有差异效果的特异SSR标记进行筛选。最终,本专利技术从上述106对具有疑似差异扩增效果的引物中,选择出差异较为稳定、多态性好的15对核心引物,加上一对Bt基因特异引物,用于构建棉花品种中棉所50的特异指纹图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15对核心SSR引物及一对Bt基因特异引物,包括: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即引物M003);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2(即引物M006);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3(即引物M009);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4(即引物M017);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5(即引物M036);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6(即引物M037);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7(即引物M068);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8(即引物M077);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9(即引物M084);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0(即引物Q024);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1(即引物Q042);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2(即引物Q055);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3(即引物Q076);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4(即引物Q129);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5(即引物Q178);以及,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6(即Bt基因特异引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SSR引物在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SSR引物在鉴定中棉所50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检测样本中棉所50的种皮、种胚基因组DNA;(2)分别以提取的种皮、种胚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本专利技术所述16对SSR引物建立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3)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根据凝胶电泳结果,对棉花品种DNA的扩增带型结果形成数字编码,构建得到中棉所50的DNA指纹图谱。优选的,所述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中,步骤(3)按照引物对1(即M003)、引物对2(即M006)、引物对3(即M009)、引物对4(即M017)、引物对5(即M036)、引物对6(即M037)、引物对7(即M068)、引物对8(即M077)、引物对9(即M084)、引物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2;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3;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4;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5;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6;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7;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8;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9;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0;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1;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2;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3;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4;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5中的任意一对或多对;以及,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6。...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的SSR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2;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3;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4;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5;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6;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7;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8;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9;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0;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1;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4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2;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6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3;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8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4;或者,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2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0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5中的任意一对或多对;以及,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16。2.权利要求1所述的SSR引物在构建中棉所50指纹图谱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1所述的SSR引物在鉴定中棉所50中的应用。4.一种中棉所50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测棉花品种的基因组DNA;(2)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所述SSR引物建立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3)对PCR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如果PCR扩增产物满足以下标准1)至标准16)中的任意14条以上标准,则判定待测棉花品种为中棉所50或候选的中棉所50;其中,标准1):采用所述引物对1时,满足如下带型:大于400bp具有1条弱带、在300bp和100bp之间具有3条亮带;标准2):采用所述引物对2时,满足如下带型:在600bp和500bp之间具有2条亮带、在500bp和400bp之间具有1条较弱带、在400bp和300bp之间具有2条亮带;标准3):采用所述引物对3时,满足如下带型:在500bp和450bp之间具有1条亮带、在400bp和200bp之间具有2条亮带;标准4):采用所述引物对4时,满足如下带型:在500bp和400bp之间具有2条亮带、在200bp以下具有1条粗带;标准5):采用所述引物对5时,满足如下带型:在300bp以上无带、在300bp和200bp之间具有1条粗带;标准6):采用所述引物对6时,满足如下带型:在400bp以上可能具有2条弱带、在300bp和200bp之间仅具有1条亮带;标准7):采用所述引物对7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逢举彭军刘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