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方法和固定式有轨车行道技术

技术编号:190164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造固定式有轨车行道(7)的方法,其中轨道(5)用合适的轨道固定装置(4)直接固定在混凝土支承板(1)上。为此在混凝土支承板(1)上加工相应的纵沟道(2),它们在另一道工序中用浇注材料浇注。在浇注材料(3)硬化后,可以在另一道工序中铺放、调整轨道(5)连同轨道固定装置(4),并将其固定在硬化的浇注材料(3)上。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可以,首先将轨道(5)连同轨道固定装置(4)铺放在纵沟道上,使轨道固定装置(4)的地脚螺钉(6)伸入纵沟道,以便用浇注材料(3)浇注在那里。除了固定式有轨车行道(7)的这种制造方法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建造的固定式有轨车行道(7)以及用于这种固定式有轨车行道(7)的混凝土支承板(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特别是这样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轨道不是按普通方法用轨枕固定在加强的混凝土支承板上或混凝土槽内,而是将轨道用合适的轨道固定装置直接固定在混凝土支承板上。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式有轨车行道以及一种用于这种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混凝土支承板,这种有轨车行道可以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建造。
技术介绍
在一些迄今已知的用于固定式有轨车行道和特别是用于高速路段的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建造方法中,如在下面将要说明的那样,例如在制造一混凝土槽后放上、安装并调整一由轨枕和铁轨组成的轨道栅格(Gleisrost),然后用混凝土浇灌。在这种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建造方法中,轨道栅格大多必须非常复杂和麻烦地调整,并接着如上所述,用混凝土浇灌。这种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建造方法,由于需要的建造工步很多,建造时非常费时间,因此非常昂贵。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由许多结构元件,如铁轨、混凝土轨枕、浇灌混凝土、混凝土槽和由底板、中间板及拐角导向板组成的轨枕固定装置组成,它们都必须单独安装、校正和调整,这造成非常巨大的安装费用。由于这些大量的不同构件大大加大了待建轨道调整的难度,因为每个构件必须单独地相对于其他构件正确地找正,以保证要求的轨距和高度位置。在60年代末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构想,在高速路段中用混凝土或沥青代替碎石表面结构的碎石。在这种构想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最终促成固定式行车道的方案。在1972年在Rheda Wiedenbrück火车站建造了固定式行车道的第一条试验路段。这样,Rheda的地点名称便使这种系统命名为“Rheda固定式行车道系统”。这种“Rheda”系统在过去30年中得到大量验证,并多次进一步发展。在“Rheda”系统中借助于一滑模铺路机在地面路基上制造一混凝土槽,在槽内建立一轨道栅格。轨道栅格得到附加的纵向加固,并借助于一丝杆装置调整到正确位置。在轨道栅格在槽内正确找正后,在槽内注入浇灌混凝土,它可以将轨道栅格固定在其位置上。这种系统的特征首先是,可以采用比在碎石表面结构中常用的更短和更扁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如上所述,“Rheda”系统在随后的时间内多次修改和变型。下面应该简要说明一些这种变型方案。“Rheda”系统的一种变型是例如Heitkamp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同样制造一混凝土槽,但是其中,如已知碎石表面结构的情况那样,用碎石填埋轨道栅格,其高度和侧面位置按普通方法制造。填埋的轨道通过用水泥浆浇灌碎石永久固定。其次“Rheda”系统的另一个变型方案例如是“Getrac”系统,其中钢轨枕或普通的钢筋混凝土轨枕铺放在高度准确地制造的沥青底层上。在“Getrac”系统中轨枕借助于地脚栓进行固定,地脚栓埋在底层上的凹槽内,并在轨枕底面上嵌入氯丁橡胶座内。至此,所介绍的系统属于支承点支承系统,还有许多其他变型方案也属于这种系统,但是它们都分别建立在“Rheda”系统同样的基本构想之上。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另一种结构类型是轨道的连续支承,其中进行沿铁轨脚的轨道连续支承。因为在这种系统中缺少支承点的逐点弹性,轨道必须连续地弹性支承。借助于轨道的连续支承的结构类型设想,无接缝地制造带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小沟”的强化混凝土支承层。在一弹性衬垫上的铁轨条放入这些凹槽内。在小沟内轨道脚侧面留出的空间用永久弹性的浇注材料浇注。这种类型的系统优选用于市内轨道交通,例如有轨电车或快速列车中。但是这种类型的借助于连续支承的系统不适用于高速火车。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是单轨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其承担路面板功能的混凝土支承层用滑模铺路机建造。例如在“FFC”(固定式行车道Crailsheim)系统中制造连续的混凝土支承层,它在横截面内具有普通轨枕的轮廓。为了固定铁轨,在未干的混凝土内埋入锚栓,或后续钻孔、然后粘接锚栓。在Heilit & Wrner公司的系统中采用类似于FFC系统中的方法,但是具有一定区别,那轨道固定装置埋在精确建造的混凝土支承层内,或借助于预先钻孔和粘接在里面的栓钉固定。还存在建造固定式行车道的许多其他方法,但是其说明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取而代之在这里参照系列文献“慕尼墨工业大学陆地交通建筑试验所报告”的“对于陆地交通建设的贡献”;大学教授、博士工程师Joseph Eisenmann先生退休之际的纪念文章第70期,1997年出版,该书中介绍了最主要的系统。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建造固定式行车道的方法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其中特别是包括铁轨位置可达到高的质量,由此保证车辆特别平稳的运行。此外由于轨道栅格的抗剪的侧向连接,由于固定式行车道在选定线路时可以实现较小的弯曲半径和较大的升高,这导致与地形更好地匹配的梯度,另一方面造成更好的行驶舒适性。此外固定式行车道由于其长的使用寿命和非常低的维护费用证明在经济方面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固定式行车道相对于碎石表面结构在各方面的已知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只是由于较高的投资费用和较长的建设周期而受到冷遇。但是较长的建造周期特别是起因于构成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构件数量很多,如所说明的那样。这些大量不同的构件在建造固定式行车道时始终必须单独地调整和找正,因此由现有技术已知的不能像在碎石表面结构时那样最佳地自动化。在已知方法中始终需要比较麻烦和复杂的找正各个构件的调整过程,它加大了建造费用并从而导致低的工作效率。浇灌填充混凝土及其与槽混凝土的持久结合也是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它可以较方便、时间优化和精确地建造有轨车行道。其次用本专利技术应该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系统以及用于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混凝土支承板,它们可以比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系统更方便和精确地建造。鉴于固定式行车道建造方法附带的制造方面的问题,包括由此带来的轨道栅格的麻烦的调整过程,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其中,在第一道工序中制造一种带有至少两条相互等距分布的纵沟道的混凝土支承板。这里混凝土支承板可以例如直接建造在路基或防冻层上。但是作为另一种选择也可以将混凝土支承板建造在一液压连接的支承层上。为了使建造费用尽可能小,在第一道工序中用滑模铺路机建造混凝土支承板。在一种简单的实施形式中,混凝土支承板本身可以不完全加固。但是为了能够达到混凝土支承板更好的强度性能,混凝土也可以做成纤维强化混凝土,这里纤维例如可以采用钢纤维、塑料纤维、玻璃纤维等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和在化学腐蚀环境中的抵抗能力,混凝土可以用人造树脂提高质量,或添加人造树脂作为混凝土结合剂。在一道工序期间同时在混凝土支承板顶面上制造至少两条相互等距分布的纵沟道,它们相互大致隔开待建造固定式行车道的轨距。如以后还要详细说明的那样,这些沟道在用浇注材料浇注后用来固定轨道固定装置,它们本身支承铁轨。一旦建成带有至少两条相互等距分布的纵沟道的混凝土支承板后,便可以用浇注材料浇注至少两条纵沟道。从而在第一道工序中,一旦浇注材料硬化,轨道固定装置便可以固定在用浇注材料填充的纵沟道上,浇注材料必须具有这样的材料性能,即可以使轨道固定装置毫无问题地安装。例如证明聚合物对于浇注材料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在这种材料上在硬化状态下轨道固定装置可以方便地用例如自攻轨枕螺钉螺纹固定。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建造固定式有轨车行道的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制造一具有至少两条相互等距分布的纵沟道(2)的混凝土支承板(1),-用浇注材料(3)浇注所述至少两条纵沟道(2),-将至少一条配有轨道固定装置(4)的轨道分别铺放在纵沟道( 2)的至少一条上,-在硬化的浇注材料(3)上调整并固定所述至少一条配有轨道固定装置(4)的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迪格屈比斯迪特尔皮奇曼
申请(专利权)人:瑙姆堡建筑联合有限责任及建筑企业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