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22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前端的外门、设于箱体内前侧的内门、以及于箱体内后侧的绝缘板,外门和内门之间的隔室为电仪控制室,内门和绝缘板之间的隔室为主元件室,绝缘板和箱体后壁之间的隔室为汇流分接室,绝缘板下部设有进线插座,绝缘板后部设有汇流铜排和进线电缆,绝缘板通过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支架支撑。箱体进行了科学的分隔处理,内部元件布置美观,具有操作安全方便、运行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
技术介绍
常规配电箱内开关元件的进出线电缆交织在一起,不方便安装和检修。当主开关下部有多个出线开关时常常使用汇流铜排,当汇流排与开关及接线同处一个间隔内时,如果操作开关可能会发生触电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配电箱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前端的外门、设于箱体内前侧的内门、 以及于箱体内后侧的绝缘板,外门和内门之间的隔室为电仪控制室,内门和绝缘板之间的隔室为主元件室,绝缘板和箱体后壁之间的隔室为汇流分接室,绝缘板下部设有进线插座, 绝缘板后部设有汇流铜排和进线电缆,绝缘板通过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支架支撑。箱体进行了科学的分隔处理,内部元件布置美观,具有操作安全方便、运行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分为三个隔室,汇流分接室、主元件室、电仪控制室,其中汇流分接室与主元件室之间采用优质SMC绝缘板I通过支架7支撑后实现隔离。在绝缘隔板下部配有进线插座5,用户现场外引来的户外电缆4接至进线插头6,进线插座5连接进线电缆10,然后将进线插头6与进线插座5插接起来送电运行即可,方便用户接线。在绝缘板I后部装有汇流铜排2,在绝缘板I上开有相应的进出线孔,经此处理后所有开关进线及分接电缆都布置于板后,不与出线电缆相混淆,操作时操作人员不能触碰带电的汇流排 2,因此更加安全可靠。箱内每一层开关下部都安装固定方向的一次走线槽,使出线电缆走向清晰、规范,方便检修工作。主元件室与电仪控制室间用内门9分隔,箱体3外安装外门 8,提高了箱体的防护水平。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包括箱体(3)、设于箱体(3)前端的外门(8)、设于箱体(3)内前侧的内门(9)、以及于箱体(3)内后侧的绝缘板(1),其特征在于外门(8)和内门(9 )之间的隔室为电仪控制室,内门(9 )和绝缘板(I)之间的隔室为主元件室,绝缘板(I) 和箱体(3)后壁之间的隔室为汇流分接室,绝缘板(I)下部设有进线插座(5),绝缘板(I)后部设有汇流铜排(2)和进线电缆(10),绝缘板(I)通过固定在箱体(3)内壁上的支架(7)支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前端的外门、设于箱体内前侧的内门、以及于箱体内后侧的绝缘板,外门和内门之间的隔室为电仪控制室,内门和绝缘板之间的隔室为主元件室,绝缘板和箱体后壁之间的隔室为汇流分接室,绝缘板下部设有进线插座,绝缘板后部设有汇流铜排和进线电缆,绝缘板通过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支架支撑。箱体进行了科学的分隔处理,内部元件布置美观,具有操作安全方便、运行可靠的特点。文档编号H02B1/46GK202749723SQ20122037578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李春玉, 冯利军, 孙瑞东, 张义良, 于鹏 申请人:山东泰开成套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分隔式插接进线三箱,包括箱体(3)、设于箱体(3)前端的外门(8)、设于箱体(3)内前侧的内门(9)、以及于箱体(3)内后侧的绝缘板(1),其特征在于:外门(8)和内门(9)之间的隔室为电仪控制室,内门(9)和绝缘板(1)之间的隔室为主元件室,绝缘板(1)和箱体(3)后壁之间的隔室为汇流分接室,绝缘板(1)下部设有进线插座(5),绝缘板(1)后部设有汇流铜排(2)和进线电缆(10),绝缘板(1)通过固定在箱体(3)内壁上的支架(7)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玉冯利军孙瑞东张义良于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成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