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味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41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调味瓶,包括瓶身与瓶盖,瓶盖与瓶盖螺纹连接,瓶身包括一体的瓶身和由瓶身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瓶盖包括盖体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上的翻盖装置组成,盖体上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翻盖装置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翻盖、可盖住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翻盖、以及固定在该盖体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的一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采用双开口设计,便于倒撒不同颗粒大小的调料或可适应要求不同调味剂流量程度的需要,可有效的防止瓶盖开口过大导致的烹饪时调料倒多,或防止因为瓶口太小放入调料时时间过久影响烹饪口感。

A seasoning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ly necessities, in particular to a flavoring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bottle body and a bottle cap, and a bottle cap and a bottle neck formed by an integral bottle body and an upward extension of the bottle body. The bottle cap comprises a cap body and a capping device fixed on the cap body,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cap body is arranged. The first opening part and the second opening part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 cover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ver which can cover the first opening part, a second cover which can cover the second opening part, and a fixed part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ver body in a long strip shape. The flow rate of the second opening part is half of the first opening part.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simple and adopts double opening design,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ouring seasoning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r adapt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condiment flow rate.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xcessive spices pouring when cooking due to the large opening of the bottle cap, or prevent the cooking taste from being affected too long when the bottle mouth is too small to put the con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味瓶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是指一种调味瓶。
技术介绍
家庭厨房肯定少不了各种香料、调味料什么的,调味瓶是普通家庭厨房里常用的生活工具,其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辛料等。人们烹饪食物时,通过调味瓶倾倒里面盛装的调味品,通常根据使用需求,采用大口径或小孔开口。但是现有的瓶子一般都是只有一个出口,且出口较大,不能根据用量来调节出口,单一固定开口的调味瓶往往会造成人们使用上的困难,并且现有的瓶子均是直筒型,在倒入调味品的过程中,没有对调味品进行阻挡,一不小心调味品就过量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双开口的调味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味瓶,包括瓶身与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瓶身包括一体的瓶身和由瓶身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所述瓶身上部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通过平滑的内凹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半径小于第二凸起部的半径,所述瓶身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瓶身的直径为3至8cm,所述瓶身的长度为10至20cm,所述瓶盖包括盖体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上的翻盖装置组成,所述盖体上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所述翻盖装置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翻盖、可盖住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翻盖、以及固定在该盖体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的一半。作为优选,所述瓶身外部设置有防滑磨砂层。作为优选,所述瓶盖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瓶身配合使用的第一螺纹,所述瓶身上部设置与所述瓶盖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翻盖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凸台。作为优选,所述瓶身与所述瓶盖均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的材质均采用PC或者Tritan。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翻盖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外边缘中部均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盖体外侧设置有让位斜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有多个流量圆孔,所述流量圆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为半圆形开口,所述第二翻盖上设置有可塞住流量圆孔的圆形凸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味瓶,包括瓶身与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瓶身包括一体的瓶身和由瓶身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所述瓶身上部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通过平滑的内凹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半径小于第二凸起部的半径,所述瓶身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瓶身的直径为3至8cm,所述瓶身的长度为10至20cm,所述瓶盖包括盖体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上的翻盖装置组成,所述盖体上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所述翻盖装置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翻盖、可盖住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翻盖、以及固定在该盖体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的一半;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采用双开口设计,便于倒撒不同颗粒大小的调料或可适应要求不同调味剂流量程度的需要,可有效的防止瓶盖开口过大导致的烹饪时调料倒多,或防止因为瓶口太小放入调料时时间过久影响烹饪口感,并且瓶身设计合理,可单手操作,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所述瓶身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所述瓶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所述瓶盖另一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为:瓶身--11,瓶颈--12,第一凸起部--111,第二凸起部--112,内凹部--113,第三凸起部--114,盖体--1,翻盖装置--2,第一开口部--3,第二开口部--4,第一翻盖--31,第二翻盖--41,固定部--15,第一凸台--5,第二凸台--6,第三凸台--7,让位斜面--8,流量圆孔--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味瓶,包括瓶身11与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瓶身11包括一体成型的瓶身11和由瓶身11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12,所述瓶身11上部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1和第二凸起部112,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12之间通过平滑的内凹部113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半径小于第二凸起部112的半径,所述瓶身11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瓶身11的直径为3至8cm,所述瓶身11的长度为10至20cm,所述瓶盖包括盖体1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1上的翻盖装置2组成,所述盖体1上部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开口部3与第二开口部4,所述翻盖装置2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3的第一翻盖31、可盖住第二开口部4的第二翻盖41、以及固定在该盖体1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15,所述第二开口部4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3的一半;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采用双开口设计,便于倒撒不同颗粒大小的调料或可适应要求不同调味剂流量程度的需要,可有效的防止瓶盖开口过大导致的烹饪时调料倒多,或防止因为瓶口太小放入调料时时间过久影响烹饪口感,并且瓶身11设计合理,可单手操作,方便使用。如图1所示,所述瓶身11外部设置有防滑磨砂层,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11的材质均采用PC或者Tritan,防滑磨砂层可有效防止在烹饪时瓶身11打滑,并且瓶身11采用PC或者Tritan,可防止瓶子在储藏或者使用的过程中打碎等。所述瓶盖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瓶身配合使用的第一螺纹,所述瓶身上部设置与所述瓶盖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通过螺纹连接,方便随时打开瓶盖添加调味品等,可多次使用,有利于环保。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开口部3与所述第二开口部4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一凸台5,所述第一翻盖31与所述第二翻盖41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5与所述第二凸台6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凸台5与所述第二凸台6可有效的防止瓶身11内的调味品洒出。如图1-3所示,所述瓶身与所述瓶盖模具一次成型,制造过程与工艺简单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翻盖31与所述第二翻盖41的外边缘中部均设置有第三凸台7,所述盖体1外侧设置有让位斜面8,所述第三凸台7与让位斜面8的配合,方便使用者快速打开第一翻盖31与第二翻盖41。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开口部4设置有多个流量圆孔9,所述流量圆孔9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开口部4,所述第一开口部3为半圆形开口,所述第二翻盖41上设置有可塞住流量圆孔9的圆形凸块,所述圆形凸块可有效的将流量圆孔9塞住,防止在储存的过程中瓶身内的调味品外撒。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味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与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瓶身包括一体的瓶身(11)和由瓶身(11)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12),所述瓶身(11)上部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1)和第二凸起部(112),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12)之间通过平滑的内凹部(113)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半径小于第二凸起部(112)的半径,所述瓶身(11)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瓶身(11)的直径为3至8cm,所述瓶身(11)的长度为10至20cm,所述瓶盖包括盖体(1)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1)上的翻盖装置(2)组成,所述盖体(1)上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3)与第二开口部(4),所述翻盖装置(2)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3)的第一翻盖(31)、可盖住第二开口部(4)的第二翻盖(41)、以及固定在该盖体(1)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15),所述第二开口部(4)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3)的一半;所述第一开口部(3)与所述第二开口部(4)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一凸台(5),所述第一翻盖(31)与所述第二翻盖(41)的外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凸台(6);所述第一翻盖(31)与所述第二翻盖(41)的外边缘中部均设置有第三凸台(7),所述盖体(1)外侧设置有让位斜面(8);所述第二开口部(4)设置有多个流量圆孔(9),所述流量圆孔(9)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开口部(4),所述第一开口部(3)为半圆形开口,所述第二翻盖(41)上设置有可塞住流量圆孔(9)的圆形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味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与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瓶身包括一体的瓶身(11)和由瓶身(11)向上延伸形成的瓶颈(12),所述瓶身(11)上部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1)和第二凸起部(112),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12)之间通过平滑的内凹部(113)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1)半径小于第二凸起部(112)的半径,所述瓶身(11)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三凸起部(114),所述瓶身(11)的直径为3至8cm,所述瓶身(11)的长度为10至20cm,所述瓶盖包括盖体(1)及固定安装在该盖体(1)上的翻盖装置(2)组成,所述盖体(1)上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3)与第二开口部(4),所述翻盖装置(2)包括可盖住第一开口部(3)的第一翻盖(31)、可盖住第二开口部(4)的第二翻盖(41)、以及固定在该盖体(1)中间位置呈长条形的固定部(15),所述第二开口部(4)的流量是第一开口部(3)的一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沛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味佳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