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槽的行车道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408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车道轨,具有钢结构或者混凝土板和这类结构的钢轨槽内的连续承重结构,行车道轨借助双组分填料固定在该钢轨槽上。为实现经济地铺设轨道和延长使用寿命安全运行的目的,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行车道轨作为槽形轨构成,具有行车顶(1)、导向顶(2)、腹板(3)和轨底(4),轨底(4)与支承面(40)相关的最大高度(A)大于10.1cm但小于14.0cm,行车顶(1)的宽度基本上为5.1cm-6.3cm,并且行车道轨具有两个设置在钢轨腹板(3)两侧的鱼尾板安装面,其中,与钢轨的横截面相关的导向顶侧鱼尾板安装面的平面基础的宽度(D)至少为1.64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车道轨,具有钢结构或者混凝土板和这类结构的钢轨槽内的连续承重结构,行车道轨借助双组分填料固定在该钢轨槽上。
技术介绍
在道路、道路交叉口、绿地面积和这类区域内大多要求或者希望钢轨连接轨道的行车道轨在行车道或者绿化区内下沉,以确保其他车辆的车轮易于从其上面驶过或者达到所要求的视觉形象。通常为有轨电车使用在载荷方向上高阻力矩以及轨底宽度达18cm和更大的高槽形轨并在固定的地基上定位,其中,为设立这种轨道借助金属隔离件进行精确定距。槽形轨的轨顶或行车顶和导向顶以及行车道或者造型面尽可能的平面平整性通过填料,需要时加入行车道衬板实现。钢轨沉入表面的轨道结构也可以这样完成,作为支承结构使用纵向上连续具有两个U形凹处的所谓钢轨槽的一个或者多个混凝土板容纳丁字形钢轨。为确保丁字形钢轨彼此精确相距将其固定在混凝土板上,根据调整在轨道槽内利用需要时弹性的双组分材料例如像聚氨酯泡沫进行一直达到顶端的包覆。这种用于形成轨道的钢轨具有优点地既可以固定在混凝土板上也可以固定在钢结构上,其中可以形成钢轨的连续承重结构,从而也可以使用惯性矩较小的丁字形钢轨。然而按照上述方法将丁字形钢轨固定在钢轨槽上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包覆材料将其镶嵌或固定在钢轨槽内。此外依据目的,在考虑到车轮的凸出轮缘情况下,钢轨镶嵌在轨道内侧上的水平面下沉,这样会意味着增加开支。最后与底宽相关,丁字形钢轨的顶宽减小,由此在行车道区域内需要时软填料的侧面积加大并提高了磨损危险以及为镶嵌钢轨需要大量的包覆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行车道轨,该行车道轨避免所述的缺点、可与鱼尾板连接、非常经济地制造顶端硬度,减少在钢轨槽内定位方面的填料用量并提供轨道的高度稳定性和耐用性。该目的在一种依据分类的钢轨方面由此得以实现,即行车道轨作为槽形轨构成,具有行车顶、导向顶、腹板和轨底,轨底与支承面相关的最大高度大于10.1cm但小于14.0cm,行车顶的宽度基本上为5.1cm-6.3cm,并且行车道轨具有两个设置在钢轨腹板两侧的鱼尾板安装面,其中,与钢轨的横截面相关的导向顶侧的鱼尾板安装面的平面基础的宽度至少为1.64cm。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行车道轨装入钢轨槽内取得的优点是,轨道制造方面非常经济以及在其高载荷运行时轨道特别良好的性能。使用槽形轨以有益的方式减少到行车道的填料的外表面,其中,其横截面造型根据轨道运行时的高度稳定性和载荷能力以及基本上所有常见轨道车轮的可行驶性确定。具有优点地这样定鱼尾板安装面的尺寸,使得用于用于固定连接部件的钻孔确保其机械承载能力在需要的程度。为将车轮载荷有益地导入可以具有橡胶垫的钢轨槽地基内,确定轨底的最小总宽度尺寸,其中,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最大宽度在考虑到减少钢轨槽横截面的情况下确定。依据本专利技术槽形轨的高度也采用一种尺寸确定,该尺寸在高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形成较低的钢轨槽深度并由此具有优点和经济地构成下部结构分量。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槽形轨可以实现一种特别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即与轨底的支承面垂直,导向顶和相同侧的轨底凸缘与钢轨的腹板相关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伸距以及对面轨底凸缘的伸距超过行车顶的伸距,最好超过1.0cm以上。通过这种横截面造型一方面轨底在弯道处的行车顶载荷方面可以起到支承作用并因此减少其凸缘末端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并接近达到钢轨横截面轮廓线有利的矩形造型。在考虑到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行车道轨尽可能无问题地铺设成弯曲的轨道,但也为将各自的轴荷重与地基配合导入压力,具有优点的是,钢轨横截面积小于75.0cm2但大于69.0cm2和惯性矩与轴线xx相关数值超过800.0cm4以及与轴线yy相关小于650.0cm4。借助钢轨横截面积和特别是通过依据本专利技术极限内的各惯性矩,行车道轨的弹性变形可以具有优点地根据内装组分确定。最大应力在通过轮载荷产生弯曲方面一种特别有益的调整是,钢轨横截面的重心在轴线xx的高度上处于0.456-0.54乘以钢轨高度的范围内。为特别是在轨道的窄弯道上以很高的轴压力和/或者速度行车方面提高槽形轨镶嵌在钢轨槽上的稳定性,横截面形状具有优点地这样构成,使从行车顶的内置部分到超过轨底凸缘最外侧接触部分的连接线具有30°-35°范围内的角度。此外,如果至少行车顶具有高于钢轨腹板件的硬度和/或者耐磨强度,这一点意味着至少行车顶,具有优点的是槽形轨的行车顶和导向顶淬火,那么在高载荷运行下也可以明显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槽形轨的横截面依据本专利技术这样构成,使钢轨端可以借助鱼尾板及贯通螺栓与其他钢轨或者道岔部件连接。由此即使末端不进行端面焊接,也可以实现可靠连接的可能性。最后,对于特别是道岔附近冰点之下温度的冬季运行时轨道行车来说具有优点的是,行车顶与导向顶之间的槽形壁特别是在道岔的区域内具有向下相距的孔,该孔最好与填料或者固定系统内的排水件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两个附图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钢轨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一个槽形轨;图2示出一个处于钢轨槽内的槽形轨。具体实施例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槽形轨的横截面。总宽度B的轨顶具有行车顶1和导向顶2及处于中间的槽。腹板3将轨顶与轨底4连接,其中,导向顶2和底凸缘42相对于垂直轴线yy的伸距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相应地,行车顶1相对于垂直轴线yy的伸距小于底凸缘42的伸距。在轨底4的总宽度C方面,槽形轨的最大高度A这样构成,使横截面上从行车顶1的内置界限到轨底4的凸缘41支承面40的最外侧部分的连接线具有大于30°但小于35°的角度α。槽形轨的横截面重心S的高度H为0.456-0.54乘以最大高度H。导向顶侧鱼尾板安装面具有宽度D至少1.64 cm的平面基础,以确保打孔鱼尾板的足够稳定性和强度。图2示出一个装入钢轨槽内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钢轨。在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板构成的结构件5内,将依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行车顶1和导向顶2的槽形轨这样嵌入,使仅行车顶1略微超出例如混凝土行车道和填料6的结构件表面。在行车顶1与导向顶2之间槽的下部区域内采用虚线示出孔21,该孔与排水件7连接并这样使槽不会存积雨水或者融水。在结构件5内,轨底4的支承面40与钢轨槽的底面之间,可以定位不同厚度且具有所选择减振性能的垫板61。附图标记A槽形轨的最大高度B槽形轨顶端的宽度C轨底的总宽度D导向顶侧鱼尾板安装面的基础的平面宽度H惯性矩水平轴线的高度S横截面的重心xx 惯性矩的水平轴线yy 惯性矩的垂直轴线1行车顶2导向顶21 排水孔3腹板4轨底40 轨底支承面41 行车顶侧轨底凸缘42 导向顶侧轨底凸缘5具有钢轨槽的部分6填料61 垫板7排水件权利要求1.行车道轨,具有钢结构或者混凝土板和这类结构的钢轨槽内的连续承重结构,行车道轨借助双组分填料固定在该钢轨槽上,其特征在于,行车道轨作为槽形轨构成,具有行车顶(1)、导向顶(2)、腹板(3)和轨底(4),轨底(4)相对于支承面(40)的最大高度(A)大于10.1cm但小于14.0cm,行车顶(1)的宽度基本上为5.1cm-6.3cm,并且行车道轨具有两个设置在钢轨腹板(3)两侧的鱼尾板安装面,其中,与钢轨的横截面相关的导向顶侧的鱼尾板安装面的平面基础的宽度(D)为至少1.64cm。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道轨,其中,与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行车道轨,具有钢结构或者混凝土板和这类结构的钢轨槽内的连续承重结构,行车道轨借助双组分填料固定在该钢轨槽上,其特征在于,行车道轨作为槽形轨构成,具有行车顶(1)、导向顶(2)、腹板(3)和轨底(4),轨底(4)相对于支承面(40)的最大高度(A)大于10.1cm但小于14.0cm,行车顶(1)的宽度基本上为5.1cm-6.3cm,并且行车道轨具有两个设置在钢轨腹板(3)两侧的鱼尾板安装面,其中,与钢轨的横截面相关的导向顶侧的鱼尾板安装面的平面基础的宽度(D)为至少1.64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诺伯特弗兰克阿洛伊斯里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弗埃斯特阿尔卑斯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