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12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壳体,定子设置在壳体内;止挡部,止挡部与定子和壳体均接触,以避免定子与壳体相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与壳体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缩机结构,电机的固定方式为加热壳体,套进电机,壳体冷却之后固定电机,该结构增加了生产的环节,消耗更多的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与壳体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壳体,定子设置在壳体内;止挡部,止挡部与定子和壳体均接触,以避免定子与壳体相脱离。进一步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止挡部与安装部相连接。进一步地,安装部为凹槽,止挡部卡设在凹槽内,其中,止挡部的至少部分凸出壳体的内壁,以与定子相接触。进一步地,安装部为环形槽,环形槽环绕壳体的周向内壁设置,止挡部卡设在环形槽内,其中,至少部分的止挡部凸出壳体的内壁,以与定子相接触。进一步地,环形槽为梯形槽,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为与梯形槽相适配的梯形段,梯形段卡设在梯形槽内。进一步地,环形槽为矩形槽、弧形槽或多边形槽。进一步地,止挡部具有多个止挡面,多个止挡面围成止挡部,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止挡面之间圆弧过渡。进一步地,止挡部为环形件,止挡部上设置有开口部,开口部可压缩或扩大地设置。进一步地,止挡部为柔性件。进一步地,定子与壳体间隙配合。进一步地,定子上设置有容纳槽,止挡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内。进一步地,止挡部为柔性件,以使止挡部具有完全收缩在容纳槽内的安装位置,和部分凸出容纳槽的止挡位置,当止挡部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部与壳体限位接触。进一步地,容纳槽为环形槽,环形槽环绕定子的周向外壁设置。进一步地,容纳槽距定子的端面的最小距离为a,其中,5mm≤a≤10mm。进一步地,容纳槽为多个,多个容纳槽沿定子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止挡部为多个,多个止挡部与各个容纳槽一一相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止挡部与容纳槽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止挡部为两个,两个止挡部间隔地设置在壳体内,其中,定子夹持在两个止挡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为上述的电机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通过止挡部能够将定子稳定地安装在壳体内。其中,定子设置在壳体内,止挡部与定子和壳体均接触,以避免定子与壳体相脱离。在电机组件的安装时,仅需通过止挡部就能够将定子稳定地安装在壳体内,省去了其它的安装处理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与壳体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组件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电机组件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的止挡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定子;11、容纳槽;20、壳体;21、安装部;30、止挡部;31、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请参考图1至图5,电机组件包括:定子10;壳体20,定子10设置在壳体20内;止挡部30,止挡部30与定子10和壳体20均接触,以避免定子10与壳体20相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通过止挡部30能够将定子10稳定地安装在壳体20内。其中,定子10设置在壳体20内,止挡部30与定子10和壳体20均接触,以避免定子10与壳体20相脱离。在电机组件的安装时,仅需通过止挡部30就能够将定子10稳定地安装在壳体20内,省去了其它的安装处理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与壳体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壳体20与止挡部30稳定地接触,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21,止挡部30与安装部2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21,通过将止挡部30与安装部21相连接,从而实现了壳体20与止挡部30稳定接触。针对安装部21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安装部21为凹槽,止挡部30卡设在凹槽内,其中,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凸出壳体20的内壁,以与定子10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部21设置为凹槽,通过将止挡部30卡设在凹槽内,从而完成了壳体20与止挡部30稳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止挡部30与壳体20相连接,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凸出壳体20的内壁,以与定子10相接触。优选地,安装部21为环形槽,环形槽环绕壳体20的周向内壁设置,止挡部30卡设在环形槽内,其中,至少部分的止挡部30凸出壳体20的内壁,以与定子10相接触。可选地,环形槽为梯形槽,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为与梯形槽相适配的梯形段,梯形段卡设在梯形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为梯形槽,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为与梯形槽相适配的梯形段,梯形段卡设在梯形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30的的截面为梯形,斜角110°,有弹性。可选地,环形槽为矩形槽、弧形槽或多边形槽。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以减少应力集中,止挡部30具有多个止挡面,多个止挡面围成止挡部30,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止挡面之间圆弧过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止挡部30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止挡面之间圆弧过渡,从而在减少应力集中的同时,也方便止挡部3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30的顶端与两个斜面之间圆弧过渡。为了能够保证止挡部30可压缩或伸展地设置,如图5所示,止挡部30为环形件,止挡部30上设置有开口部31,开口部31可压缩或扩大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30为环形件,通过在止挡部30上设置有开口部31,其中,开口部31位通口,开口部31可压缩或扩大地设置。为了能够使开口部31可压缩或扩大地设置,止挡部30为柔性件。优选地,定子10与壳体20间隙配合。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组件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定子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11内。优选地,止挡部30为柔性件,以使止挡部30具有完全收缩在容纳槽11内的安装位置,和部分凸出容纳槽11的止挡位置,当止挡部30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部30与壳体20限位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止挡部30设置为柔性件,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将止挡部30安装到容纳槽11内,将定子10安装到壳体20内时,止挡部30位于完全收缩在容纳槽11内的安装位置,此时,可以将定子和止挡部30安装到壳体20内。当定子10安装到壳体20内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0);壳体(20),所述定子(10)设置在所述壳体(20)内;止挡部(30),所述止挡部(30)与所述定子(10)和所述壳体(20)均接触,以避免所述定子(10)与所述壳体(20)相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0);壳体(20),所述定子(10)设置在所述壳体(20)内;止挡部(30),所述止挡部(30)与所述定子(10)和所述壳体(20)均接触,以避免所述定子(10)与所述壳体(20)相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21),所述止挡部(30)与所述安装部(2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为凹槽,所述止挡部(30)卡设在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壳体(20)的内壁,以与所述定子(10)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壳体(20)的周向内壁设置,所述止挡部(30)卡设在所述环形槽内,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止挡部(30)凸出所述壳体(20)的内壁,以与所述定子(10)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为梯形槽,所述止挡部(30)的至少部分为与所述梯形槽相适配的梯形段,所述梯形段卡设在所述梯形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为矩形槽、弧形槽或多边形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30)具有多个止挡面,多个止挡面围成所述止挡部(30),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止挡面之间圆弧过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30)为环形件,所述止挡部(30)上设置有开口部(31),所述开口部(31)可压缩或扩大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怀谢利昌王勇李旺宏陈泉王名耀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