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drogen liquefaction precoo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hydrogen storage tank, a liquid Nitrogen Precooling device, a hydrogen liquefaction cold box, a liquid nitrogen liquefaction cold box, a first compressor unit and a second compressor unit; the device can well recover and utilize the low temperature gaseous hydrogen gasified from a liquid hydrogen storage tank, thereby avoiding the direct release of the low temperature gaseous hydrogen. Safety hazards and energy waste, but also for hydrogen liquefaction to provide cooling, and combined with liquid nitrogen pre-cooling device,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ydrogen liquefaction, redu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气液化预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气液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氢气液化预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污染环境,再加上其储量有限,人类面临着开发高效、洁净的二次能源的艰巨挑战,因而寻找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迫在眉睫。氢作为可从多种途径获取的理想能源载体,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重要桥梁之一,将为终端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重要形式。氢气液化技术的核心是氢气的液化部分,氢气的临界温度和转化温度低,汽化潜热小,其理论最小液化功在所有气体当中是最高的。由于氢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所以只有将氢气预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再节流膨胀才能产生冷效应,因而对氢气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效果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氢气液化装置包括:氢气液化冷箱和液氢液化冷箱,经净化处理后的气态氢先进入氢气液化冷箱中进行预冷及气态氢正仲转化,然后再进入液氢液化冷箱中进行预冷及液态氢正仲转化,最终得到液氢并存储于液氢储罐中。液氢是由氢气经过降温而得到的液体,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高能低温液体燃料,是仲氢(p-H2)和正氢(o-H2)的混合 ...
【技术保护点】
1.氢气液化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氢储罐、液氮预冷装置、氢气液化冷箱、液氮液化冷箱、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所述氢气液化冷箱包括:热交换器A和第一反应器;在热交换器A中设置有第一液氮通道、循环氢气通道A、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所述的第一液氮通道、循环氢气通道A、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相互独立;在第一反应器中设置有第二液氮通道和第一循环氢气通道,所述的第二液氮通道和第一循环氢气通道相互独立;所述的液氢液化冷箱包括:热交换器B、热交换器C、热交换器D、热交换器E、热交换器F、第二反应器、第二透平膨胀机组和第三透平膨胀 ...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气液化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氢储罐、液氮预冷装置、氢气液化冷箱、液氮液化冷箱、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所述氢气液化冷箱包括:热交换器A和第一反应器;在热交换器A中设置有第一液氮通道、循环氢气通道A、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所述的第一液氮通道、循环氢气通道A、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相互独立;在第一反应器中设置有第二液氮通道和第一循环氢气通道,所述的第二液氮通道和第一循环氢气通道相互独立;所述的液氢液化冷箱包括:热交换器B、热交换器C、热交换器D、热交换器E、热交换器F、第二反应器、第二透平膨胀机组和第三透平膨胀机组;在热交换器B中设置有循环氢气通道B、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所述的循环氢气通道B、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相互独立;在热交换器C中设置有循环氢气通道C、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所述的循环氢气通道C、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相互独立;在热交换器D中设置有循环氢气通道D、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和氢气膨胀通道,所述的循环氢气通道D、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和氢气膨胀通道相互独立;在热交换器E中设置有循环氢气通道E、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所述的循环氢气通道E、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和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相互独立;在热交换器F中设置有循环氢气通道F和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F,所述的循环氢气通道F和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F相互独立;在第二反应器中设置有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G;在液氢储罐的蒸发气体出口设置有第二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与第一压缩机组相连接,第一压缩机组通过循环管道依次与热交换器A中的循环氢气通道A、第一反应器中的第一循环氢气通道、第二压缩机组、热交换器B中的循环氢气通道B的进气口相连接;在循环氢气通道B的出气口设置有第三分支管道和第四分支管道:第三分支管道与热交换器C中的循环氢气通道C相连接,热交换器C中的循环氢气通道C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依次与热交换器D中的循环氢气通道D、热交换器E中的循环氢气通道E、热交换器F中的循环氢气通道F与第二反应器中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G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G的出气口通过第一循环氢气返回管道依次与热交换器F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F、热交换器E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热交换器D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热交换器C中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热交换器B中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热交换器A中的第一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后与第二分支管道汇合连接,而后与第一压缩机组相连接;第四分支管道与第二透平膨胀机组相连接,第二透平膨胀机组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依次与热交换器D中的氢气膨胀通道、第三透平膨胀机组与热交换器E中的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E的出气口通过第二循环氢气返回管道依次与热交换器D中的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D、热交换器C中的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C、热交换器B中的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B、热交换器A中的第二循环氢气返回通道A后与第二分支管道汇合连接,而后与第一压缩机组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道峰,倪中华,严岩,魏蔚,邬海强,王凌坤,王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