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56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包括列车隧道,列车隧道两侧均设有通风墙,形成空气对流利于空气流通,通风墙包括吸风腔、净化腔和出风腔,吸风腔通过外墙壁上开设的吸风口吸入列车隧道内的空气,吸风腔通过夹层壁上开设的通风口与净化腔连通,净化腔通过排烟通道与外界连通,出风腔通过进风通道与外界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墙壁顶部吸风、底部出风的设计,组合排烟通道与进风通道互不干扰的设计,避免了列车隧道内排风和进风空气相互影响,通过设置净化腔,在排入大气之前净化了空气,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优化了地铁隧道内通风形式,增加了通风效率。

Smoke exhausting and breathable wall structure of subway tunne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moke exhausting and ventilating wall structure of subway tunnel, including a train tunnel. Ventilation wall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in tunnel to form air convection conducive to air circulation. The ventilation wall comprises an air suction chamber, a purifying chamber and an air outlet chamber. The air suction chamber sucks the air in the train tunnel through an air suction opening on the outer wall and sucks the air. The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rifying chamber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opening on the sandwich wall, the purify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smoke exhaust passage, and the outlet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air inlet passage.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design of the top suction of the outer wall and the bottom air outlet,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mbination smoke exhaust passage and the air inlet passage not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avoids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he exhaust air and the air inlet air in the train tunnel, purifies the air before the air is exhausted, avoids the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optimizes the subway tunnel. Ventilation mode increases ventil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通风设备
,具体为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城市的地下交通也发展迅速,列车行驶时会排出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尾气,从外界引入新鲜空气冲淡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使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到安全浓度以下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地铁空间结构的特殊性,隧道内的通风设施一直效果不佳,因此合理的设置通风排气设施,对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隧道内基础设施和结构都至关重要。现有专利CN104989420A提供了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所述通车隧道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与所述通车隧道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远离所述通车隧道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与所述排烟通道分隔开的安全通道,所述安全通道与所述通车隧道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所述排烟通道隔离的逃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横穿所述第一墙体上的排烟支管与所述通车隧道相通,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排烟总管连通外界。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烟通道,将通车隧道内的烟雾大范围快速吸入,然后排到外界,排烟雾的效果显著;危机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逃生通道进入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但该技术隧道内排风与进风为同一路径,易造成干扰,通风效率低下,同时隧道内烟气直接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了影响。现有专利CN203925558U提供了一种地铁短区间通风排烟结构,包括单隔墙、区间风井和排烟道,所述单隔墙设于短区间存车线处的中间,将短区间横向分为左线区间和右线区间,区间风井设于短区间的中部,区间风井内设有隧道通风设备;左线区间和右线区间的顶部分别设有一排烟道,每一所述排烟道分别与短区间前一车站右端和后一车站左端的排热风设备通过联络风道连通,所述排烟道与所述隧道通风设备通过联络风道连通。在左线区间和右线区间的顶部设置排烟道,区间火灾场景简化为一种。所述地铁短区间通风排烟结构在不影响区间隧道正常、火灾通风的情况下,将区间火灾场景划分更为简洁,排烟效果较好。但该技术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设计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
技术介绍
中喷嘴易损坏、易晃动、更换不便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包括列车隧道,所述列车隧道两侧均设有通风墙,所述通风墙包括吸风腔、净化腔和出风腔,所述吸风腔通过外墙壁上开设的吸风口吸入列车隧道内的空气,所述吸风腔通过夹层壁上开设的通风口与净化腔连通,所述净化腔通过排烟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出风腔通过进风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外墙壁顶端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外墙壁内固定有吸湿层,吸收隧道中的潮气,所述吸湿层顶部固定有滤网,所述滤网后固定有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外墙壁靠近列车隧道一侧均匀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进风管道连通,所述进风管道贯穿外墙壁,所述夹层壁和外墙壁之间水平设置有导流扇,列车行驶时产生压强差,列车隧道中空气经进风孔进入吸风腔中,产生的压强差带动吸风装置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吸风腔中空气经水平设置在夹层壁和外墙壁之间的导流扇进入通风口;所述净化腔底部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延伸的导流管分别固定在净化腔两侧,所述导流管上均匀设置有喷头,空气经通风口进入净化腔后,空气中杂质与喷头喷洒出的溶剂混合后沉淀,由净化腔中设置的集灰斗收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烟通道排入外界;所述出风腔设置在内墙壁远离列车隧道一侧,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出风腔中,由出风口排入列车隧道。优选的,所述滤网上附着有活性炭层,用以初步净化空气。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中溶剂为碱性溶剂,易于与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结合。列车通过隧道时,因减速停滞而产生更多的污染尾气,列车隧道内空气质量不佳,同时因列车行驶速度很快,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所述列车隧道内污浊空气、烟雾等一部分通过外墙壁上开设的吸风口进入吸风腔,经过滤网上的活性炭层初步净化空气,并带动吸风装置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供吸风装置在无列车通过时工作,一部分污浊空气通过外墙壁上开设的进风孔进入吸风腔内,在导流扇作用下经夹层壁上的通风口进入净化腔中,空气中杂质与喷头喷洒出的溶剂混合后沉淀,由净化腔中设置的集灰斗收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烟通道排入外界,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出风腔,由出风口排入列车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列车两侧均设有通风墙,形成空气对流利于空气流通,通过外墙壁顶部吸风、底部出风的设计,组合排烟通道与进风通道互不干扰的设计,避免了列车隧道内排风和进风空气相互影响,通过设置净化腔中的喷淋头,在排入大气之前净化了空气,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地铁隧道内通风形式,增加了通风效率,同时弥补了地铁隧道内空气质量恶劣的缺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通风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列车隧道,2-吸风腔,3-净化腔,4-出风腔,5-外墙壁,6-吸风口,7-夹层壁,8-通风口,9-排烟通道,10-进风通道,11-吸湿层,12-滤网,13-吸风装置,14-蓄电池,15-进风孔,16-导流扇,17-储水箱,18-导流管,19-喷头,20-集灰斗,21-内墙壁,22-出风口,23-进风管道,111-活性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如图1-2所示的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包括列车隧道1,列车隧道1两侧均设有通风墙,通风墙包括吸风腔2、净化腔3和出风腔4,吸风腔2通过外墙壁5上开设的吸风口6吸入列车隧道1内的空气,吸风腔2通过夹层壁7上开设的通风口8与净化腔3连通,净化腔3通过排烟通道9与外界连通,出风腔4通过进风通道10与外界连通;外墙壁5顶端开设有吸风口6,外墙壁5内固定有吸湿层11,吸收隧道中的潮气,吸湿层11顶部固定有滤网12,滤网12后固定有吸风装置13,吸风装置13上设置有蓄电池14,外墙壁5靠近列车隧道1一侧均匀设置有进风孔15,进风孔15与进风管道23连通,进风管道23贯穿外墙壁5,夹层壁7和外墙壁5之间水平设置有导流扇16,列车行驶时产生压强差,列车隧道1中空气经进风孔15进入吸风腔2中,产生的压强差带动吸风装置13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4中,吸风腔2中空气经水平设置在夹层壁7和外墙壁5之间的导流扇16进入通风口8;净化腔3底部设置有储水箱17,储水箱17上延伸的导流管18分别固定在净化腔3两侧,导流管18上均匀设置有喷头19,空气经通风口8进入净化腔3后,空气中杂质与喷头19喷洒出的溶剂混合后沉淀,由净化腔3中设置的集灰斗20收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烟通道9排入外界;出风腔4设置在内墙壁21远离列车隧道1一侧,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通道10进入出风腔4中,由出风口22排入列车隧道1。如图2所示,滤网12上附着有活性炭层111,用以初步净化空气。如图2所示,储水箱17中溶剂为碱性溶剂,易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包括列车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隧道(1)两侧均设有通风墙,所述通风墙包括吸风腔(2)、净化腔(3)和出风腔(4),所述吸风腔(2)通过外墙壁(5)上开设的吸风口(6)吸入列车隧道(1)内的空气,所述吸风腔(2)通过夹层壁(7)上开设的通风口(8)与净化腔(3)连通,所述净化腔(3)通过排烟通道(9)与外界连通,所述出风腔(4)通过进风通道(10)与外界连通;所述外墙壁(5)顶端开设有吸风口(6),所述外墙壁(5)内固定有吸湿层(11),所述吸湿层(11)顶部固定有滤网(12),所述滤网(12)后固定有吸风装置(13),所述吸风装置(13)上设置有蓄电池(14),所述外墙壁(5)靠近列车隧道(1)一侧均匀设置有进风孔(15),所述进风孔(15)与进风管道(23)连通,所述进风管道(23)贯穿外墙壁(5),所述夹层壁(7)和外墙壁(5)之间水平设置有导流扇(16),列车行驶时产生压强差,列车隧道(1)中空气经进风孔(15)进入吸风腔(2)中,产生的压强差带动吸风装置(13)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4)中,吸风腔(2)中空气经水平设置在夹层壁(7)和外墙壁(5)之间的导流扇(16)进入通风口(8);所述净化腔(3)底部设置有储水箱(17),所述储水箱(17)上延伸的导流管(18)分别固定在净化腔(3)两侧,所述导流管(18)上均匀设置有喷头(19),空气经通风口(8)进入净化腔(3)后,空气中杂质与喷头(19)喷洒出的溶剂混合后沉淀,由净化腔(3)中设置的集灰斗(20)收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烟通道(9)排入外界;所述出风腔(4)设置在内墙壁(21)远离列车隧道(1)一侧,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通道(10)进入出风腔(4)中,由出风口(22)排入列车隧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包括列车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隧道(1)两侧均设有通风墙,所述通风墙包括吸风腔(2)、净化腔(3)和出风腔(4),所述吸风腔(2)通过外墙壁(5)上开设的吸风口(6)吸入列车隧道(1)内的空气,所述吸风腔(2)通过夹层壁(7)上开设的通风口(8)与净化腔(3)连通,所述净化腔(3)通过排烟通道(9)与外界连通,所述出风腔(4)通过进风通道(10)与外界连通;所述外墙壁(5)顶端开设有吸风口(6),所述外墙壁(5)内固定有吸湿层(11),所述吸湿层(11)顶部固定有滤网(12),所述滤网(12)后固定有吸风装置(13),所述吸风装置(13)上设置有蓄电池(14),所述外墙壁(5)靠近列车隧道(1)一侧均匀设置有进风孔(15),所述进风孔(15)与进风管道(23)连通,所述进风管道(23)贯穿外墙壁(5),所述夹层壁(7)和外墙壁(5)之间水平设置有导流扇(16),列车行驶时产生压强差,列车隧道(1)中空气经进风孔(15)进入吸风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涛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