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40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点光源、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表面的反射板、设置在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色散板、设置在第一色散板上表面的棱镜片和以及框架;框架包括位于环形外框,位于环形外框内侧的环形内框,以及连接环形外框和环形内框的支撑梁;在环形内框上均匀设置有通孔;点光源穿过通孔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在导光板的各个侧面均设置有点光源,导光板各个侧面均有光线射入。在增大背光模组尺寸的情况下,背光模组的中间区域也能被周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照亮,使得侧光式点光源的背光模组尺寸进一步扩大,可以应用到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行业内,用于智能电视的液晶显示器尺寸已经达到了65英寸以上,使得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尺寸也随之增大。为了达到预定的色域,大尺寸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光功率也随之增加。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需要保证导光板、色散板和棱镜片相对于外侧框架的严格固定,因此只能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侧面;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使得光源聚集度过高、产热量过大,并且光线在导光板中的传输距离有限,所以侧光式背光模组不能满足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需求,使得各个厂商多选择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但是,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如果一个点光源出现问题,整个显示器出现显示故障,故障率较大;因此如何将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尺寸增大而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使用的背光模组不能为侧光式背光模组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本技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光源、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的反射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色散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色散板上表面的棱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光源(11)、导光板(1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下表面的反射板(13)、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上表面的第一色散板(14)、设置在所述第一色散板(14)上表面的棱镜片(15)和框架(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6)包括环形外框(161),位于所述环形外框(161)内侧的环形内框(162),以及连接所述环形外框(161)和所述环形内框(162)的支撑梁(163);在所述环形内框(162)上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光板(12)、所述反射板(13)、所述第一色散板(14)和所述棱镜片(15)的边缘均贴合所述环形内框(162)的内表面;所述点光源(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点光源(11)、导光板(1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下表面的反射板(13)、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上表面的第一色散板(14)、设置在所述第一色散板(14)上表面的棱镜片(15)和框架(16);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6)包括环形外框(161),位于所述环形外框(161)内侧的环形内框(162),以及连接所述环形外框(161)和所述环形内框(162)的支撑梁(163);在所述环形内框(162)上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光板(12)、所述反射板(13)、所述第一色散板(14)和所述棱镜片(15)的边缘均贴合所述环形内框(162)的内表面;所述点光源(11)穿过所述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12)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点光源(1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2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