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038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一侧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接,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该背光源通过将光学膜片弯折,且弯折部分固定于导光板与定位件之间,实现光学膜片在背光源中的固定和限位,能够满足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是指一种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源为必不可少的构件。其中,背光源的主要部件包括背板、边框、胶框、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灯条等,另外通常背光源还包括用于光学膜片定位的定位柱,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通常设置于胶框上,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实现光学膜片在背光源上的安装定位。现有技术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光学膜片固定的方式,需要在光学膜片的边缘处预留足够大的尺寸形成定位孔以及在胶框的边缘设置足够宽度的定位柱,从配合结构上很难满足显示器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另外,当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结构设计不合理时,很容易造成膜材产生褶皱以及显示器显示时产生亮线问题。因此,光学膜材在背光源中的固定和限位成为显示器设计的关注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光学膜材的定位不能满足显示器窄边框设计要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一侧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接,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面粘贴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面分别贴合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其中一部分贴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面一侧的第二定位件,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三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背光源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的膜片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所述膜片组中的其中一膜片,且所述光学膜片为所述膜片组中与所述导光板距离最远的膜片。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从所述出光面到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各个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部分依次设置;每一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第二部分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面贴合连接,且不同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不同部位贴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胶框和灯条,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所述胶框,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所述灯条。优选地,所述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三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贴合连接,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灯条贴合连接的部分位于所述灯条的发光区域之外的区域。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背光源,通过将光学膜片弯折,且弯折部分固定于导光板与定位件之间,实现光学膜片在背光源中的固定和限位,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光学膜片的边缘处设置定位孔以及在胶框上设置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弯折形成的光学膜片的厚度小于定位孔与定位柱相配合的结构尺寸,因此能够满足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背光源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背光源中,光学膜片呈平面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背光源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背光源中,光学膜片呈平面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背光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B-B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背光源,通过使光学膜片弯折,固定于导光板与定位件之间,实现光学膜片在背光源中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光学膜片的边缘处设置定位孔以及在胶框上设置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弯折形成的光学膜片的厚度小于定位孔与定位柱相配合的结构尺寸,因此能够满足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要求。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背光源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0,包括出光面11和与出光面11相邻的第一侧面12;可以理解的是,出光面11通常为导光板10上面积较大的平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出光面11在导光板10上的设置位置;第一定位件20,设置于导光板10的第一侧面12的一侧;光学膜片30,设置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的一侧,其中导光板10由出光面11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30后,具有更佳的指向性和较高的辉度、均匀性,以满足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的光线要求。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光学膜片30包括平行于出光面11的第一部分31和相对于第一部分31弯折、与第一部分31相连接的第二部分32,其中第二部分32固定于第一定位件20与第一侧面12之间。较佳地,第二部分32与第一定位件20和第一侧面12分别贴合连接。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通过与第一侧面12粘贴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定位件20与第一侧面12之间。当然,第二部分32不限于仅能够与导光板10的第一侧面12粘贴连接,也可以通过与第一定位件20的粘贴连接,固定于第一定位件20与第一侧面12之间,实现对位固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0可以形成为背光源的灯条或胶框的其中一部分,结合图1,对应背光源的边缘处,光学膜片30的边缘处的固定尺寸等于光学膜片30的厚度,该尺寸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光学膜片的边缘处设置定位孔以及在胶框上设置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的配合尺寸更小,因此能够满足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要求。此外光学膜片采用该固定方式,光学膜片用于固定定位的接触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增大,更能够保证固定的牢固性,避免光学膜材产生褶皱以及显示器显示时的亮线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参阅图2,光学膜片30的第二部分32形成为第一部分31的边缘的其中一部分向外延伸的结构,并不限定为光学膜片30的整个边缘部分弯折形成为第二部分。结合图1,当第二部分32形成为第一部分31的边缘的其中一部分向外延伸的结构,第二部分32设置于第一定位件20与第一侧面12之间时,第二部分32可以与第一侧面12的其中一部分贴合连接,并不限于必须与整个第一侧面12贴合连接。较佳地,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31的一边缘设置的第二部分32的数量也不限于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形成为在第一部分31的边缘间隔设置的结构形式。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的数量、面积大小以及与第一侧面12贴合连接的位置,只要能够保证光学膜片30固定时的稳定度,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一侧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一侧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面粘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面分别贴合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其中一部分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面一侧的第二定位件,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三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设置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洋佟泽源任富健尹大根韩锐马青蔺东龙崔栋龙斌吴鹏张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